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不揮霍上天恩賜的禮物,十大產油國挪威善用「黑金財富」創造世代幸福

不揮霍上天恩賜的禮物,十大產油國挪威善用「黑金財富」創造世代幸福
發現石油後的挪威,從北歐最窮國躍升為黑金富國|攝影:陳一松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明明是世界最富國,每人每年九萬七千美金的國民所得,是台灣的四點五倍,但在首都最繁華的商業大街上,沒有高聳參天的摩天大樓,最具規模的反而是一座座綠意公園。

文:舒夢蘭

刻意的忽視:地底下的黑金

一九六九年,挪威在北海發現了石油。

原以海盜起家,靠農漁維生的北歐最窮國,搖身一變,跨進富裕的黑金帝國行列。幾十年下來,始終是全球前十大石油出口國,每年貢獻四百億美金,可算是富的流油。但奇妙的是,挪威的油價卻是世界最高,一公升要價十五克朗,相當於新台幣六十元!

因為挪威人早就明白,資源總有一天會耗盡,因此制定法令,地底下的黑金不屬於少數人,而是全民共享!

布蘭特博士和我們分享當時制定政策的初衷。

「打從一開始,當我們在北海發現了石油,我們就制定了完善的社會環境與經濟政策,決定要用最好的方式來處理油氣資源,盡我們最大責任,為後代子孫儲存財富!」她笑著說:「我們不像其他產油國一樣揮霍,這不光是挪威的國家政策,也許就是挪威人的哲學!」

  • 重現「現代烏托邦」的桃花源

一九九O年,挪威石油養老基金誕生,挪威也從此邁入一個生老病死都得到照護的烏托邦社會。

二O一四年底,石油基金總額已經高達六點六一兆克朗,超過新台幣二十六兆。

不揮霍上天恩賜的禮物,挪威反讓黑金財富創造世代幸福。

布蘭特博士奠定了挪威永續發展政策,她雖然早已卸任,挪威政府也從當時的左派工黨,換成現在由保守黨和進步黨合組的右派聯合政府,但施政理念,始終如一。

280
攝影:陳一松
挪威在北海發現石油,改變了小國命運。

「這是我的第二台電動車,我老婆也有一台!」

開著Tesla最新款電動車,他是挪威保守黨議員兼發言人Nikolai Astrup,今年三十七歲,卻已邁入第六年的任期。

問政能力和俊帥外型,Nikolai是挪威最受矚目的國會巨星,同時還身兼國會能源環保委員會副主席,更是主導挪威環境政策的關鍵人物。對於布蘭特博士當年制定的永續發展政策,Nikolai即使身為不同陣營,但卻忠實貫徹。「我們有責任,因為身為一個石油生產國,也是一個工業製造國,我們是污染製造者之一,所以我們必須貢獻己力,解決環境的問題。」

「這是一種感恩的回報,因為我們擁有自然恩賜——水力、石油、漁產,我們既取之於自然,就應該回饋自然,這不光是對挪威有利,更要對世界有所貢獻。」Nikolai這麼說。

IMG_0208
攝影:陳一松
挪威保守黨發言人Nikolai是主導環保政策的關鍵人物,也是電動車愛用者。

因此,挪威雖然身為世界最大製鋁生產國、石油出口國,但國境之內的所有電力都是乾淨能源,甚至還力拚再生能源新科技,企圖降低污染。

挪威每年更花上三十億美金保護全球雨林。

明明是世界最富國,每人每年九萬七千美金的國民所得,是台灣的四點五倍,但在首都最繁華的商業大街上,沒有高聳參天的摩天大樓,最具規模的反而是一座座綠意公園。

挪威國王經常在新年賀詞中告誡人民,不要過度消費,以免破壞環境。而最具影響力的前總理布蘭特博士的家更是樸實無華,無法和她在國際上的顯赫地位相匹敵。

挪威,因為石油而富有,但卻走了一條和其他產油國完全不一樣的路。

「挪威必須要當歐洲模範,而歐洲要當世界的模範,現在最讓人擔憂的是,如果地球不夠強壯,我們會看到更多氣候變遷所造成不可挽回的後果與災害,而我們必須為這樣的後果負責,因為我們沒有即時做出正確的決定……。」

這是布蘭特博士想要讓全世界的人們都知道的一番話。

089
攝影:陳一松
北海最富國挪威,要當歐洲與世界的環保模範。

流竄在血液裡的北海小英雄DNA:走在奧斯陸街道上的醒悟

北極的冰洋,絕美清澈,首都的天空,依舊蔚藍。

挪威,這個北海小國,一百年前是歐洲最窮,如今,世界最富有。

維京時代所留下平均文化和資源共享的傳統,就像是留在血液裡的DNA,歷經工業社會變遷,沒有隨之消失,也奠定了今天讓全世界嚮往的均富繁榮。

當眼前盡是綠茵、藍天交織的人文自然和諧景觀,當呼吸到的是一絲純淨甜美的空氣,什麼才是文明先進的最高定義?

或許,這就是答案……。

265
攝影:陳一松
人類與自然和諧共存,或許才是文明先進的最高定義。

人類未來的挪亞方舟:全球種子庫

七月盛夏,斯瓦爾巴群島依舊是寒風刺骨。

眼前所見盡是冰雪,苔原和礫石。

儘管地底下有豐富礦藏,但在地表上,卻是連一棵樹都沒有的荒漠之地。但就在這樣的荒漠之下,竟然藏著拯救人類的大秘密。

在斯瓦爾巴群島有一座巨大的砂岩山山腰,座落著一棟非常特別的水泥式建築,嚴格來說,那只是一個像門一樣的入口處,然後就隱身在整座山裡。

這就是全球種子庫(Global Seed Vault)。

它儲存了來自全世界各地約四千種,一億粒左右的農作物種子,是為了防止有一天地球受到核子戰爭的攻擊,或是自然災害與氣候變遷,世界末日來臨時,劫後餘生的人類依舊可以重新播種而設計,所以這裡也被稱為是「世界末日種子庫」或「植物基因的挪亞方舟」。

整個建築物深入砂岩山裡,有一條一百二十公尺長的隧道深入地底下約四百三十英尺,直通三個長四十五公尺,寬與高各四公尺的恆溫密室。三個密室周圍全用一公尺厚的隔溫混凝土牆打造,還配備防爆艙門,安全性可比美國黃金儲藏庫納克斯堡,能夠承受芮氏規模六點二的地震,以及核武攻擊。

這座砂岩山位在永久凍土帶區,雖然深入山裡,但依舊高於海平面一百三十公尺,一旦冰川融化,仍能保持乾燥。由於深藏在永凍土層下,種子庫就好像一座天然的大冰箱,始終維持攝氏零下十八度的低溫。

這裡要特別說明,目前的國際公約規定,不允許任何人在斯瓦爾巴群島出生或是死亡埋葬,因為島上幾乎都是永凍土層,屍骨難以腐壞。也因此,這是儲存種子最好的寶地。每顆要儲藏的種子,會裝在用特殊的金屬薄片和先進材料製成的四層密封袋裡,被稱作「勞斯萊斯種子袋」,然後再裝進黑箱子裡。小麥或大麥等農作物種子可以保存一千年,高粱的保存期限甚至長達一萬九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