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特朗普重推反墮胎「全球禁言令」 國際組織寧放棄1億美元援助

特朗普重推反墮胎「全球禁言令」 國際組織寧放棄1億美元援助
Photo Credit: Evan Vucci / AP Photo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特朗普上任後重推「墨西哥城政策」,禁止接受美國資助的非政府組織在海外提供甚至談論墮胎,勢將影響發展中地區的婦女健康。

美國總統特朗普上任後,除了立即簽署行政命令退出TPP外,也重推反墮胎的「墨西哥城政策」(Mexico City policy)。這項被反對者稱為「全球禁言令」的政策,規定接受美國全球衛生援助的非政府組織(NGO),在其他國家不得「提供或主動宣傳」墮胎作為家庭計劃的方法。

甚麼是墨西哥城政策?

「墨西哥城政策」並非新鮮事,最早由前總統列根在1984年訂立,民主黨的克林頓上任後立即以行政命令推翻,共和黨的小布殊上任後重新確立,奧巴馬上任後再度推翻。今次特朗普以行政命令重推這項政策,對於關注墮胎政策者而言屬意料之內。

政策原本只限制在接受美國國際開發署(USAID)的家庭計劃援助的NGO,其後陸續擴張至現時的範圍。NGO須接受完全不提供、主動宣傳墮胎等條件,才能夠接受美國的衛生援助。

根據政策,即使NGO有其他資金來源,也不能提供以下服務︰

  • 在家庭計劃選項中,提供關於墮胎的建議、資訊或轉介;
  • 推動、游說所在國家改變跟墮胎(作為家庭計劃選項)的法例或政策;
  • 舉辦關於墮胎(作為家庭計劃選項)的公開資訊活動。

因此被批評者稱為「禁言令」。在此限制下,NGO只能夠「被動提及」墮胎——即在孕婦明確表明決定合法墮胎時,回答其關於何處提供安全、合法墮胎服務的問題——以及提供「墮胎後護理」(post-abortion care)。

雖然條文只針對「作為家庭計劃選項」的墮胎,因強姦、亂倫或危及母親性命的情況不在此限,但按照USAID一向對《外國援助法》中《赫爾姆斯修正案》(Helms Amendment)的詮釋,並不容許有關NGO在這些例外狀況提供協助。

美國政府資金不可用作墮胎

在解釋特朗普的決定時,白宮新聞秘書Sean Spicer指該行政命令將會「終止使用納稅人的金錢去資助海外墮胎,包括強迪墮胎和絕育」。不過這並非事實——或以特朗普顧問Kellyanne Conway的話來說,這是「另類事實」(即假話)。

上文提到的《赫爾姆斯修正案》在1973年於美國國會通過,已禁止美國所有全球衛生資助計劃的資金用作海外墮胎用途。換言之,根本不用墨西哥城政策,美國也不會使用其納稅人的金錢去資助NGO在海外墮胎。

即使在美國境內,《海德修正案》(Hyde Amendment)亦令美國聯邦政府無法資助國內組織的墮胎服務(除了例外狀況)。而被共和黨威脅削減資金的美國計劃生育協會,也是使用其他資金來提供墮胎服務。

墨西哥城政策的作用在於,它令到各個NGO即使有其他資金來源,一旦接受美國政府的資助,就幾乎完全不能提供墮胎服務及資訊,甚至連談論也不行(除了上述的「被動提及」情況)。

發展中國家婦女受害

國際計劃生育聯會(IPPF)表明不會遵守禁言令,寧可在未來4年失去美國方面高達1億美元的援助——按照規定,這些資金未曾用作墮胎。失去上述資金將導殃不少發展中國家婦女受到影響,包括失去避孕、節育、預防性病的援助。

IPPF發言人表示,該會其中一個成員組織原本在埃塞俄比亞提供家庭計劃及愛滋病服務,在小布殊年代因禁言令失去10%的USAID資金和25%IPPF資金,結果當地避孕用品供應出現危機。

根據關注女性健康組織EngenderHealth,在小布殊年代的禁言令導致超過20個亞洲、非洲與中東國家失去美國提供的避孕用品,多個NGO被迫關閉及開除員工,大幅減少這些地方的家庭計劃、愛滋、母嬰及兒童健康計劃。

一項涉及20個非洲國家的研究顯示,生育健康服務依賴美國資金的國家,跟克林頓在任期間相比,小布殊年代的墮胎數字顯著上升。研究主要作者Eran Bendavid在星期一表示,當有關政策落實,這些依賴美國資金作家庭計劃的國家更少女性獲得避孕用品。

世界衛生組織估計,全球每年有超過2千萬女性接受不安全的墮胎手術,當中超過1千8百萬在發展中國家,而且有近5萬女性死於不安全墮胎的後遺症,佔所有產婦死亡個案約13%。不難預計,在未來4年如果政策沒有重大改變,發展中國家的婦女將會首當其衝。

相關文章︰

資料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