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與傳統習俗

過年與傳統習俗
Photo Credit: Yeung Kwan / Pacific Press / Sipa via AP Images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我對節日的感覺變淡,也與我家人對待這些節日的態度有關,好些過年的習俗,例如年廿八大掃除、貼揮春、辦年貨、逛年宵等等都不做了。

文︰本

年近歲晚,新年將至。某些家庭或許已密鑼緊鼓準備迎新歲,偶爾搭車時也會碰見途人拿著一兩棵年花。只是近年我對節日的感覺愈來愈淡,不論是聖誕抑或新年(這兩個已是我兒時最期待的兩大節慶)都失去了興致,其餘的復活節、端午節、萬聖節什麼的,更不用說。

不知是否因為我不外出的關係,有時節日過了也不知。小孩對節日最簡單的理解就是有假放,無假放的自然不放在眼內,但這也是中小學密集式上下課導致的反應,上大學後就不覺了,因為空閒的日子比上課還多。翻找香港旅遊發展局的網頁才知道,香港的傳統節日加上西方節日共有22個之多,一些更是我鮮有聽聞,像是譚公誕、洪聖爺誕。不能不承認自己與傳統的斷裂。

我對節日的感覺變淡,也與我家人對待這些節日的態度有關,好些過年的習俗,例如年廿八大掃除、貼揮春、辦年貨、逛年宵(可能這不算習俗?)等等都不做了,到新年時,也是年初一吃一天齋,然後年初二那天到祖母與外婆家循例吃個開年飯就算,其餘時間都窩在家裡。所以我常常懷疑,到了我這一代時,會不會連拜年這回事也不再有。

說到食齋,小時候我問母親為什麼年初一要食齋,她說年初一吃了等於全年都吃了。這是個多麼弔詭的答案,當時的我也沒有察覺,天下間有這麼化算的事啊?如果要深究這個答案的話,其實她也沒有回答我的問題,我的問題更核心的部分是︰為什麼要吃?吃了又怎樣?一整天要吃齋就是不能吃肉,對小孩的我來說當然難忍,雖然現在已不覺一回事。

但到底吃了又怎樣?積福?新年第一天不殺生?我相信是和一些民間信仰有關,但我不肯定。我知道外婆是有拜神的,母親也會跟著拜,也好像是一年一次的程度,而且她都不吃牛肉,但我很難說她是教徒,因為不太像,畢竟我也沒看出她對宗教有多虔誠。不難想像她只是在她母親的威脅下遵從這些「教條」。

某堂課講起猶太人,說到一些散居葡萄牙的猶太人為了躲避驅趕,於是躲進山區,結果一住就住了很久,基本上沒再離開,而他們還保留了一些習俗,相信是猶太教的宗教儀式,可是他們卻不記得為什麼要這樣做,只管每天到了某個時分便閉上門窗開始誦讀經文。習俗或許也是這麼一回事,一代一代傳下來,但漸漸地大家都忘記為了什麼,只是為做而做,儀式的內容被掏空,只剩下形式。

節日意味著重複,在每年指定日子裡做指定的事情,吃指定的食物,說指定的話,然後又等待下一個循環到來,無論經歷過多少次,有些人還是會懷著彷彿從沒經歷過的心情迎接它。記得小時候曾因為年三十晚洗了頭而挨罵,小孩子當然心有不甘,竟然因為這小事挨罵,心裡咒罵大人居然如此迷信,難道外國人又會因為在這天洗頭而洗走財氣?他們不都是頭照洗肉照吃?

小時候想反駁一些傳統習俗時都總愛搬出外國人來,這裡的外國人沒有特指哪種人,只是一個泛稱,好像他們就不受任何習俗禮數束縛一樣。然而罵著罵著,又不知不覺被大人的恐嚇潛移默化,忽然有點心虛,原本振振有辭的反駁說話一句也說不出來,成了壓在箱底無法燃點的受潮炮仗。

本文獲授權轉載,原文見此

相關文章︰

責任編輯:tnlhk
核稿編輯︰歐嘉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