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越南女孩阮秋姮:明明台灣和越南只要坐三小時飛機,多數人卻不知彼此長什麼樣子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明明台灣和越南只要坐三個小時的飛機,但大多數的人卻不知道彼此長的是什麼樣子,我們想要讓大家都可以更了解。因爲了解彼此是很重要的啊。」
文字:莊凱慈| 攝影:Kenny Mori
我是越南人,我媽媽在台灣也是當移工,負責照顧阿嬤。
我在越南的高中畢業、考完大學後,那時候沒有想要繼續唸書,所以休息了一年。一年後想說來台灣找媽媽,也想要來看看,所以就來到這裡唸大學。我先在台大學中文九個月後,再到德明科技大學唸書。
大學的時候,我有去餐廳打工,一開始我完全看不懂菜單在寫什麼,也聽不懂台語。我就在旁邊偷聽台灣人講話,想要聽他們怎麼講中文,偷偷記下來。後來趁老闆在忙的時候,偷偷跑去點餐,因為我也很愛講話。
了解彼此,就是溝通和交流的起點
那時候,我正在《華視》錄製關於新住民的節目。在節目上面認識了哥哥(男朋友),他的工作是拍片,那天因為導播請假,他來代班。和哥哥在一起後,我就想到我在教越南文的過程中,發現我的學生對越南文的發音比較有障礙,於是想把學過的詞彙編成一首歌,兩個人唱歌,再拍成影片。後來就有了我們的頻道Hang T-V。
在教的過程中,學生也給我很多回饋。我覺得只要讓學生輕鬆上課就好了,其實他們來上課,很多是上班族,他們覺得來上課是一種紓壓,當然還是有學到越南文,只是我會用輕鬆聊天的方式。他們學越南文,有的是為了工作,有的是男生娶了越南老婆,就想要學越文;也有人是沒什麼目的就來上課。他們都跟我分享經歷啊,男生跟老婆沒辦法溝通,女生就覺得不敢講話,也會被老公笑。
有些人都覺得,越南女生嫁過來,就是要自己適應這邊的生活,學會中文和大家溝通。我覺得這個想法很奇怪,那為什麼男生不用試著去學越南文,去更了解彼此。

台灣和越南,地理位置很近,心理上距離卻很遠
我發現在台灣教越南語的老師也已經很多了,但好像沒有一個頻道讓大家自己看。本來是想說好玩,再來也就是我想要跟哥哥一起打造一個頻道,可以分享跨國戀愛的事情,因為一般大家刻板印象都會覺得,好像是台灣的男生找不到女生,才會娶越南老婆。我在越南也有聽人家說,大家都覺得,好像是越南女生來台灣都是有目的性的,是為了錢才來。
可是其實我們兩個就是因為緣分、這麼自然地相遇、相愛,跨國婚姻也有很美好的一部分。
因為我現在中文已經講得很不錯了,所以大家一開始都以為我是台灣人或中國人,但當我說我是越南人的時候,他們就會用很驚訝很驚訝的表情說:越南人也有這麼白的喔?我覺得台灣跟越南人之間都有刻板印象,那是因為不了解對方。
我覺得我們要先彼此互相了解啊,再來談其他的東西啊。
學習語言之外,還有更重要的東西
一開始我去高中教書的時候,有學生就會很誠實地說,我不想學越南文,就是學校逼的,為什麼要學越南文啊?但我都會跟他們說:你們如果不想學,我就不教。因為我想讓他們知道,越南文和文化是有價值的,後來他們也瞭解,和我處得很好。
上課的時候,我會讓他們學習除了越南文以外的能力,讓他們自己練習上網找資訊、做簡報,而不是我在台上講,我會讓他們彼此分享。這學期結束之後,有學生跟我說:以前爸爸說要去越南的時候,他都會很不想去,覺得有什麼好去的,但上了我的課之後,現在他就很想去越南玩;或是有學生說他家樓下就有一家越南餐廳,但他從來沒有想要去吃過,因為上課之後,他去吃了,還跟老闆變成好朋友。想到這裡,我就會覺得很感動,很想哭。
只要相信自己,你也能發揮影響力
前幾天去參加越南在台辦事處尾牙時,有個越南新移民媽媽牽著孩子跑來跟我們說:以前我叫孩子學越南文,他都不想學,但因為看了你們唱歌的影片,他就開始想學了。那時我就覺得,好像跟平常教越南語的方式比起來,又接觸了更多社會中某個角落的人,那是事先沒有想到的,好像真的發揮了一些影響力。
因為我現在還是研究所學生,課業給我的壓力很大,但我對教學很有興趣,所以就算很忙很累,也會繼續努力。我覺得每個人都可以發揮自己的影響力,也都可以去教別人。我和哥哥想要用錄製影片的方式,在自己的YouTube頻道上,不只是教越南文,而是用更多有趣好玩的方式,去介紹彼此的文化。
明明台灣和越南只要坐三個小時的飛機,但大多數的人卻不知道彼此長的是什麼樣子,我們想要讓大家都可以更了解。因爲了解彼此是很重要的啊。

期許有天,我們能更欣賞彼此,喜歡彼此
除此之外,其實移工來台灣工作真的很辛苦,受到很多法律限制,而且大多台灣人好像也不太了解移工的家鄉是什麼樣子,會對彼此有所誤解,也有很多不好的事情傳回越南。我有聽越南的朋友說,其實現在越南人會說不想到台灣工作,反而比較想到韓國或香港工作。所以我覺得人是互相的啊,我們應該也要更懂得去了解他們、尊重他們,讓他們也能真的喜歡台灣這個地方,像我一樣,喜歡這裡,也喜歡上這裡的人。
本文獲One-Forty授權刊登,原文在此
*現在就加入One-Forty的「火箭俱樂部」,你便能成為我們的夥伴,讓東南亞移工在台灣的這趟旅程中能得到滿滿的力量與溫暖。現在就加入火箭俱樂部,上船吧!
推薦閱讀:
責任編輯:吳象元
核稿編輯:闕士淵
最新發展:
-
無代辦自己辦理,台越婚姻流程七步驟大公開 2年前
-
來台13年,如今決定返鄉發展:「越南未來十年是黃金十年,一定要回去試試」 2年前
-
拜訪台女越男夫妻檔:「緣分讓伴侶走在一起,不管這個伴侶是哪國人」 2年前
-
同學,請問你為什麼要學越南語? 2年前
-
如何用越南話買口罩?醫療用品越語單字教學看這篇 2年前
-
【影片】新住民和移工碰到問題要找誰?這些補帖可讓你幫助他們 2年前
-
【影片】想跟越南年輕人聊起來,這10個流行用語不可不知 3年前
-
【影片】在來自越南的另一半邀請下,我來到河内生活一個月 3年前
-
【影片】越南小吃自己做:夏天就是要吃爽口的越南春捲 3年前
-
【影片】越南峴港行:看完世遺「美山聖地」,再乘遊艇欣賞瀚江夜景 3年前
-
【影片】來到越北沙壩,令人忘不了的卻是販賣紀念品的孩童 3年前
-
【影片】到越北村落看百年古宅,認識越南語稱「三間兩房」的意義 3年前
-
【影片】馬來西亞小旅行:征服272層階梯才能進入的石灰岩山丘「黑風洞」 3年前
-
【影片】吉隆坡小旅行:到亞羅街品嚐老鼠粉、叻沙和各種大馬美食 3年前
-
【影片】從美術館、傳統市場到夜生活,體驗白天黑夜都美的胡志明市 3年前
-
【影片】在越南真正的鄉村生活兩天,體驗道地的「水上廁所」 3年前
-
【影片】越南水鄉芹苴:在涼爽的早晨,逛逛獨特的水上市場 3年前
-
【影片】中越玩什麼?迷人的會安古鎮、擁有全球最長纜車的法國山城 3年前
-
【影片】越南過年習俗大不同:親手製作陣陣飄香的越南肉粽 3年前
-
【影片】暫時遠離都市喧囂,返鄉回越南農村溫馨過個年 3年前
-
【影片】位於中越「會安」的水上派對:搭乘桶船猶如坐上旋轉咖啡杯 3年前
-
【影片】新北市喜「越」迎新:越南當紅明星阮福盛來台開唱、獻上新年祝福 3年前
-
【影片】越南「水椰子」初體驗:它和一般椰子有什麼不同? 3年前
-
【影片】學會這10個常用越南語動物名稱,點「牛肉河粉」也用得到 3年前
-
2018經典留言回顧:當台越橋樑不容易,面對歧視如何寬容應對? 3年前
-
【影片】新住民會館開幕:如何讓社福資源觸及到「真正需要的人」? 3年前
-
【影片】生活越南語教學:除了11個蔬菜名,越南人都怎麼料理? 3年前
-
【影片】生活越南語教學:10種水果名,踏進當地市場前先學起來 3年前
-
是YouTuber也是越南語老師,27歲新住民阮秋姮將主持國慶大典 3年前
-
【影片】台越夫妻檔甜蜜探班全記錄:體驗導演的甘苦V.S.參加越南國慶晚宴 3年前
-
【影片】越南人都吃怪食物、嫁給老男人?遇到文化差異你該這麼面對 3年前
-
【影片】妳在做什麼?我想你——「撩妹」也能用越南語搞定 4年前
-
【影片】媽媽14年前自越南來台的幫傭生涯,換得我在台灣成家 4年前
-
【影片】越南婚禮怎麼玩? 讓台灣新郎帶你親臨一場傳統越式婚禮 4年前
-
那位西貢伯伯對我說:「因為你隻身來越南,離家這麼遠,互相幫忙是應該的」 4年前
-
【影片】胡志明小旅行:在越南最大都市體會席地而坐的浪漫 4年前
-
【影片】越南開飲料店經驗大公開:拋棄優越感,才能融入當地文化 4年前
-
【影片】文化衝擊、怕講錯話,聽聽在台越南學生的心聲 4年前
-
【影片】玩越南:自然秘境寧平省長安,坐船低頭過山洞 4年前
-
簡餐店裡的日常早餐:越南煎餅、椰子糯米,你喜歡哪一個? 4年前
-
【東南亞零食】越南道地零食,在台灣學生的口中是什麼滋味呢? 4年前
-
【影片】品嚐北越市場的傳統小吃,牛隻也一起逛大街 4年前
-
【影片】和越南學霸、人妻的北中南越口音PK賽 4年前
-
我的越南故事:走出舒適圈看到不同世界,整個國家猶如一位有活力的年輕人 4年前
-
【影片】去越南買什麼?本地人才知的越南必買好物 4年前
-
【影片】越南男生比較浪漫?台越跨國戀愛的理想與現實 4年前
-
【影片】想學越南語,先從練習6個聲調開始 5年前
-
【影片】背包客請參考,赴越南旅行的三個必備用語 5年前
-
【影片】越南留學生看台灣:台灣人很有禮貌,都很守規矩排隊....... 5年前
-
Bảo Nguyên:等取得博士回越南找到更好工作,那時我就永遠不離開了 5年前
Tags:
【影評】《沉默呼聲》:會不會有一天,再也沒有人站起來為我說話了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有時,沈默也是一種謊言」從導演李雲翔的角度來看,這些越不被關注的話題,越應該花時間去了解,從他執導紀錄片《活摘》、《求救信》到這部真人真事改編的《沉默呼聲》,都一再挑戰許多人不敢觸碰的敏感神經。
「自由就像空氣,你只會在窒息時,才會察覺到它的存在。」對於身處臺灣的我們,尤其是對1990年後出生的人來說,透過選舉投票、上街遊行、訴諸法律來維護個人權利,彷彿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但其實民主、自由、人權並非一蹴可幾,而是好幾個世代努力爭取來的甜美果實。由李雲翔執導的《沈默呼聲》,便是一部試圖讓觀眾重新省思自由與人權如何得來不易的電影。
由真人真事改編,甫於2021年獲得奧斯汀影展觀眾選擇獎的《沉默呼聲》劇情敘述1999年夏天,兩對清華大學的學生情侶因為信仰法輪功,讓他們原本無憂無慮的生活在一夕之間全變了調。謊言、栽贓、囚禁、凌遲,這些血淋淋的真實修羅場,無聲無息地染紅了中國的土地。由於這段恐怖的經歷,也讓他們與美國記者丹尼爾產生了交集,是為真相帶來一道曙光,或是一切都仍是未完待續?
雙重敘事線展開各自的掙扎與共鳴
《沉默呼聲》有兩條主要的敘事線,一條是男主角王博宇的學生線,另一條則是丹尼爾的記者線。王博宇是一名清華大學電子工程專業的博士研究生,他所信仰的法輪功被中國政府視為「眼中釘」,當掌權者開始迫害法輪功的學員,無法沉默的他藉由發傳單、拉布條、氣球飄書等機智手法,為自己的信仰與真相奮鬥,但這個看似再平凡不過的訴求,卻為他與身邊的人招來一連串的苦難,讓他感到心力交瘁。

另一部分,美國芝加哥郵報記者丹尼爾,過去曾經撰寫過六四天安門事件的相關報導而遭到中國驅逐。當他好不容易再度踏上中國土地時,又碰到了法輪功事件,讓他開始感到動搖,直到後來目睹男主角一行人試圖揭穿謊言的行動,加上事件越來越甚囂塵上,讓他重燃記者魂,決定為受害者發聲,將這些極力被掩蓋的真實公諸於世,兩條敘事線也終於產生交集和共鳴。

無聲是種無奈,亦是種被消音的選擇
不少人可能都有在路邊看過法輪功的學員在宣揚他們所信仰的理念,但若要進一步討論法輪功的理念時,有多少人能講出貼近事實的認知?根據統計,1999年時,中國有七千萬人習練法輪功,而這樣的「勢力」被視為威脅到中國政權的穩固,所以促使中國政府採取一連串的打壓、迫害與抹黑行動,「被消音」的情況導致許多人根本不知道其中的真偽,這也是《沉默呼聲》導演李雲翔為什麼拍攝這部片的原因之一。
導演李雲翔在接受採訪時提出了這樣的問題:「為什麼沒有更多的人來拍這些故事?」他認為現今的影視產業,為了不想要放棄中國市場,都會先自我審查電影題材,甚至主動迎合中國政府「批准」的故事內容。但從他的角度來看,這些越不能被關注的話題,越是應該花時間去了解,所以從執導紀錄片《活摘》、《求救信》到這部真人真事改編的劇情片《沉默呼聲》,都一再挑戰許多人不敢觸碰的敏感神經。

現實比電影更加風聲鶴唳
由於題材相當敏感,所以《沉默呼聲》劇組選擇在台灣跟加拿大兩地取景,即便拍攝場地不在中國,拍攝過程中還是面臨到不少困難,像在選角、租借場地時都遇到很多挑戰,更不用說要在台灣上院線時的阻礙連連。然而,正是這樣的困境,更讓我們看見這群新生代演員令人印象深刻的演技。尤其是當王博宇走過監獄長廊時那五味雜陳的神情,包含著對家人的思念、以及屹立不搖的堅持,光是這段畫面就值得再看一回。

「再也沒有人站起來為我說話了」
德國牧師馬丁尼莫拉曾經寫過這樣的詩文:「起初,納粹抓共產黨人的時候,我沉默,因為我不是共產黨人……當他們抓猶太人的時候,我沉默,因為我不是猶太人。最後當他們來抓我時,再也沒有人站起來為我說話了。」身處在自由社會的我們,當然可以繼續做沉默的大眾,選擇忽視旁人的不公不義,但誰又能保證眼前的歲月靜好,不會一夜翻盤?或許歷史紀錄是生冷的,但電影藝術是溫熱的,請一起走進戲院感受《沉默呼聲》帶來的省思及啟發吧!
《沉默呼聲》
上映日期:2022.8.12
上映地點:全台戲院同步上映
購票資訊詳見官方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