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性別不平等報告書(三)我們的薪水:結婚、生小孩、老年貧窮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韓國女性領著不平等的薪水,所承受的精神壓力,連帶也讓她們在結婚、懷孕生子等人生大事前怯步了。那麼不結婚、不懷孕、不生小孩,晚年是否會過得更好嗎?我想應該不會吧。
►韓國性別不平等報告書(一)我們的肉體:密陽女子中學生集體性侵事件
►韓國性別不平等報告書(二)我們的生命:江南站無差別刺女殺人案
我們在前面從韓國當地許多性暴行(성폭행,即為「性暴力」,包含強姦、性騷擾、性侵害等)到殺人案件,得出被害者多數為女性外,也可看到女性地位之低落。但這些的考察,也許會被他人認為舉出的例子過於「極端」。
的確,並不是每位女性在一生中,都會遇到他人踐踏她們肉體的性暴行,或者讓她們失去生命的悲慘命案,但有時候外在的精神壓力可能會超過肉體的痛苦、生命的喪失。如同我們之前提到的2014年韓國統計廳的調查,就顯示出將近70.6%的女性會因為社會犯罪事件而不安,因為她們每天都在害怕,可能會成為下一個被害者。
若我們擺脫被「誤認」成極端的這些例子,從韓國當地社會最平常的生活,也可以看到嚴重的男女不平等現象,其中最普遍的場域之一,那就是職場(직장)。
最近這幾年台灣愛與韓國相比,其中最常被人家提及的,便是讓每個人最有感的「薪資」。眾所皆知,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讓韓國陷入困境,甚至國家逼近破產,但今日的韓國呢?
就這十幾年來的韓國整體薪資成長數據而言,韓國2003年基本時薪為2,275韓元(折合台幣約69元),經過十四年後,南韓政府於2017年宣布調薪7%,時薪達到6,470韓元(折合台幣約188元),向上提升三倍之多,且最低基本薪資升到1,352,230韓元,若換算成台幣約為39,214元,幾乎是台灣最低薪資21,009元的兩倍之多。從近一點的數據來看,2008年到2013年的韓國最低薪資,在短短五年內就成長了28.9%。那麼台灣呢?
台灣從2007年的最低月薪17,280元到2015年的20,008元,八年間才僅僅成長了15%,到現今2017年的基本工資相差韓國近一半。當然,若考量到兩地消費物價指數,在韓國首爾領個基本工資135萬韓幣生活,還是極為辛苦的。
隨便舉個首爾生活開銷的例子,一個人租五坪不到的套房,除了事先要繳納高額的保證金(보증금,即「押金」,至少也要60,000元台幣起跳)之外,每月至少也要45萬韓元(折合約台幣12,000元)起跳。且韓國當地吃的也貴,一餐少說也要5,000韓元(折合台幣約150元)起跳,一天若只吃兩餐,每月也得花上30萬韓元(折合台幣約8,500元)。外加一些通勤費用、水電瓦斯(我們別忘記,韓國四季分明,夏天冷氣、冬天暖氣費用,所費不貲)、交際應酬、四大保險費等等,一個月最少得支出40萬韓元(折合台幣約11,000元),這樣每月算下來,基本開銷就達到115萬韓元(折合台幣約32,000元)。
135萬的基本工資,別說要存錢了,自己生活都要拮据點花費才行呢。更別提在職場上受到不平等對待的女性了。
根據韓國當地統計廳2013年3月《經濟活動人口調查》數據調查,韓國全國將近208.8萬位月薪制的勞工,有超過11.8%的比例,也就是21萬上班族,領不到當年法規最低時薪4,860韓元 [1],且雇主還使用各樣各樣的藉口與手段,「合法地」支付未達基本工資的薪水。換句話說,不少的公司上班月薪族,連法定的最低時薪的薪水都領不到,其中若以男女性別來加以分析的話,男性佔了7.6%,而女性則是呈現極不平等的數據,高達兩倍之多的17.4%。
且同樣的報告,也提到正職員工月均薪水裡,男性約為305.4萬韓元(折合台幣約85,000元),而女性只有200.5萬元(折合台幣約55,000元),這樣一換算下來,男性勞工和女性勞工的薪資相差約100萬韓元(折合台幣約27,777元)。
非正職員工男女不平等的情況也好不到哪裡去,非正職員工的男性月均薪資是156.9萬韓元(約新台幣44,000元)為指標的話,那麼非正職女員工的月薪呢?只有106.1萬韓元(約新台幣29,000元),相差50萬韓元(折合台幣約13,000元),不多不少,剛好是正職員工差距的一半。
人們工作領著法定基本工資,來維持基本生活,是生存的最低限度。若是同樣的工作時數,做同樣的業務,但領到的薪水卻有這麼大的差異,我們該做何感想?
「只因為我是女性嗎?」
這種職場薪資的不平等與差異,連帶也就影響許多社會層面。舉幾個與女性相關連的例子,那便是結婚、生育率與年老女性相對貧窮率。

據韓聯社2016年3月21日報導,韓國當地做了一項關於「結婚會給職場生活帶來何種影響」之調查,結果男女對此看法差異天高地遠,有70%以上的韓國女性認為婚姻有礙職場生活。且就報導內容來看,女性的回答多為「負面地」操心,會有「有做家務和育兒的負擔」(76.5%)、「有可能中斷工作」(56.1%)、「職場對已婚者照顧少」(46.7%)、「面臨被迫離職」(27.6%)等。
而韓國歐巴則是認為結婚有助職場生活,因為他們看到的是正面的「心理上的安穩」(69.6%)、「責任感可以促使更努力地工作」(67.6%)、「妻子在生活上輔助」(46.8%),以及「經濟上的安穩」(21%)等。
筆者看到這男女回答天差地別的報告,並不感到意外,因為男女雙方結婚組成一個家庭,關於「家事」就讓韓國女性夠頭痛了。根據2009年韓國當地統計廳的《生活時間調查》資料,雙薪夫婦的女性,在家日均無薪勞動(即「做家事」,洗衣服、清掃房間、洗碗等等)時間是200分鐘,但是男性只有短短的37分鐘,相差五、六倍之多。
甚者,在已婚的386名職場人員中,只有23.8%的人表示結婚後,享受過相關優待,這些優待內容包括產假、育兒假、生育及育兒獎金與住房貸款等,也就是說,只有四分之一的員工體會到公司對於結婚員工的照顧,其他的四分之三完全無感,或者是沒有完全享受過這些優惠。
但韓國職場女性最怕的還是在結婚後,在公司內所遭到得不平等待遇。如同此報告還顯示出,有14.8%的員工表示婚前婚後在公司內遭遇過差別對待,其中女性為36.9%,是男性8.6%的四倍之高。
上述的薪資與數據報告,讓已婚韓國女性對生小孩也聞之色變。
眾所皆知,台灣與韓國時常競爭世界生育率最低之國家排名,往往不是台灣第一,就是韓國第一。根據韓國當地大報《朝鮮日報》2016年12月報導,2016年韓國新生兒數為41.3萬名,是1925年韓國有人口統計資料以來,最低的一年 [2],比起去年438,420位新生兒,減少了2.5萬名新生兒(5.8%),國家整體新生兒總出生率也從1.24掉到1.18。
當地專家分析,之所以會造成此現象的主因,在於正值生育30-34歲年齡的女性生育率大幅下降所致,若跟2015年相比,此年齡層女性減少產出1.8萬位新生兒,但更讓專家的擔心的是,不僅30-34歲年齡層的女性,呈現不敢生小孩的心態,連同25-29歲與35-39歲女性的生育總數,也呈現下降趨勢。
韓國女性領著不平等的薪水,所承受的精神壓力,連帶也讓她們在結婚、懷孕生子等人生大事前怯步了。
那麼不結婚、不懷孕、不生小孩,晚年是否會過得更好嗎?我想應該不會吧。
不平等且貧困的經濟壓力,反應在晚年女性老人(60歲以上)生活。若我們考量到以該國最低薪資,是否能夠滿足基本生活所需,如食、衣、住、行(包括搭乘大眾運輸等工具)、健康保險等「相對貧窮率」數據,韓國當地的女性老人的貧窮率竟高達是74.9% [3]。換言之,有將近四分之三的貧窮女性老人生活在這個社會。
綜觀之,我們從一個社會內人們最普遍的職場場域,看到韓國女性承受著不平等薪資之對待,這樣的精神壓力,連帶的影響到她們面對結婚、生育之心態,甚至晚年養老之生活等許多層面。
迄今,南韓的女性還在思考著,要如何才能安心、安全且平等地生活在此社會內。
我們已經窮盡南韓男女不平等之面貌了嗎?從被「誤認」為極端的性暴行、命案,到考察普遍女性職場上,所遭受到的不平等待遇,看到了許多男女不平等之現象。但究其根源,韓國女性一生下來,誕生到此社會內,她們的身體、習慣、語氣、姿態等,不自知也無意識地被此社會塑造不平等之對象,而這還有待之後的撰文探討⋯⋯。
[1] 2015年,韓國最低時新為5580韓元(折合台幣約160元;夜間時薪需乘以1.5倍),月薪116萬6620韓元(折合台幣約3萬3310元;以一週上班40小時為基準)。2016年起,最低時薪為6030韓元(折合台幣約172元;夜間時薪需乘以1.5倍),月薪126萬270韓元(折合台幣約3萬6;以一週上班40小時為基準)。
[2] 出生率倒數第二年為2005年,總出生率為1.08位,435031位新生兒。歷史新高,則是1971年的1024773位,相當於45年間減少了60%。
[3] 以上數據為2012年。請參閱《憤怒的數字—韓國隱藏的不平等報告書》,新社會研究院,高寶出版,2006年。第三百零三頁。
責任編輯:翁世航
核稿編輯:楊之瑜
最新發展:
-
韓國社會的炫富心態與儲蓄不足,形成「年輕車貧族,老年推車族」亂象 2月前
-
生育自主|育兒|不要先結婚,先一起養小孩 3月前
-
韓國性別不平等報告書(十):「N號房事件」惹怒大眾的四大主因 2年前
-
韓國性別不平等報告書(九):戶籍「父姓主義」,從母姓大不易 4年前
-
婚姻成為職場斷層,南韓新部長將推五年計畫改善女性工作權 5年前
-
韓國性別不平等報告書(八):在女友身上刺滿警語的「恐怖情人」 5年前
-
韓國性別不平等報告書(七):「戶主制」與崔真實的悲劇 5年前
-
韓國性別不平等報告書(六):打破刻板印象的男女肥胖指數 5年前
-
韓國性別不平等報告書(五):通姦罪廢除前的韓國女性處境 5年前
-
韓國性別不平等報告書(四):男人真命苦之候鳥爸爸 5年前
-
韓國性別不平等報告書(二)我們的生命:江南站無差別刺女殺人案 6年前
-
韓國性別不平等報告書(一)我們的肉體:密陽女子中學生集體性侵事件 6年前
Tags:
新創Onramp Lab再下一城!看新產品ContactLoop聊天機器人,如何助金融業客戶業績提升2倍?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談起Onramp Lab這個新創團隊或許有些陌生,但自2015年成立以來,憑藉著技術本位的實力與內部夥伴並肩合作,成功擄獲了金融、媒體、娛樂甚至是食品等不同產業,令人更好奇 Onramp Lab 究竟有何看家本領,又將拿出什麼秘密武器來滿足市場與客戶的需求?
談起Onramp Lab這個新創團隊或許有些陌生,但自2015年成立以來,憑藉著技術本位的實力與內部夥伴並肩合作,成功擄獲了金融、媒體、娛樂甚至是食品等不同產業,令人更好奇 Onramp Lab究竟有何看家本領,又將拿出什麼秘密武器來滿足市場與客戶的需求?
攤開Onramp Lab目前的解決方案版圖,Onramp Lab執行長吳鎮雄分析,目前團隊除了有以提供金融諮詢的搜尋引擎優化FinanceJar外,還有能提供從買廣告、刊登廣告等媒體採購一條龍服務的ThreeSigmaMedia,「但我們在協助企業過程中發現聯繫消費者的最後一哩路出現了斷層,」無論企業投入多少的廣告資源,若無法在黃金時間與消費者接上線,就容易錯過了可能創造產值的機會,甚至在錯誤的時間聯繫、也會影響品牌好感度。
吳鎮雄表示根據Onramp Lab內部的統計,當企業投放廣告找到消費者後,即時(realtime)聯繫與20分鐘後以及隔天聯繫所能創造的成交結果,將相差4倍到10倍之多,且消費者對與品牌的關注度與專注力也隨著時間雪崩式遞減,這讓Onramp Lab團隊試圖去思考,如何能近一步協助手中的企業客戶有效解決此一問題,因此催生出了Onramp Lab第三個解決方案:ContactLoop AI聊天機器人。
導入ContactLoop,為企業創造營收又省時省力

試想當你去參加一場聯誼獲得到心儀對象的聯繫方式時,你會怎麼做?「聯誼結束到約出來碰面,肯定會醞釀一段時間啊!」吳鎮雄笑著說。
同理,當企業透過廣告投放獲得一份潛在客戶名單,他們究竟是真的對產品有興趣,還是不小心誤按?過去企業只能照著這份名單逐一聯繫,拒絕、碰壁甚至是未果都是常態,但對於企業而言大量的人力與時間投入都是成本。如今,企業能透過Onramp Lab團隊打造的聊天機器人ContactLoop,透過AI與潛在客戶初步互動,再篩選出更精準的清單進行溝通,讓完成最後一哩交易的路變得更有效率。
吳鎮雄表示,這項服務在美國上線半年多來,就成功為金融產業企業客戶節省至少3成的客服人力,同時靠著更精準的消費者名單,衝出2倍業績成長的表現。「團隊花了大量時間了解客戶的使用場景,」如何與消費者打招呼、應該要準備哪些回應內容、避免開放式的問題不易聚焦等,當消費者被廣告吸引的那一刻起,ContactLoop就能即時的與他們聯繫,透過如同真人般一問一答的簡訊對話流程,篩選出真正含金量高的潛在消費者,協助企業最後能「一竿進洞」。
或許有所不知,由吳鎮雄領軍的Onramp Lab團隊,旗下產品皆是由在台灣的開發團隊一同協助打造,且團隊的平均年齡僅30歲,同時具備著強大的行銷DNA與產業知識背景,甚至對於銷售場景也多有著墨,相較於強調「技術」的聊天機器人,ContactLoop的產品設計上能更佳直覺與人性化,來自台灣的產品也更能解決各個市場的企業痛點。
Onramp Lab產品技術總監竇友志表示,ContactLoop不僅提供一站式服務,探索客戶需求,更隨時調整聊天機器人的參數與訓練其語言辨識模型,確保企業在使過程中能準確掌握消費者需求,更能針對問題進行AB測試、找出最佳的起手式或應答。針對美國市場區域碼眾多的特殊性,ContactLoop也能在後台依據消費者的所在地進行分類,避免用非其所在的區域碼電話聯繫,「就好像你在台北接到陌生區碼的電話也可能拒接是一樣的概念,」竇友志説。

摩拳擦掌台灣市場,瞄準保險、電商產業
如今,ContactLoop這項全新服務在美國已成功打下第一仗,「很期待接下來能帶進台灣市場,」吳鎮雄説。從他的觀察發現,諸如保險、電商、醫美這類型在台灣市場蓬勃發展,卻仍需要耗費大量人力與廣告成本進行陌生開發消費者的模式,或是高電價且資訊量大的電商零售,都是ContactLoop AI聊天機器人可以協助轉型的產業。

吳鎮雄認為Onramp Lab團隊能給予企業客戶的不只是ContactLoop而已,從協助企業找出精準消費者名單開始,整合ThreeSigmaMedia、FinanceJar等不同解決方案,以一站式的角色給予企業更完整的服務,他相信Onramp Lab能與企業客戶一同創造更好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