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彫蟲小技」的「蟲」原來並不是指活生生蠕動的蟲

「彫蟲小技」的「蟲」原來並不是指活生生蠕動的蟲
Photo Credit: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歷史文物陳列館網頁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彫蟲小技」裡的「蟲」原來並不是真的指活生生蠕動的蟲蟲,而是指「蟲書」;「小技」本來的意思也不是指很簡單的技能,而是代表著用途很少的技能。

當你看見一個人的技能相當常見、簡單,令人感覺微不足道,你可能會認為他這只是「彫蟲小技」,不足掛齒。但是你知道嗎?「彫蟲小技」裡的「蟲」原來並不是真的指活生生蠕動的蟲蟲,而是指「蟲書」;「小技」本來的意思也不是指很簡單的技能,而是代表著用途很少的技能。

蟲書也叫鳥蟲書,是以篆書為主體的一種美術字體。所謂的鳥蟲書本來是一種裝飾用的字體,在春秋時期發展成為各種不同的類型。最早的鳥蟲書出現在春秋中葉,在春秋晚期流行開來,並於戰國時達到鼎盛。鳥蟲書較常見於當時的南方各國,如吳、越、楚、蔡、徐、宋等。在戰國時代,可能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鳥蟲書變體。開始它只是篆書筆畫之外連綴一些鳥或蟲的形狀,後來發展到以鳥蟲形狀代替篆書筆畫。

未命名
Photo Credit: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歷史文物陳列館網頁

一把出土的東周時代銅戈,以「錯金」的技術,將「鳥蟲書」嵌入銅戈當中。上:玄夫戈(正反面)下:錯金鳥蟲書「玄夫鑄用之」。(圖片來源: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歷史文物陳列館網頁

秦代定書體有八種,其中之一是蟲書,即鳥蟲書,這是因為古代將鳥類稱為「羽蟲」之故。在漢代許慎的《說文解字・敘》中講到古代書體:「六曰鳥蟲書,所以書幡信也。」

春秋戰國時期的鳥蟲書大致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在漢字的邊上額外加上鳥的紋飾;一種是將漢字筆畫做多少有些誇張的曲折變形以達到類似蟲的效果,但沒有額外鳥飾。漢印中的「鳥蟲篆」則更傾向於泛指一種動物形象化的、或高度曲折變形的藝術字體,因為在鳥蟲篆玉印中,除了分明可辨的鳥的形象,還有大量的變形了的龍、蛇的形象。

鳥書經常能夠在越國的青銅器或鐵器文物上找到,而且常常是青銅或鐵制兵器,比如劍。這樣的做法是為了標示劍主人的身份,或者表明武器生產的時間地點。越王勾踐劍上的文字就是鳥蟲書。

秦朝以後,鳥蟲書的使用減少了,漢代的時候隸書興起並取代了篆書的地位。同時,鳥蟲書相當依賴於篆書的圓轉筆畫,而無法以筆畫方直的隸書為基礎,因此鳥蟲書隨著篆書一同沒落了。

「彫蟲小技」最初寫作「彫蟲篆刻」,出自西漢揚雄的著作《法言》。有人問揚雄年少時是不是喜歡作賦,揚雄回答:「賦者,童子雕蟲篆刻,壯夫不為也。」也就是說對方所言無誤,但那只是童子彫蟲篆刻般的技藝,成年就不作了,揚雄貶低「彫蟲篆刻」,不是因為它們學起來容易,而是因為它們最難學,但實際作用又很小。後來,人們便把「彫蟲篆刻」說成是「彫蟲小技」。

本文經知史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

責任編輯:朱家儀
核稿編輯:楊之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