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哪裡人?

你是哪裡人?
Image Credit: Simone Golob / Corbis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外公去世了,連同他的語言,他的聲線,他的語氣,他的容貌和他煮的菜都一併消失。

文︰本

老一輩的人很喜歡問你是哪裡人,你不能答你是香港人,因為他們是問你的祖籍在哪裡,所以你要答你父親或你阿爺的鄉下(除非你真是香港人)。如果你不記得,或者根本不知道,那你便含糊其辭地結束對話好了。但當你真的答了,比如說客家人,他就會接著問你你懂不懂聽/說客家話?你心想哪懂,你連鄉下也沒有回去過,你連是否真的存在那樣一個地方也不知道,家裡的人也從來沒說過客家話,我又怎會忽然懂得聽懂得講?於是你的「客家人」屬性慢慢地被稀釋,甚至消失了。

還記得外公最後幾個月,躺在醫院裡,神志不清,大概已把我們幾表兄弟姊妹忘得一乾二淨,嘴裡說的是別國語言,伊伊丫丫,他說不清,旁人也聽不懂,所以更多時候寧願不說。我寧願相信他只是回到了嬰兒期,開始練習另一世界的語言。或許我不懂跟老人家聊天,所以在漫長的探病時光裡,我只能夠站在床沿,等待那宛如大錨的時間慢慢沉進大海,直到支撐我全身重量的左腳發麻,再換右腳支撐。過程就是這樣,重重複複,時間像沒有向前,也沒有向後。

阿公是潮州人,說的是潮州話,廿多歲的時候和阿婆一起來到香港,然而他的廣東話一直都說得不準,總是帶著濃重口音,不像阿婆說得流利。小時候阿公會勉強用廣東話跟我講話,跟阿婆就只會用潮州話(我也因此聽得懂一兩句)。在他生病住院的那段日子,他只願講潮州話,加上口齒不清,連我的姨媽舅父也聽不準,那時候就只有阿婆能聽懂他的話,以前常常罵阿公的阿婆,那時沉默下來,只坐在床邊看著阿公。

外公去世了,連同他的語言,他的聲線,他的語氣,他的容貌和他煮的菜都一併消失。偶然我會想起一味很久都沒吃過的菜,都是一些外公的招牌菜。

電影《永遠的愛麗斯》描述一個患腦退化症的中年女教授,看著自己逐漸失憶、失語、失掉半生累積的事業,如果失憶可怕,最可怕是它將這個過程攤在你面前。在主角這樣一個中產家庭裡,子女各有自己的家庭事業,丈夫又是個事業心重的人,最後可想而知由沒有正職,立志成為演員的小女兒回家照看母親。雖然我們看著疾病把她逐漸蠶蝕,不過電影點到即止,導演沒有把更殘酷的事拍出來。

我想起上年看過一宗新聞︰40歲的男子拋低所有,回老家去照顧一個因為失足跌倒而逐漸退化不能自理的老父,他花了九年時間去照顧他,餵他吃,幫他穿,處理大小便,最深刻的莫過於要替父親把塞在肛門的屎挖出來。九年對一個壯年的人來說是寶貴的光陰,那是他最有力氣的時候,但有時命運選上你也只能認命。有人挖苦他沒出息,女朋友離他而去,但他閉口不語繼續這薛西弗斯式的修練。

每次想起外公的晚景,母親總是語帶哽咽,醫院、老人院孤絕的深灰色的背景把一切事物染上病態的頹靡。進入這些機構就像被綑綁在路軌上,而那輛迎面而來的火車是注定不會停的。狀況一天天變差,家屬也是在泥沼中愈陷愈深。生老病而後死,誰也有這一天,說不上幸或不幸,就像考官宣告「時間夠」一樣,每個人都要把試卷交出去,無論是早交或遲交,只要盡力把考卷答好就好。

本文獲授權轉載,原文見此

責任編輯:tnlhk
核稿編輯︰王陽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