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抱負遠大的志工,是美麗而溫暖的人讓我繼續留下在泰北教書

我不是抱負遠大的志工,是美麗而溫暖的人讓我繼續留下在泰北教書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在泰北中文學校第一年期滿後,我又簽了第二年的約。是什麼讓我留下來?我會回答:是人,是美麗而溫暖的人。

這句話,聽起來單純地有股浪漫的美,但身為教育專業人員,到現場教學後,真覺慘不忍賭。

初中畢業教小學、高中畢業教初中是常態,甚至初中畢業教初中的也不少。在教一個學生寫自傳時,學生提到他就讀緬甸偏鄉的小學,師資嚴重缺乏,因為他的成績不錯,所以在升上小學高年級後,學校老師便商請他去教低年級的學生,成為了他們學校的「小楊老師」。

只要有一點教學經驗的人都應該知道,「會」跟「教」是兩回事,想要教人知識,不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沒有足夠的專業知識、教育知識,往往也只能死板地叫學生全背下來。

但,那又有什麼辦法?薪資低、無發展性,願意在泰北當老師的人實在太少了。

再說個實例,我的一位導師班學生,高一時曾想過高二要選師範班,跟家人商量,家人答道:「選什麼師範,要選就選商業,你看看我們附近買車、買房的,哪有一個是當老師的?」

我服務的學校當年有鑑於泰北師資缺乏,才設立了師範班教授教育專業科目,並在高三加入實習課程,到附近小學進行教學實習,而每年此時,就是校裡每位實習指導老師最頭痛的時候,因為學生本身中文程度不佳,錯誤百出,看到他們再把錯誤資訊教給那些稚嫩的面孔,不禁想到他們小時候也是給「願意教就能教的」老師們教大,如今變成他們上台講課,簡直是惡性循環。

僅管有師範班的設立,該班畢業的學生,但每年畢業後真正去教書的,一隻手就數得完,原因還是如上:薪資低、無發展性。

我曾於放假時騎機車在泰北山區亂闖探險,意外來到一個小小華人村,與裡面的華校老師聊天,他說:「校長連枝紅筆也不發,是叫我不要改作業嗎?」一個月薪水多少呢?印象中是六千銖(約新台幣5477元),學校之窘迫可見一斑。

台灣雖然派有大量志工教師於此,在專業知識與教育素養上相對好一些,但這些志工對泰北的幫助有個致命傷—流動率太大!

畢竟這裡不是我們的家,一般情況下,一至三年就一定會離開,更別提那些只能來短期兩個月不到的志工。

每個台灣老師來到這裡,必須要面對自己的生活適應的問題,還要適應當地學生,才能有效教學。種種問題,舉凡作業要出什麼程度?要舉什麼例子他們才會聽懂?符合他們的生活經驗?什麼樣的教學方法適合他們?教材雖有固定,但要偏重上哪部份的內容才是對他們有幫助?

我約莫花了一個月的時間,才漸漸上手,又花了一年多時間,學泰文、去學生家拜訪,才更理解當地學生的文化與需求。如今我已離開當地,又一個新的老師來全部重頭開始。

志工,是很偉大,但短期志工真的能幫助學校的很有限,除非他的任務也是短期,例如幫忙辦漢字文化節這種大型活動比賽或校園美化等,如果是教學,以我的經驗來看,建議免了。

此外,由於行政手續複雜,學校要到的志工,往往不見得符合學校需求。去年暑假,我服務的學校收到兩間大學的暑期服務,我問校長:「哇,來十多個人,學校要給他們做什麼?」校長:「就要來,我們也沒有辦法,一批來幫老師們上課,另一批分給附近的小學好了。」

於是他們來了,學校得招待吃、招待住,最重要的是不免俗的還是得招待玩。這些非本科系、非教育專業的學生教得如何呢?我無從得知,因為當我問要代上我課的大學生:「需要我去幫忙看一下嗎?」的時候,她的回答是:「不用。」而她事前也完全沒有詢問我學生的程度及個性。

好一個「有人願意教,就是老師。」

我為什麼待在這裡?

剛到泰北時,我剛結束教育實習,說不上是滿腔熱血,但對於學校的學生、老師等各種情況常感到無奈,甚至痛心,加上個人在飲食上十分適應不良,曾經想立馬飛回家,但沒想到,第一年期滿後,我又簽了第二年的約。

是什麼讓我留下來?我會回答:是人,是美麗而溫暖的人。

從台灣來的同事們彼此在生活上互相照應、討論班級經營,到在地的老師們常照顧我們的日常起居,他們也很樂意分享當地知識、文化,及他們先輩刻苦奮鬥的故事,讓我們這些異鄉人沒有異鄉的擔憂,還學了好多在台灣從來不會知道的事。

日常生活中,整個華人村都對老師非常尊敬,沒有學生會頂嘴、沒有家長會質疑你的教學,而整個泰北的人民都很純樸,治安良好,我從來沒有丟過任何東西,即使忘在某處的貴重物品都能找回,出去玩時要買東西要問路,不諳英語的他們仍會竭盡全力地協助完成你的需求。

最重要的,應該就是這一群懂事、聽話、成熟的學生了!

1005248_591531997556004_349191846_n

學生騎車在老師出去玩。

雖然第四代的他們逐漸泰化,遲到、曠課、作弊等情況比台灣嚴重許多,但是他們總是真心道歉並專注聆聽老師的教誨。

我有個學生十歲就會殺雞,環境的磨難使他們不得不提早成熟。班上的各種活動如班遊、製作班服等,老師完全是坐著等結果就好,不用操半點心,只要和他們在一起的時候,老師簡直是「被照顧」得無微不至。

我想,沒有什麼比真誠的人心和得到尊重的感覺更重要了。

這個景色和人一樣「天然去雕飾」的地方,會吸引著我,未來再常常回去看看她。

責任編輯:吳象元
核稿編輯:楊士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