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世界最大海豹獵殺季,小白仔誕生的浮冰成為血腥屠宰場

世界最大海豹獵殺季,小白仔誕生的浮冰成為血腥屠宰場
風雪中的海豹母子親情讓人動容|攝影:陳一松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不論站在什麼觀點,在是非對錯的疆界之外,選擇海豹家族齊聚,並且繁衍後代的季節,進行殺戮,讓誕生的浮冰成為血腥屠宰場,我們人類真的有權力擔當造物者,主宰其他物種的數量嗎?

文:舒夢蘭

合法的狩獵集會,是傳統?或英勇?

需求的黑洞,就是人類殘酷獵殺海豹最有力的理由。

在像瑪德琳群島這樣的極寒之地,海豹渾身是寶,獵海豹更是當地居民的生活傳統。北極圈的原住民因努特人(Inuit)更認為,殺死成年海豹是一項英勇的舉動。島上的海豹博物館就展列著早期漁民獵捕海豹的各式工具,還有海豹毛皮。

那是一隻小白仔標本,根據博物館人員說,當時被捕殺時,才剛出生第三天!

成年的豎琴海豹是游泳界的高手,一次就可以深潛三百公尺,長達十五分鐘,但是剛出生的小白仔完全不會游泳,也不懂覓食,從第十三天開始,只能待在浮冰上長達四個星期,而這也是牠們生命當中最危險的黑暗時刻。

因為小白仔用來保持體溫的白色毛皮,深受歐美和俄羅斯等國人民的喜愛,而加拿大的聖勞倫斯灣和俄羅斯的白海浮冰上,正是海豹媽媽選擇生育下一代的地方。於是,原本只是極地居民維持溫飽的打獵,到了十八世紀,開始變成了大規模的商業狩獵。

數以萬計的小白仔,遭到俄羅斯和加拿大海豹獵人獵捕,毛皮被當成商品大量出售……。

根據一九五O年代所遺留下的紀錄片,每年都有幾十萬隻才出生幾天的小白仔,就在加拿大的這個海灣浮冰,被獵人拿著刺棒活活打死,現場剝皮……。

只是為了貪圖美麗的皮草,人類就狠心地對著這群毫無反抗能力的小白仔揮棒,殘忍獵殺,雪白的誕生之地轉眼成為血腥的屠宰場。

一九六O年代,歐洲市場率先禁止海豹毛皮的消費和交易,一九七二年,美國更嚴禁所有海豹產品進口,強大壓力逼迫加拿大政府也下令禁止獵捕出生不滿十二天的小白仔,但是即便如此,獵殺海豹在加拿大依舊是合法的。

2014_02_28_2351
攝影:陳一松
島上的海豹博物館陳列著才出生三天的小白仔標本。

位在港口的加拿大海豹獵人協會,辦公室牆上就掛著一張銀灰小海豹的毛皮。「這隻海豹差不多三周大,就被我們獵捕了,因為這個時期的小海豹出生沒多久,剛剛換毛,也沒有下水太多次,毛皮沒有被海裡的岩石刮傷,所以最漂亮,也最值錢……」加拿大海豹獵人協會總監Gil Theriault一邊指著牆上那張海豹皮,一邊比手畫腳對我輕鬆地描述著。

瑪德琳群島每年有高達百分之二十五到三十五的收入,就是靠著獵殺海豹後所製成的商品,像是海豹油及小海豹的毛皮、島上的紀念品店而來,禮品店內充斥著用小海豹毛皮製成的拖鞋、玩偶等用品,街上甚至也有海豹肉專賣店,估計整個海豹商品產值高達七億美金!

「今年氣候有點異常,我們擔心牠們不會停留在聖勞倫斯海灣太久,可能很快就會游回北極……」Gil 語帶失望地表示。

儘管國際反對聲浪不斷,但加拿大每年還是會訂下獵殺日,並且公布獵殺配額,而最近十年的數量,竟然比九O年代還要高出一倍!「海豹捕獵季在三月中下旬開始,因為這個時期的海豹毛皮最有價值,而且最適合獵捕,每年我們規劃的捕獵配額約在三十二萬頭到四十萬頭之間……」加拿大海洋漁業部瑪德琳群島前負責主管Roger Simon接受專訪時這麼告訴我。

四十萬頭!

Roger解釋,這個配額是基於物種平衡而來,因為根據他們計算目前的海豹數量已經超過七百萬頭,何況海豹並非保育類動物。而且官方堅稱,獵人用刺棒打死海豹的方式,是最人道的獵捕,所以不但讓海豹獵人狩獵,更開放外人觀看拍攝。只要申請,註明不會阻撓獵人獵捕,任何人都可以來看獵殺海豹的行動。

於是,三月中下旬,當海豹媽媽一結束哺乳,世界上最大規模的海豹狩獵,正式開始……。

破冰魚船與結凍的海港-2
攝影:陳一松
破冰魚船與結凍的海港

誕育新生命的浮冰,變身血腥屠宰場

破冰漁船航行到海豹誕生的浮冰上,兩個海豹獵人一組,乘著小船,慢慢靠近,其中一人掌控小船,另一人拿著刺棒,踏上浮冰,靠近小海豹…… 。

為了穿漂亮的皮草,為了吃海豹油補身,為了品嚐海豹肉的滋味,出生不到一個月的小海豹,就在浮冰上,一隻一隻,被活活打死。

光是二OO一年到二OO八年,加拿大就獵殺了近二百三十萬頭海豹,而且有九成七是出生不到三個月的小海豹。

人類的需求,似乎已成了殘酷獵殺最有力的理由。

短短幾天內,數十萬隻小海豹的鮮血,就這樣染紅了整個聖勞倫斯灣……。

豎琴海豹的壽命長達三十年,海豹媽媽為了躲避北極熊,這才千里迢迢地來到這片冰凍海域繁衍後代,以為寶寶從此可以安全長大,卻沒想到,最大的天敵,竟然是人類。

我們人類竟然成了小白仔最大的天敵___
攝影:陳一松
我們人類竟然成了小白仔最大的天敵。

備受國際抵制,日薄西山的海豹產業

二OO九年,歐盟以「違反公共道德」為由,全面禁止海豹商品進口歐洲,俄羅斯也不再進口毛皮,而台灣也在二O一三年通過《動保法》,禁止所有海洋哺乳類相關產品進口販售,目前全球高達三十四個國家都對海豹產品關閉大門,使得海豹毛皮成本價一口氣從七十元加幣跌到二十元加幣,跌幅有三倍之多。

「過去五十年,海豹產業有高有低,我想我們現在正處於低潮期,但你永遠不知道未來會怎麼樣,也許會有新市場出現!」Roger望向遠方,靜靜地說。

加拿大官方現在寄望中國等亞洲市場,能夠挽救這個已經邁入夕陽的海豹產業。

2014_03_04_5120
攝影:陳一松
無辜的小白仔,何時才能脫離人類貪婪的血腥殺戮?

非吃不可嗎?經濟 vs. 保育的黑白講

儘管受到國際抵制,甚至在加拿大本土,獵殺海豹也是一個備受爭議的話題,但在瑪德琳群島上,依舊隨處可見販售海豹相關商品的商店。

我們眼前這家肉店,販售海豹肉已長達十二年之久,站在櫃檯後面的老闆Rejean Vigneau,一邊切著大塊海豹肉,一邊告訴我們,海豹肉在當地很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