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遊戲中的歧視︰同志連打機都不得安寧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遊戲推出的1996年,與當年的社會氣氛不謀而合,也正好提醒了我們,當年的同志曾經受到的待遇,就是如此令人窒息。
90年代是我們的「那些年」成長期,也是最沉迷打機的中學年代。近日好友傳給我舊遊戲時代的專頁,當中提及不少當年曾經令很多人廢寢忘餐的電腦遊戲,例如圖中的《金庸群俠傳》角色扮演(RPG)遊戲︰也真懷念那些起格的畫面、木訥寡言的NPC、魔奇音效卡的音樂,對讀過金庸小說的玩家來說,玩起來更是著迷。
那帖附了一小段遊戲進行畫面,看著看著,眼前居然閃過「愛滋」兩字。還以為自己眼花,再回帶細看一遍,噢,真的是「愛滋」無誤︰玩家扮演的角色罵《笑傲江湖》的東方不敗「男扮女裝的老旦真令人噁心」、「小心得『愛滋』!」
同志,真的連打機都不得安寧,連逃避現實的權利都沒有。
相比同性婚姻現正在台灣闖關,社會能公開討論與包容,90年代同志在兩岸三地面對的社會也真是天壤之別。同志,當時正活在無邊的污名與壓逼中︰同志不叫「同志」,叫「Gay佬」、「Camp精」、「死乸型」、「娘娘腔」;還沒有互聯網、App的同志,性向只能獨自在黑暗中摸索,公園公廁的公共空間被化成同志探索情慾的空間,當中受盡多少異性戀的白眼、霸凌;香港同性性行為才剛合法化,在公共空間還沒有多少話語權,傳媒對同志的報導多以獵奇為主,電視劇裏的同志角色不是娘砲就是連環變態殺手。
遊戲推出的1996年,與當年的社會氣氛不謀而合,也正好提醒了我們,當年的同志曾經受到的待遇,就是如此令人窒息,社會大眾就是被這種潛藏在各處的歧視與誤解薰陶,尤其少不更事的年青人被這種潛移默化,在不知不覺中加入霸凌同志的行列。2000年台灣的葉永鋕事件不也就是在這種土壤之下發生?這些遊戲的開發者,使用這種輕率的用詞不也是幫兇之一?
我不敢奢望開發的河洛工作室或負責發行的智冠科技會為此道歉,但若有緣再出紀念版的話,也就請與時並進,把這些帶有歧視性的用詞一一刪掉,好還同志一個小小的公道。
P.S. 現在同志活動空間好像大了,但請別忘了這是同志群體的先驅花去多少心力青春爭取回來的。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港台且皆沒有免受性傾向歧視的保障,更沒有結婚成家的能力。今次台灣的婚姻平權能否通過,港台各界其實也應出盡洪荒之力才能突破難關!
編按︰文章刊出後,作者收到河洛工作室的回覆︰「您好,已將您的文章轉給製作組,往後進行腳本寫作時,會更加謹慎選擇所使用的詞語,也謝謝您的指教。」
延伸閱讀︰「舊遊戲時代」原帖
相關文章︰
責任編輯:tnlhk
核稿編輯:歐嘉俊
能源轉型看數字說話!臺灣成為拚進亞洲第二的淨零優等生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為實踐能源轉型,近年來我國再生能源的設置量已大幅成長,不僅光電和風電合計裝置容量已是2016年的7倍,今(2023)年再生能源發電占比更可望達到一成;綠電增加,能源效率亦逐年提升,能效評分已躍升亞洲第二;透過綠能優先、燃氣搭配,同時大減舊型亞臨界燃煤機組使用,空氣品質更是持續改善。為了更好的未來,臺灣將持續加緊轉型腳步,實現2050淨零願景。
再生能源成長幅度優於全球平均
依據國際再生能源總署IRENA所發布之再生能源裝置容量統計,近5年(2018-2022年,以2017年為基期)全球再生能源裝置容量年複合成長率為9.1%;同期臺灣的年複合成長率為21.9%,表現優於全球平均。
2023年9月我國風電與光電裝置容量達14.137GW,為2016年之7.33倍;尤其離岸風電更是在政府與民間協力下,從無到有開始建立產業鏈,累積至2023年11月已有281座離岸風機屹立於海上,裝置容量突破2GW。
風光加速布局
2022年風力發電與太陽光電發電量達142.2億度,為2016年的5.5倍,及時提供了產業界最需要的綠電,支持供應鏈的綠色與低碳轉型。

國際能效評分躍升亞洲第二
能源密集度即生產每單位國內生產毛額(GDP)所消耗的能源數量,是反映能源效率的重要指標,根據能源署統計資料,近10年來臺灣能源密集度年均改善2.9%;根據美國能源經濟學會(ACEEE)最新(2022)發表之「國際能源效率評分卡」(International Energy Efficiency Scorecard),臺灣能源效率從13名(2016)進步到世界第8(2022);亞洲僅次於日本。在整體政策(national effort)、建築、工業、運輸等四個面向的評分中,整體政策得分最高,名列全球第5;顯示臺灣能源效率持續提升,是產業與全民共同努力的成果。

空汙減排有感
透過發電結構調整、機組汰舊換新、空污改善措施,台電公司火力電廠整體空污排放量已從2016年約10.7萬公噸,降至2022年約4.2萬公噸,減少61%。近年來台電持續落實增氣減煤,不僅有助於提升發電效率,空氣品質也不斷改善,顯示能源轉型過程兼顧環境永續。

近年來政府積極推動能源轉型,不僅有助於減緩氣候變遷影響,再生能源也穩健成長,持續提升我國能源自主與改善環境品質,帶動新興產業蓬勃發展,為整個社會經濟體系注入了新的活力。未來將持續深耕再生能源發展路徑,重點放在極大化發展光電場域、離岸風力及前瞻能源等綠電領域,搭配儲能技術的應用,能夠有效回應再生能源的間歇性發電特性,能源供應更穩定。同時,亦積極推動強化電網韌性的措施,透過多方努力,將如期如質達成政策目標,逐步實現能源轉型,為臺灣打造更加永續、綠色的未來。
(經濟部能源署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