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年金改革失敗,你繳的稅四分之ㄧ要給老人當退休金,你開心嗎?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我們支持年金制度的動態調整機制,因為社會條件是變動的,每隔一段時間得根據精算報告進行年金制度微調。以這次年金改革來說,主要是因為現在的人口結構,經濟環境,都跟20年前退撫新制設計時相差很多。
年金改革勢在必行,但支持力量一直沒有出來,一來可能是因為太複雜,很多人要花很多時間理解而卻步。
其實年金改革是數學題,演變成「要尊嚴」或是「政治清算軍公教」的政治題,會讓單純的事情變得更複雜。在此提出幾個基本概念,用簡單的算術概念,方便大家快速理解這題跟自己的相關性。
1. 這次年金改革失敗,2030年退撫基金一定用罄。用罄之後,退休金只會剩下現職的三成。怎麼計算的呢?目前由政府預算支出的退休金是1,470億元左右,而2030年預估的總退休金是4,500億元左右。如果這次年金改革成功,那2030年的退休金支出分配比例大概的數字就是:1,470億元由政府預算支出,3,000億元退撫基金出。
但是,如果這次改革無法順利推動,到了2030年退撫基金用罄,原本應該要從退撫基金支出的3,000萬沒有了,而且政府也不打算用預算彌補,那屆時退休人員能領到的,就只剩下政府預算編列的1,470億(另外退撫基金3,000億元人間蒸發),比例是1,470/4500=32%,約三成。
2. 好,如果到時候軍公教又上街頭,政府決定伸出援手,把4,500億元都吃下來呢?會是什麼結果?那就是,每年政府接近2兆元的歲入,其中有將近20~25%要用來支付退休金。你繳出的稅金,100元裡面有20~25元要付給老人們的退休金,你開心嗎?
3. 好,其實不是開不開心的問題,而是國家其他預算會被排擠。簡單的比喻,目前教育預算大概就是20%,這些錢用來支付退休金,就是說,你的孫子所有的教育補貼、營養午餐、就學貸款,全部都沒有了。
4. 再給大家一個基本概念,目前退休公務員的平均所得約是56,000元,教師是68,000元。其中有50%的公校教師退休金是70,000~80,000元。
如果,我們國家財政理想,根本不需要談年金改革,問題是,短期內全球經濟環境都不可能變好,能提升的基金投資報酬率有限,所以只能朝減少付出的方向修正,這是大家必須體認到的。
我們支持年金制度的動態調整機制,因為社會條件是變動的,每隔一段時間得根據精算報告進行年金制度微調。以這次年金改革來說,主要是因為現在的人口結構,經濟環境,都跟20年前退撫新制設計時相差很多。
小英喊出的30年不破產,是這一次年金改革的目標,因為,如果喊出50、80年不破產,年金改革要調整的幅度,可能會激起更多一毛不能少者的激烈抗議。我們認為,這次必須以30年不破產為目標,然後每5或10年進行微調,每次的微調,都要以未來30年不破產為目標,就能創造永續經營的年金制度。
而所謂的「信賴保護原則」,根據大法官717號釋字:公教人員確實有值得保護的信賴利益,不過此利益也必須和公益做衡量。再依照大法官釋字485號揭示之原則:一、國家資源有限,社會保障必須注意與一般國民間之平等關係;二、社會保障應與受益人之基本生活需求相當,不得給予過度之照顧。
我們相信,年金制度的改革,應回歸年金制度的基本精神:「保障退休者退休生活的基本需求為原則。」那些早期薪資條件不佳,需靠退休金過生活、臥病在床需要看護的長輩,是應該被照顧的;而利用退休金投資房地產,成為包租公包租婆的,或是拿退休金完成世界旅遊夢的,請拿出對未來世代的同理心,面對這次的年金改革。
未來世代,也需要有退休年金的信賴保護。我們需要一個永續經營不破產的年金改革。
責任編輯:彭振宣
核稿編輯:翁世航
最新發展:
Tags:
無法可管、無人監督,加熱菸載具恐成為個資安全破口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在國外市面上的加熱菸載具,開始像其它3C科技產品一樣擁有專屬的APP,在安裝後開始收集使用者的個人資料。你知道你的資料正在被收集嗎?如果你從沒想過,或許更需要立刻提高警覺。
「購物APP暗藏詐騙軟體」、「智慧型手機APP遊戲,搭配境外網站詐騙」,這樣的新聞標題,大家應該不陌生。其實現在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家用電器、3C裝置,都會要求使用者在手機或平板上安裝APP,讓使用體驗更為完整便利。但問題就在於,當我們在享受現代科技所帶來的種種好處,其實也同時在面對釣魚廣告、木馬程式等無孔不入的資安威脅。
目前國內還在健康風險評估審查的加熱菸載具,在國外也像其他許多現代化的科技產品一樣,幾乎都有專屬的APP甚至被包裝成為戒菸工具,在安裝之後開始收集使用者的個人資料。如果你在使用加熱菸,未來或許更需要提高警覺你的資料是否正在被收集,這些資料被收集後又會如何被應用?尤其這些載具也有一部分是來自於中國製造。
不過針對中國製加熱菸進口問題,作為新興菸品主責機關的國健署回應,「依經濟部國貿署公告規定,加熱式菸草產品裝置屬大陸物品者,不准輸入。」 然而令人擔憂的是,我國數位發展部提出的16項需要資安檢驗的IoT項目中,並未包括新興菸品載具。這樣的缺漏令人不禁擔心,我們的資訊安全和隱私保護,是否正面臨著意想不到的風險?
從呼吸中洩露的秘密
衛福部提出的新興菸品健康風險評估辦法申請項目中,並未包含資安相關文件的要求,這可能暴露出個人敏感資料的潛在風險,再加上個人健康行為與呼吸資料保護不足的情況,在在都是開放加熱菸品所面臨的重要挑戰之一。特別是涉及個人健康行為和呼吸資料的外洩問題,除導致個人隱私受到侵犯,也可能被濫用於廣告騷擾,或甚至是健康保險詐騙等不法活動。因此,如何保護這些敏感資料,已成為當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今年 7 月家庭醫學會年會舉辦的「新興菸品減害與戒菸爭議」論壇中,已有專家提出警告,表示已有許多媒體及文獻披露加熱菸隱含的資安問題。該專家相當憂心地表示,當前各大品牌的加熱菸的載具幾乎都有數據連網功能。菸商能透過載具對吸菸行為進行大數據的搜集與分析,「甚至使用者每一口吸菸的深淺都有可能被記錄」。

為了改善這一缺漏,希望國健署也可以積極作為,加強對新興菸品的資安監管,建立完善的資安審查項目,確保所有與個人健康行為相關的數據,得到適當的保護。
在數位時代中,個人資訊就像是我們的分身,政府以及跨部會主管機關應該從相關的法規、監管措施等層面,努力保護民眾的資訊安全。從而更進一步地加強、鼓勵各種針對資訊安全保障技術的研發與應用,以應對不斷增加的網路威脅和數位安全挑戰,減少個資外洩的情形,杜絕詐騙行為對民眾以及我們的國際形象,所造成的各種損失。
當你一天的行程,都透過APP傳給某個陌生人
過去常常在資安方面引發眾多爭議的,例如掃地機器人,有搜集全屋地圖、作息時間等資訊的疑慮;智慧型手機,有可能在未經用戶允許的情況下,自動將個人的敏感資訊,傳送到第三方伺服器上。這些被揭露報導出來的新聞事件,引起了民眾對於個人隱私受到侵犯的擔憂,更突顯了資訊安全議題的重要性。
因此,當加熱菸載具以及應用程式,有可能收集到使用者的個人偏好、吸菸習慣、地理位置等敏感資訊,甚至可能涉及醫療數據。如果讓這些數據落入有心者之手,就有可能會被用於定向廣告、個資身份盜竊或其他不法用途,造成個人人身安全、聲譽和財務損失。
中華民國消費者文教基金會陳雅萍秘書長指出,近年來,因為個資外洩而遭受財物損失,前往消基會諮詢的民眾數量,有日益增多的趨勢。可以想見數位化時代,在網路、APP中填寫個資,已是一般大眾的日常,這樣的趨勢也讓個人資料保護面臨更嚴峻的考驗。陳秘書長進一步提醒,大家在生活中遇到需要填寫個人資料的時候,要保持警覺心,「如果你所填寫的資料,超出網站或APP所需要知道的資訊範圍,最好就不要繼續填寫。比方一個導航APP,它會需要知道你的所在位置,但它不需要知道你的婚姻狀況。」
*本篇文章由記者「莊丹琪」撰文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