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陸客不來、飯店喊賣、一條龍倒閉潮,觀光慘業轉型求突圍

陸客不來、飯店喊賣、一條龍倒閉潮,觀光慘業轉型求突圍
Photo Credit: 財訊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在來台陸客大幅縮水下,飯店業者正面臨嚴峻的市場考驗;然而,未來5年,台灣還會新增3,000多個飯店房間數,供過於求的龐大壓力,讓觀光業者開始四處求生找出路……。

文:張嘉伶|財訊雙週刊 第520期

「台中金典酒店240房售170億元」、「台北戀館104房售61億元(賣佣6億元)」,隨著觀光業景氣不振的衝擊,近來部分房仲網上紛紛出現飯店求售的訊息。

以台中金典酒店來說,最早是東帝士集團董事長陳由豪所擁有,爆發財務問題後,被銀行拍賣不良債權,2007年被太子建設與勤美建設買下,各占一半股權。據悉其中一名股東,有對外放消息說想出售,但都沒有買家出現。

金典酒店求售不是特例。2016下半年,旅行社跳票倒閉、觀光業者走上街頭、復興航空宣布公司解散,事件逐一引爆。大多數的觀光業者都沒想到,雖然2016年來台人數達到1,066萬人次,與2015年的1,043萬人次,看似還小有增加,但這只是表象。據估計,全台目前求售的飯店約在50家以上。

慘況一:來台陸客急凍打擊面大
整體消費金額下滑影響觀光產值

就來台旅客而言,2015年陸客平均停留夜數有7.14天,多於其他主要國家旅客平均的5天;而陸客平均每人每日消費金額227美元,與日客並列第一。但2016年上半年,陸客每人每日消費金額降低至208美元,再加上陸客來台人數大幅下降,台灣觀光收入確實遭受嚴重打擊。

2015年6至11月來台陸客是211.5萬人,2016年同期則降到144.9萬人,減少66萬人。依陸客在台消費金額每人每日227美元,11月減少17萬的旅客,加上平均停留7天,合計單單11月就減少了近86億元的觀光收益,對航空、飯店、餐飲、遊覽車、各式賣店、夜市攤販等觀光業者,衝擊極大。

當然,來台的觀光客不只是陸客,特別是觀光局強調的「東南亞客群」,如越南、泰國在2016年10月來台旅客量年增都超過七成,但這些國家來台觀光客數量本就不多,即使成長七成,頂多增加萬人;何況其在台停留時間較短,花費也較少,對業者貢獻度自然較低。

慘況二:台北市住房率跌至十年低點
全台近百家飯店打算求售

陸客觀光需求減少,但供應卻持續增加,近八年,中大型觀光飯店的房間數就多了6千多間,更不要說民宿業者也是一家一家開。在供給量大增下,飯店業住房率則是逐季下滑,2016年前三季,台北市平均住房率與去年同期比較從76.7 %掉至低於七成。雲朗觀光集團總經理盛治仁表示,台北市是十年來首度跌破七成,可說是一大警訊。而高雄則從70%掉至66%,有些中小型的飯店住房率甚至下降至40%,不少業者已面臨營運虧損的臨界點。

「已經有近百家飯店業者打算把飯店拿出來賣。」宏大國際資產公司總經理陳益盛說,現在市場上多家旅館大多看壞後市,有意處分了結。就宏大的接觸,目前有意處分的旅館規模大多是有80間客房的中小型業者,地點則多在台北市以外,遍及北、中、南及各風景區,約二億至三億元就可買下一家小型旅館。

不過,這些想要出脫的旅館業者,大多都很低調,不願意在檯面上談,怕影響還在營業的飯店生意。然而,從一些房仲網上,卻充斥著「台中金典酒店240房售170億元」、「台北戀館104房售61億元(賣佣6億元)」之類的訊息。

中南部想要出售的飯店特別多,嘉義「崧園陽光」也名列其中,網路上公告「崧園223房(已投裝潢費2.5億元)售11億元」。2016年12月初,鄰近故宮南院的嘉義縣第一家五星級飯店「崧園陽光」即將落成,但卻驚傳銀行抽銀根,導致跳票。負責人黃順仁無奈表示,先前看好觀光產業前景,因此把房地產建案轉成飯店,但沒想到陸客急凍,飯店雖然尚未營運,卻因為銀行也不看好,造成貸款成數不足,陷入周轉不靈的窘境;「現在這一情勢,想要賣飯店也不好賣。」

長期觀察觀光產業的業界人士說,這些待售飯店多半都是先前一陣跟風的投資客,手上的物件是近二、三年取得的物業,有些投資客甚至是向地下錢莊借錢買的。在當前的情勢下,地下錢莊金主擔心資金回收有問題,逼他們盡早賣掉飯店。現在可確定的是,愈往中南部的都會區及陸客喜愛的觀光區如花蓮、日月潭等地,要出售的飯店就愈多;但眼前成交的案件還不多,主要是卡在賣方價格還是太高,若是價格走軟,有些壽險、建築業者也可能出手挑好案子接手,但以目前的時機來看,還沒有大型案件成交。

慘況三:一條龍業者業績衰八成
周邊產業恐掀倒閉潮

除了飯店外,觀光產業裡還有旅行社、藝品店、餐廳、景點小賣店、遊覽車等業者也都很辛苦,特別是過去專做陸客的,更是特別的慘。品保協會來台觀光副主委連郁卿表示,陸客來台數量減少後,還會吹起更多的倒閉風。

連郁卿說,台灣原本專做陸客的有兩百多家旅行社,大型的旅行社以前一個月可做70至80團,現在零零碎碎的10團都不到,且申請手續變得非常困難,所以不僅是觀光團減少,連專業參訪團都劇減。

過去以經營陸客一條龍生意聞名的上櫃公司寶得利,負責人張雅琍在全盛時期,她的藝品店每天都有800名陸客來店裡消費,單月營收創下2億多元紀錄;不過,從2016年10月營收來看,只有3千4百萬元,與前1年同期的2億1千萬元比較,業績下滑幅度高達83%。

不少觀光業人士認為,團費較低的陸客團,本來就對台灣觀光產業沒有太大的貢獻,現在陸客團減少,也正好進行市場淘汰。但業者如何端出深度旅遊行程,吸引有質感的國際旅客來台觀光消費,則是當前最應努力的方向。

解方一:推廣自由行深度遊
找來中國網紅踩線行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