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從「天使之都」到「勝利之城」的聲音地景:簡介11支東南亞搖滾樂團

從「天使之都」到「勝利之城」的聲音地景:簡介11支東南亞搖滾樂團
越南搖滾樂團CBC於1974年1月在西貢一個音樂節上的演出情景。該音樂節匯聚了眾多傑出南越藝人及逾萬觀眾,票卷收入則用以協助南越軍人眷屬的生計。Photo Credit: AP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每個地方都有一支傾國傾城的搖滾樂團,但華文世界對鄰近的東南亞搖滾卻普遍認識不多。在本文中,作者將為您簡介11支代表性樂隊,作為引讀者進入東南亞搖滾世界的敲門磚。

編按:本文標題中的「天使之都」,源於泰國首府曼谷泰語全名的首個詞彙「Krung Thep」;「勝利之城」則為雅加達(Jakarta)1527到1619年間舊名查雅加達(Jayakarta)之意譯。以分別位處東南亞北部與南方的重要城市,概略地含括本文述及的國家範圍。

文:Vera Wang(現任編譯,學習泰語中。)

每個地方都有一支傾國傾城的搖滾樂團,而東南亞搖滾樂的起點,離不開越戰。

越戰期間,許多泰國歌手在酒吧內為美國士兵演唱西方流行音樂,泰國搖滾先鋒「V.I.P.」樂團就此成軍。隨後,「生命之音」流派因學生運動興起。1973年10月,泰國發生大規模學潮,學生要求獨裁的軍政府修憲,遭防暴警察流血鎮壓。這時候的學生普遍受1960年代美國反戰歌曲影響,也在運動中高唱抗議歌曲表達訴求。「Caravan」樂團便在學運期間成立,樂團成員是學運的積極份子,他們結合泰國民族音樂和西方搖滾樂,發展出泰國音樂史上獨特的「生命之音(เพลงเพื่อชีวิต,Phleng Phuea Chiwit )」流派,1980年代再由「Carabao」樂團發揚光大。

1983年,泰國最大唱片公司GMM Grammy成立,簽下一系列搖滾樂團如「Asanee-Wasan」和「Micro」,在商業市場和流行音樂成功發揮影響力,使泰國搖滾在1990年代蔚然成風。至今,搖滾樂仍是最受歡迎的音樂類型之一,校園電影中的主角玩樂團,更成為青春片的必備公式。

和泰國一樣,越戰為西貢(今胡志明市)帶來搖滾樂。起初,越南人民認為這是「侵略者的音樂」,對搖滾充滿敵意;但也有音樂人為了賺錢,到美軍駐紮地區演奏西方搖滾樂,越南搖滾先驅「CBC」樂團便是其一。1971年,南越首度舉辦國際搖滾音樂節,CBC也參與演出。雖然搖滾樂在越南起初受到排斥,但隨著時間推移,很快就被年輕人接受,並從南越逐漸發展至北越,越南的搖滾天團之一「Bức Tường」(The Wall)就來自河內。可以參考《西貢搖滾和靈魂:1968-1974年越南經典合輯》(Saigon Rock & Soul Vietnamese Classic Tracks 1968 -1974)這張專輯。它不是Bức Tường的作品,但收錄了越戰時期的越南搖滾,包括CBC和Elvis Phương的作品。

近年來,搖滾和重金屬在越南樂壇愈來愈主流,作品也更趨成熟多元。舉例來說,歌德金屬「Black Infinity」便被譽為21世紀最棒的越南金屬樂團。

至於柬埔寨,1953年脫離法國獨立後,施亞努國王(Norodom Sihanouk)非常熱愛音樂,甚至唱紅了幾首歌,透過政府大力推廣音樂。受到法國影響,獨立後的柬埔寨特別鍾情法國香頌以及中南美洲、非洲歌曲。而後越戰爆發,協防台灣海峽的第七艦隊為東南亞帶來大量的美國流行樂,使當時柬埔寨樂團百花齊放,造就搖滾黃金時代。當時盛行的樂團包括全吉他樂團「巴曾薩空(Baksey Cham Krong)」、放克歌手「約歐拉容(Yol Aularong)」、有嬉皮之風的「卡達(Drakkar)」以及女歌手「潘蘭(Pan Ron)」。然而,隨著越戰情勢緊張,原先保持中立的柬埔寨也難逃被捲入戰爭的命運。

1970年代的柬埔寨,是由一連串的悲劇組成。美國投炸彈空襲、赤柬(紅色高棉)進城、美軍撤離,紅色高棉全面禁止舊社會的音樂和活動。直到1990年代紅色高棉解體,社會才漸趨穩定。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去找《Cambodian Rocks》這張專輯,收錄柬埔寨黃金時期的音樂,包括西薩姆(Sinn Sisamouth)、蘿絲(Ros Serey Sothea)和約歐拉容等歌手,非常值得一聽。

有「萬島之國」之稱的印尼不僅種族多樣,音樂也充滿活力、變化豐富。印尼搖滾受披頭四影響甚深,1960年代總統蘇卡諾(Sukarno)反對英美文化,不僅禁止電影和音樂、焚燒披頭四唱片,甚至逮捕搖滾樂團。印尼搖滾先驅「Koes Plus」樂團成員就曾因演唱披頭四的歌曲被警方逮捕,後來他們將這段經歷寫進歌曲〈Di Dalam Bui〉中。不過,政府禁令沒有阻礙搖滾樂在印尼的發展,1970年代美國搖滾盛行,傳奇樂團「Panbers」 成立。1980~1990年代中期出現一批搖滾女將如「Nicky Astria」和「Anggun」,將印尼音樂推向國際。

印尼現任總統佐科威(Joko Widodo)曾表示自己是重金屬搖滾迷,2014年總統選舉時,他便請到搖滾天團「Slank」站台。事實上,印尼對於外國音樂接受度很高,爵士、藍調、嘻哈、搖滾和雷鬼都被印尼音樂人所吸收,發展出獨特風格。此外,由於印尼文和馬來文相近,印尼流行音樂在鄰近的馬來西亞、新加坡和汶萊也相當受歡迎。

總而言之,這次介紹的11支樂團大多在1990年代發跡,其時大量人口從農村往城市移動,許多年輕人到大都市尋找工作機會。這時期的音樂也生機蓬勃,不僅展現西方文化的影響,也充滿強烈的在地性和草根性。

LOSO(泰國)

LOSO是一支極具「泰味」的樂團,曾是唱片銷售天王,也是在國際上最知名的泰國樂團之一。1996年成立,團名「Lo Society」取自底層社會之意,音樂草根氣息濃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