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人或許不討厭奧巴馬 卻對「他的政策」失望透頂

美國人或許不討厭奧巴馬 卻對「他的政策」失望透頂
photo credit: AP Photo/Charles Rex Arbogast/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除了耳熟能詳的施政成就之外,奧巴馬在兩次競選期間所開出的支票有哪些跳票呢?現在讓關鍵評論網帶您一同回顧奧巴馬這八年來的「未竟之業」。

然而立意良善的「奧巴馬醫保」,卻引發美國內部嚴重紛爭。首先是在強制納保方面,許多人認為政府侵犯個人自由,對收入未達補助水準的中產階級形成沉重負擔;各州政府也不滿聯邦法案的費用需要地方政府分擔,更重要的是醫療保險公司在「穩賠不賺」的健保政策之下,只能選擇調高部分保戶的保費;加上「奧巴馬醫保」的強制納保對象並不包含兼職人員,因此低薪兼職的藍領階級無法得到妥善的保障,還需要自行額外負擔健保費用。許多在金錢上的問題沒有得到妥善解決,導致這項醫療改革的問題叢生,最核心的原因仍是沒有從根本改革昂貴又效率低落的美國醫療體系,因為實際保險執行者仍然是財團把持的醫保公司。

健保-電腦版-歐記健保-歐巴馬

另一方面,在人權紀錄極不光彩的「關塔那摩灣監獄」(Guantanamo Bay Detention Camp),也是奧巴馬競選時期極力主張要關閉的機構。關塔那摩灣監獄成立於2002年,是小布殊時期為了安置恐攻嫌犯而在美軍的古巴關塔那摩灣基地所設的監獄,該監獄不受聯邦法律約束,因此曾有過虐囚醜聞,加上消耗許多政府預算,奧巴馬計畫將囚犯移往美國本土或外國監獄,這點就引起共和黨國會的反對。

共和黨認為這些囚犯若轉送外國,等同於縱虎歸山,若被恐怖組織吸收對美國的安全威脅更大,倘若送至美國本土,也有越獄疑慮與後續的安全問題,因此即便奧巴馬不斷移送該監獄囚犯至別處,也以行政命令的方式要求關閉,卻受制於國會預算而無法落實。

特朗普在這兩項與人權有關的議題上,與奧巴馬的態度南轅北轍,共和黨過半的國會也持反對意見,特朗普曾將「奧巴馬醫保」批評得一文不值,並直言上任後要找些人把關塔那摩灣監獄「塞滿」。

特朗普提名的衛生及公共服務部長是出身喬治亞州(Georgia)的聯邦眾議員普萊斯(Tom Price),他是出名的反「奧巴馬醫保」大將,雖然特朗普傳出有意保留部分「歐記健保」的條文,但這項奧巴馬強力推行、引以為傲的政績,可能會被新國會與新政府用「特朗普醫保」取代,而關塔那摩灣監獄的關閉,也在遙遙無期的未來。

RTX1RIAO
美國勞動節訂於九月的第一個星期一,圖為2015年9月7日勞動節,副總統拜登在賓州匹茲堡參加勞動節活動,其中一位民眾舉起抗議「歐記健保」的標語。|Photo Credit: Reuters / 達志影像

能源:「百萬電動車」落空,改善充電路網挽頹勢

奧巴馬在上任之初即喊出要推動能源與環保轉型,將以電動車做為指標。這項產業轉型隨著2008年金融海嘯而進行,有鑑於石油價格飆漲,在紓困汽車製造業的同時,即要求並輔導汽車產業更新設備與技術,研發油電混合、生植燃料等環保汽車,讓通用汽車(General Motors)、福特(Ford)等大型車廠創造16萬個就業機會

不過電動車的銷售與普及率始終未盡理想,奧巴馬在2011年的國情咨文還特別提到要在2015年達成電動車百萬台的願景,但到2016年僅有約50萬輛電動車在公路上奔馳,其中又多集中於加州。電動車之所以沒有辦法普及,有兩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售價過高與充電路網的不足,而這兩項問題與消費行為呈現「雞與蛋」的矛盾,製造商因為銷路不佳而未量產、不願投資增建充電路網,消費者因為產量低導致的高價格、充電路網不方便而卻步。

美國電動車的使用狀況以加州的情況較為普遍,原因是加州設定的廢氣排放標準較嚴苛,促使加州的充電路網密度較高,可一路從沙加緬度(Sacramento)、三藩市(San Francisco)、洛杉磯(Los Angeles)到聖地牙哥(San Diego),所有主要城市都在充電路網之中。

78f57387
美國運輸部聯邦公路管理局公布的電動車路網圖,實線部分為已完工路段,虛線則尚在興建中。|Photo Credit: HEPGIS

奧巴馬政府在2016年11月3日公布一項重要計畫,表示美國在過去八年內的電動車種從1種成長到20種以上,並降低電池成本達70%,也把充電站的數量從500個提升到16,000個。為了進一步推動電動車市場的發展,政府將興建25,000英里的「電動車充電走廊」(Electric Vehicle Charging Corridors),涵蓋全美35州的48條公路系統,等於用路人每隔50英里就能找到充電站。

特朗普上台後對這項政策的態度仍曖昧不清。特朗普對於石化產業的支持明確,尤其能源管控政策轉向寬鬆是「特朗普經濟學」(Trumponomics)的主軸之一,加上特朗普近來對汽車製造業頻頻出招,奧巴馬在能源上主打的電動車,是否會走上「人去政息」的下場,仍有待進一步觀察。

AP_687046829670
美國電動車普及率不高的關鍵,是因充電站數量過少。圖為電動車在充電站準備充電。|Photo Credit: AP / 達志影像

經濟:就業數據亮眼的假象,「藍領階級」成最大犧牲者

美國在2008年經歷慘痛的金融海嘯襲擊,奧巴馬在這樣的背景之下接掌白宮,並不是件容易的事情。2009年開始,美國的燃眉之急就是刺激經濟成長與增加就業機會,奧巴馬手上有雙雙過半的國會,以及高人氣做為後盾,讓產業轉型與改造計畫得以推動。由於這場金融風暴的主因,是過度膨脹的美國房產業重創金融與建築業,加上美國是汽車製造大國,製造業復甦又可全面性帶動經濟增長,因此奧巴馬增加就業市場的重點就選擇放在汽車製造業。

表面上看來,汽車製造業的轉型為美國創造許多就業機會,但電動車產值現階段比不上傳統汽車,且傳統汽車的就業機會正在流失,轉型所產生的就業機會比不上流失的速度。雖說就業數據顯示奧巴馬創造高達1,100萬個就業機會,但是比起勞動適齡人口增加近2,000萬的情況來相比,職缺還是遠不及就業所需。

美國2016年平均失業率是漂亮的4.9%,「數字會說話,但說的是謊話」,這項亮眼數據的背後藏著更殘酷的現實。美國勞動統計局對「失業」的定義有三:沒有工作、四週內有積極尋找工作、目前有工作能力。在同時符合三項標準的情況下,美國估計有37%的勞動適齡人口不在統計範圍內,其中有相當比例是不算在失業率中的「無業人口」,亦即美國實際失業人口遠比數據中的更多。

失業與勞動參與-手機版

勞動參與率或許更能反映美國的失業現況,此項指標是就業與失業人口總數除以15歲以上人口。從2008年金融海嘯後,美國的勞動參與率逐年下滑,從66%下降到2016年的62.8%,若就業不斷增加、失業率一直下降,勞動參與率不可能呈現負成長。許多未被列入失業的「無業人口」,因為工作各項條件不佳,進而不找工作,在不符合美國勞動統計局的標準下未被列為失業,才導致近年的失業率不斷下降,勞動參與率卻沒有上升。

美國失業問題看來比奧巴馬接手時還要良好,但被這場產業轉型無意中犧牲的藍領勞工,卻感受到生活沒有明顯改善。這樣的矛盾與盲點,或許就是此次希拉莉在關鍵工業搖擺州:賓州(Pennsylvania)、俄亥俄州(Ohio)、密西根州(Michigan)與威斯康辛州(Wisconsin)全面潰敗的原因之一,電動車創造的就業機會沒有改善經濟條件,「奧巴馬醫保」又造成額外負擔,導致奧巴馬最在意的兩項政績,成為藍領階級最不願面對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