美國人或許不討厭歐巴馬,卻對「他的政策」失望透頂

美國人或許不討厭歐巴馬,卻對「他的政策」失望透頂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除了耳熟能詳的施政成就之外,歐巴馬在兩次競選期間所開出的支票有哪些跳票呢?現在讓關鍵評論網帶您一同回顧歐巴馬這八年來的「未竟之業」。

美國總統歐巴馬(Barack Obama)即將結束八年任期,1月20日要由川普(Donald Trump)接下領航美國的重擔。歐巴馬任內帶領美國走過金融海嘯、擊斃賓拉登,細數八年政績確實不勝枚舉,也讓歐巴馬很有自信地宣稱,若再選一次總統仍然會贏

美國時間1月10日晚間8點,歐巴馬於政治發跡地芝加哥(Chicago)發表告別演說,是美國史上首任在白宮以外發表告別演說的總統。在演說中,歐巴馬不僅回顧過去八年的豐功偉業,也肯定副總統拜登(Joe Biden)在任內的鼎力支持,並承諾會如同八年前小布希(George W. Bush)做的那場廣受讚譽的政權交接工作,將政府和平轉移給川普團隊。

但除了任內的成就之外,歐巴馬在兩次競選期間所開出的支票,仍有許多未能兌現之處,就讓關鍵評論網帶您一同回顧歐巴馬這八年來的「未竟之業」:

外交:「重返亞洲」不盡理想,關鍵的TPP幾已破局

歐巴馬在上任後不久提出「重返亞洲」的外交戰略,除了顧及美國在亞太地區的利益,更重要的是因應中國崛起。「重返亞洲」的主要對象,不僅是原本與美國關係友好的日本與南韓,還包括深具經濟潛力的東協國家,歐巴馬這項外交戰略的最重要支持者,就是時任國務卿的希拉蕊(Hillary Clinton)。希拉蕊於2011年10月,曾在美國《外交政策》雜誌(Foreign Policy)撰文指出,「未來十年,美國的時間與資源,必須在外交、經濟、策略上鎖定於亞太區域。」

然而,「重返亞洲」戰略的成效不佳,不只是美國外交政策的問題,還與亞洲各國的恩怨情仇有關。日本與南韓雖然是美國在亞洲的堅實盟邦,但兩國近幾年也問題不斷,除了安倍晉三被認定有重啟軍國主義之勢,南韓又因為朴槿惠意外倒台,連帶讓美國於南韓的薩德飛彈系統(Terminal High Altitude Area Defense, THAAD)佈署計畫可能生變。日韓兩國一系列的紛擾,不但在「重返亞洲」戰略上無法充分發揮助力,反而為美國製造更多的區域問題。

在東南亞,歐巴馬對緬甸、越南、寮國有許多突破性的外交訪問,不過杜特蒂(Rodrigo Duterte)上台後,美國反而與菲律賓的關係越走越遠,更在南海議題上與周邊國家產生齟齬。由此可知,「重返亞洲」是聚焦在東北亞與東南亞,若將兩個地理區域串連起來,即可發現美國「圍堵」中國的意圖十分明顯。

歐巴馬「重返亞洲」戰略的最核心架構,就是引起各國高度關注的「跨太平洋夥伴關係」(The 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TPP)。這項協議被川普激烈批評,並直言上任後就會立刻退出,讓這項自由貿易協定幾乎確定胎死腹中,也讓歐巴馬近八年來力推的「重返亞洲」戰略前景未明。

相對於川普,中國還能視歐巴馬的手段為「軟性圍堵」,川普對中國立場更為強硬,也曾語出驚人認為不該受「一個中國政策」的束縛,因此川普如何在沒有TPP的情況下,繞過中國的「一帶一路」與「亞投行」(Asian 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 Bank, AIIB),發展與東南亞、南亞的互動關係,將是川普亞洲政策的觀察指標。

RTSJLKA(reuters)
圖為2016年7月25日,美國民主黨在賓州費城舉辦的全國黨代表大會,民主黨支持者高舉反TPP的標語。|Photo Credit: Reuters / 達志影像

軍事:阿富汗撤兵跳票,利比亞戰爭是「任內最大錯誤」

美國在中東的戰爭已持續多年,歐巴馬曾宣示要撤回駐阿富汗美軍,不料撤軍計畫一變再變,時間也不斷拖延。2016年7月6日,歐巴馬宣布由於局勢動亂,基於國安團隊的建議,駐阿富汗的8,400名美軍,將會繼續駐守至歐巴馬任期結束,這張歐巴馬最重要的競選支票,確定無法兌現

阿富汗撤軍跳票,還不是矢言結束戰爭的歐巴馬任內最嚴重的軍事事件,而是發生在北非的利比亞戰爭。歐巴馬在2016年4月11日接受福斯電視台的專訪,他告訴主持人華萊士(Chris Wallace),導致利比亞局勢失控,是自己在總統任內「犯下最大的錯誤」。在維基解密(WikiLeaks)的資料中顯示,2011年利比亞戰爭的爆發,是時任國務卿的希拉蕊大力促成,目的是作為往後競選總統時的亮點。

歐巴馬雖然在專訪中未將責任推到希拉蕊身上,也認為介入利比亞局勢是正確之舉,卻坦言在利比亞軍事行動前未做好通盤性規畫。在格達費(Saif al-Islam Gaddafi)政權垮台後,利比亞情勢迅速惡化,2012年9月11日,美國駐利比亞的班加西(Benghazi)領事館遭到武裝份子襲擊,包含駐利比亞大使史蒂文斯(John Stevens)在內,共有四名美國駐外人員命喪班加西,這起「班加西事件」成為美國外交史上的一大汙點,也是希拉蕊「電郵門」事件的根源。

利比亞各地都有軍事力量割據,政府、國會也一分為二,這樣似曾相識的場景也出現在美軍入侵過的伊拉克,因此歐巴馬之所以認為利比亞戰爭是最大的錯誤,原因就在至今仍混亂緊張的局面;即便是號稱已撤軍的伊拉克,歐巴馬還是在2014年派出300人的軍事顧問團前往伊拉克,協助穩定情勢。

以利比亞和伊拉克來看,兩國的強人政府在美軍介入後都宣告垮台,也同樣引起該國高度的危機,因此川普曾提出驚人之語,認為格達費與海珊(Saddam Hussein)若還在世,中東局勢會更加穩定

歐巴馬任內對中東政局的介入,包含現在還在進行中、功過難斷的敘利亞戰爭,間接導致「伊斯蘭國」(ISIS)的崛起,川普曾批評歐巴馬與希拉蕊是「伊斯蘭國」的「創建者」,因此川普的中東政策將以「不再推翻政權」為主軸,尋求多邊合作打擊「伊斯蘭國」,相比歐巴馬會更為強硬,但不是小布希時期的軍事干預。

AP_120305038826
利比亞戰爭在2011年爆發,許多人在戰爭中死亡或下落不明。圖攝於2012年3月5日,班加西東部正在為155名戰亡者安葬,其中一名婦女拿著失蹤丈夫的照片。|Photo Credit: AP / 達志影像

人權:「歐記健保」毀譽參半,「關塔那摩灣監獄」關不掉

歐巴馬在2016年4月11日接受福斯電視台主持人華萊士專訪時,認為自己當總統最棒的一天是健保法案在國會通過之時。2010年3月23日,歐巴馬力促的平價健保法案「歐記健保」(Obamacare)正式生效,主要目的是讓4,800萬未納健保的美國人也能享有醫療的基本人權保障,也對無法支付保費的人提供補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