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沒有你我配合的「零安樂死」,只會讓收容所的牠們更「生不如死」

沒有你我配合的「零安樂死」,只會讓收容所的牠們更「生不如死」
收容所零安樂後,動保人士所擔心的民眾棄養潮、收容爆量、收容品質惡化等衝擊,能否降到最低?台灣動物新聞網資料照。黃靖雅/攝|台灣動物新聞網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2015年全台灣有將近13萬隻流浪狗,零安樂死政策正式上路,但收容所不安樂死,全台灣十幾萬隻的流浪貓狗也不會憑空消失。

2013年,紀錄片《十二夜》上映後,公立收容所合法將貓狗安樂死的狀況引起廣大回應,並促使立院修法廢除流浪動物安樂死,2017年2月6日開始,政府轄下的動物之家,將不能再藉「安樂死」減緩過度收容的負擔。

根據行政院農委會的統計,2015年全台灣有12萬8,473隻流浪狗。這些流浪動物來源複雜,有的是飼主棄養;有的是由原本就在流浪在外的野狗、野貓生下;也有的是農家地區放養的「半流浪」動物生下來的(放養指飼主會定時餵狗、貓吃東西,但不把牠們關在院子裡或屋子裡,而讓他們在野外自由移動);另有部分是繁殖業者惡意棄養的繁殖種犬、種貓。

而這些流浪動物,被貓狗大隊或清潔隊捕捉後,就會送往收容所,也有民眾撿到小貓小狗,會直接送往收容所。過去,收容所用「安樂死」來紓解動物數量太多、照顧資源不足的問題。

但未來,收容所不安樂死,全台灣十幾萬隻的流浪貓狗也不會憑空消失,如果配套不足,「零安樂死」不只沒辦法讓收容所的貓狗倖免於難,只會讓牠們陷入生不如死的折磨。

超收10倍的動物之家,連走廊、辦公室都放滿狗

根據《動物收容處所設置組織準則》,公立收容所應提供每隻動物「5平方公尺」以上的活動空間,每收容40隻動物,就應該置一名工作人員負責照料,每收容100隻動物,就必須請至少一位獸醫。

東森新聞報導,《十二夜》導演Raye曾表示,全台的39間收容所最多只能容納6,000隻狗,但對照行政對照行政院農委會2016年的統計資料,全台灣的收容所總共關了6萬4,276隻動物,超收10倍以上,就算減去認養的4萬多隻,也還有1萬6,157隻動物。保守假設其中只有一半是狗,8,000多隻的收容總量,還是遠遠超過能容納的6,000。

依目前收容所爆滿的情況,如果沒有更多人領養,又不得安樂死,收容所的貓狗只會越來越多。

台灣動物新聞網報導,收容所的籠舍如果過度擁擠會造成犬隻緊張,容易打架、互咬,嘉義市動物守護協會表示,白天時還能靠工作人員嚇阻,但夜晚就沒人制止,隔天總是能看到有狗兒身上出現打架造成的新傷痕,但目前收容所已狗滿為患,連走廊、工作人員的小辨公室中都放了狗,根本沒有空間單獨關較兇的狗。

除了打架、互咬,超收過多流浪犬貓,也會讓動物心理壓力倍增,可能導致免疫能力下降而生病,甚至死亡,因而提高所內死亡率。

根據行政院農委會的統計,2016年全台灣雖然已有五個縣市可以達到「零安樂死」的目標,但是在這些縣市收容所「自然死亡」的動物卻超過2,000隻,自然死亡率甚至高過部分仍在實施安樂死的。而安樂死率最高的屏東縣,雖然一年殺了超過1,000隻流浪動物,但卻是全台所內死亡率第二低的縣市,僅有1.0%的動物在收容所內自然死亡。

零安樂死政策執行後,想要緩解收容所超收問題,似乎只有認養、領養一途。

天下雜誌報導,就官方統計數據來看,2016年就有4萬8,000隻動物獲得領養,過去5年的趨勢也不斷上升。但是,領養的動物不見得都是去了一般的家庭,送到私人收容所的也算在統計數字內,全台平均有1/5的狗被轉去私人狗園,嘉義縣更高達7成是被私人狗園認領養。

私人收容所大多由愛護動物的愛心人士成立,靠政府補助、他人捐助或私人財產經營,因為收養的動物太多,又沒有政府給予的資源,有時候環境可能比收容所還糟糕。因為擁擠而造成互咬、傳染病,和糧食不足的問題,可能都是比待在收容所還嚴重。

南投狗場
Photo Credit:California Chan @ wikipedia CC BY NC 2.0
私人狗園大多由愛狗人士創建,但如果犬隻數量太龐大,不只壓垮狗園主人經濟,這些狗也可能被迫生活在非常擁擠的環境。

此外,上下游也報導,讓狗從公立收容所轉到私人收容所還得再額外付一筆費用,各地價位不同,像高雄每隻就要價6,000元。但有錢都未必移得出去,2015年,壽山國家公園就已透露,私人收容所早已爆滿,導致連續兩次招標、移轉犬隻作業都流標,令他們相當苦惱。

零安樂死最重要的配套:「TNVR」與「精準捕捉」

自從2015年立法確定將實施「零安樂死」後,各縣市收容所都紛紛祭出各項配套措施,希望降低貓狗進入收容所的量。其中最主要的,就是「TNVR」及「精準捕捉」。

TNVR是指絕育放養,包含捕捉(Trap)、結紮(Neuter)、施打疫苗(Vaccinate)、原地放回(Return)四個步驟。由執行TNVR的愛心志工或動保團體為流浪犬、流浪貓進行結紮並施打疫苗,在確保們不會生出更多毛小孩、也不會感染狂犬病的狀況下定期餵養,讓他們與人們共同生活在街頭,等他們自然凋零。

TNVR好處良多,由於貓狗本來就有地盤觀念,因此原地放回,維持某個地區一定數量的貓狗,可以防止更多的流浪貓狗不斷進入,控制當地流浪動物的數量。

而結紮除了防止他們不斷繁衍小狗、小貓,也能改善流浪動物的其他問題,關懷生命協會介紹,最顯著的改善就是牠們不會發情了,貓咪不會在半夜「貓叫春」擾人,公貓也不會再亂噴尿標示地盤;而公狗也不會因為爭奪母狗而打架,標示領域的亂大小便行為和因發情而生的情緒性攻擊都會顯著的減少。

更重要的是,原地放回不必把他們送到資源不足而容易生病、打架致死的收容環境,可以緩解「零安樂死」政策施行後收容所的照顧壓力。

而「精準捕捉」是相對於過去「每通報必捕捉」的狀況。

收容所的動物正是來自於被貓狗大隊或清潔隊捉去的流浪貓、流浪夠。不少民眾因為厭惡流浪動物帶來的大小便、發情期噪音,或害怕貓狗亂追人、亂咬人,一看到流浪貓狗就會通報。根據SPCA防止動物虐待協會的說法,政府一旦接收通報,就必須處理,因此全台收容所都擁擠不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