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六點理由支持同性婚姻合法化+兩支讓你無法反駁的必殺影片

六點理由支持同性婚姻合法化+兩支讓你無法反駁的必殺影片
Photo Credit: philippe leroyer CC BY SA 2.0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方濟各成為天主教教宗後,不時發表與以往教會截然不同的觀點,支持平權理論。教宗方濟各在《紐約時報》最近的訪問中表示,教會變得過於「沉迷」反對同性戀和墮胎,教會需要一個新的平衡、醫治傷口和尋找被排斥和失散的人。當被人挑戰他是否接受同性戀時,他反問「如果上帝看到一個同志,祂會是以愛肯定他,還是會拒絕、指責他?」教宗說必須要考慮那個人的感受,相信是代表天主教會將對同志平權採取一個更温和開放的態度。

Photo Credit: philippe leroyer CC BY SA 2.0

Photo Credit: philippe leroyer CC BY SA 2.0

方濟各成為天主教教宗後,不時發表與以往教會截然不同的觀點,支持平權理論。教宗方濟各在《紐約時報》最近的訪問中表示,教會變得過於「沉迷」反對同性戀和墮胎,教會需要一個新的平衡、醫治傷口和尋找被排斥和失散的人。當被人挑戰他是否接受同性戀時,他反問「如果上帝看到一個同志,祂會是以愛肯定他,還是會拒絕、指責他?」教宗說必須要考慮那個人的感受,相信是代表天主教會將對同志平權採取一個更温和開放的態度。

儘管教宗方濟各的態度開明,然而最近梵蒂岡卻對藝術家 Gonzalo Orguin 的新作展 Trialogo 甚為不滿。展覽原訂於10月2日在 Galleria L’Opera of Rome(羅馬歌劇畫廊)開幕,作品包括一系列同性戀情侶在教堂內接吻的照片。梵蒂岡得知後,向畫廊發出公函,直指教廷反對該展,甚至要求停展,否則將採取法律行動。藝術家 Orguin 收到信函並諮詢法律意見後,決定不展示該組照片。同志組織 Arcigay 總幹事 Flavio Romani 則認為梵蒂岡反應奇怪,並表示「那些教廷視為挑釁的圖片,於我而言卻是愛的交流,一種帶來和諧與對比的公共崇拜。」

除了梵蒂岡要求撤掉有同性戀於教堂接吻的藝術展覽之外,美國賓夕凡尼亞州還有一位牧師 Frank Schaefer,在為他的兒子主持同性婚禮後,將面對紀律處分,甚至可能被解除主持婚禮的資格;全球最大義大利粉生產品牌百味來Barilla的公司執行長Guido Barilla日前公開表示,只認同「傳統家庭」,又叫同性戀者「不喜歡就吃別的牌子」,引爆爭議;而原計劃9月29日在賽爾維亞貝爾格萊德市舉行的同性戀遊行再次被取消,而且這一遊行已經連續三年被取締。

歧視同性戀和反對同性戀婚姻合法化的言論與行為源源不斷,其中原因不乏是認為同性戀是不自然的、會摧毀社會道德、宗教團體不支持、不能生育將導致人口減少、將會鼓勵更多人變成同性戀者、易得愛滋病、如果領養小孩將無法像異性父母一樣給予「健全」和「正常」的照顧⋯⋯等等。

Photo Credit: philippe leroyer CC BY SA 2.0

Photo Credit: philippe leroyer CC BY SA 2.0

台灣伴侶權益推動聯盟認為「非異性戀者有權進入與異性戀者在名稱和內涵上一模一樣的婚姻」。針對種種同性戀婚姻合法化爭議,以下整理六點反駁:

一、隔離時常是不平等的根源或延續

對於同性戀婚姻合法化,常有質疑:「畢竟婚姻有其歷史甚至宗教意義,我們何不創造一套和婚姻的權利義務完全相同的制度讓同志使用就好了呢?這樣既可以保障同性伴侶的權利,也不至於衝擊婚姻制度,面對的反對阻力也比較小。」

但是隔離時常是不平等的根源,將非異性戀隔離於婚姻制度之外,正是歧視與不平等的延續。 如果非異性戀伴侶可以享有與夫妻一樣的權利與福利,卻必須另創一個名目定義他們的身分,或者根本不給予他們任何身分,這仍然是歧視與不平等。像是如果黑人和白人都是人,為什麼不能上同一所學校?為什麼不可以從同一台飲水機喝水?如果非異性戀關係與異性戀關係一樣值得保障,為什麼不能同享婚姻之名?

二、婚姻的內涵本就與時俱進、因地而異

為什麼異性戀婚姻獨享排他的優越地位?曾經黑白種族不得通婚、丈夫可以三妻四妾單方面休妻、夫權獨大、禁止同「姓」結婚⋯⋯等等。有許多歷史上理所當然的婚姻制度,現今看來亦是壓迫與歧視。包括婚姻在內,任何制度的內涵都可以與時俱進。

三、結婚與成家,是權利,是選擇,而非義務

婚姻是家庭關係的一種社會制度,雖然不是所有同志都想要結婚,但婚姻是一種自由選擇,也是一種權利。異性戀與非異性戀一樣值得受尊重與保障,因此應該都可以平等進入內涵完全相同的婚姻制度。同時也同享不進入婚姻的自由,但他們的伴侶權、家庭權仍應受到法律保障。

四、同性戀家庭只是另一個選擇

為反對同性婚姻及多元成家草案,台灣宗教團體愛護家庭大聯盟曾在九月召開記者會,痛批該法案若通過,並非進步的指標,只會鼓勵亂倫與雜交,使得傳統倫理道德崩潰,對下一代的成長教育造成不良影響,衝擊國家整體競爭力。除了抗議同性婚姻本身,淨化社會文教基金會的釋淨耀法師更反對同性戀者收養小孩,他表示,社會上的青少年問題大多源自家庭不健全,「單親小孩就有心理上的問題,何況是同性戀者收養的小孩?」

然而,家長的性向跟孩子的成長沒有關係,家庭的價值不是來自於政府的認定與宣告,而是源自於對彼此的承諾,一起度過難關、一起享受美好時光, 成就一個家庭的是聯繫彼此的愛。以下影片為同性戀家庭長大的小孩Zach Wahls的見證詞。

五、聖經的內容不能作為反對同性戀婚姻的理由

聖經中的部分內容已經不符合現今社會道德標準,不能夠再依照聖經利未記的律例,判同性性行為死罪:「人不可與男人苟合,像與女人一樣;這本是可憎惡的。」(利未記18:22);「人若與男人苟合,像與女人一樣,他們行了可憎的事,總要把他們治死,罪要歸到他們身上。」(利未記20:13)。以下影片為美劇《白宮風雲》(The West Wing)第二季第 3 集裡,總統對引用聖經對反同性戀的Jenna Jacobs博士所作的精彩反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