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了家鄉,你還能保留多少自己的文化?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你可能不知道,西藏人在國內面臨分裂,旅外的藏人則再面臨另一種文化的分裂
作者:Alicia A. Q. Wittmeyer|翻譯:呂佩庭
經過五十年的流離,藏人今天必須面對一群不再滿足於南亞暫居生活的新生代,而在外來文化的襲捲之下,這些在西方長大的藏人,是否還能繼續保持既有的藏族文化?
今日,藏語已成模糊的記憶,只有在外語如浪潮般的喧鬧下,偶而漂流著片段的熟悉字詞,以及那彎曲的筆劃和無法理解的字跡,但在很久以前,那時的扎西‧東都(Tashi Dondup)是懂藏語的。
1985年,五歲的東都與家人從母親家鄉愛達荷州的波夕(Boise)移居至達蘭薩拉(Dharamsala),這是座位於印度西瑪拉雅山的城鎮,也是西藏流亡政府的政治中心,而與扎西‧東都同名的父親便是在這裡長大。小東都剛來到此地時,一句藏語都不會說,但在被送去藏語學校學習,與其他藏族小孩交上朋友後,便很快便學會了藏語。
但這一切突然就這麼結束了。當年,東都的母親因在印度進行西藏流亡政府的記錄片拍攝工作,進而與東都的父親相識,但她認為一家人在這個印度小城的前景堪憂,加上兒子在學校進度落後,因此他們在1986年回到了波夕,在那兒,東都的父親是當地唯一的藏人,而東都也是唯一的藏人後代。
今日的東都已34歲了,並且過著他所謂「幾乎美國化」的生活,平常他不但去露營,也去衝浪,並在2012年取得了奧勒岡大學商業管理的創業碩士學位,畢業後他回到愛達荷州,在一家運動媒體公司工作,雖然他仍保有當年的藏語作業簿,但現在一個字都看不懂了。東都說起他與24歲也同樣不會說藏語的弟弟:「我知道一部份的我們留著藏人的血,但知道你是誰,或真實地感覺到你是誰,這之間有很大的落差。」
在西方長大的混血藏人就像東都與其兄弟一般,這個日益分散的社群都將面臨這些問題:該如何了解西藏的現況?如何在旅居海外許多代後,還能繼續保有對家鄉的連結?如何處理他們必須為藏族家園合一而付出奮戰的心態?

Photo Credit : Foreign Policy
距第一批從清藏高原逃至達蘭薩拉的藏民已過了50年,在這之後緊接著的是與中國共產黨的抗爭失敗、迎來血腥的軍事鎮壓,及中國政府處決且關押了數萬名達賴喇嘛的支持者。在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分校研究藏族的愛蜜莉‧葉(Emily Yeh)表示,這群流亡的第一批藏民,打算在西藏獨立後盡快回到故鄉,因此,他們不像其他流亡的民族分散各處,而是大約有8萬5千名左右的逃亡藏民都聚集在靠近家鄉的印度山區、達蘭薩拉附近的核心地帶,以及尼泊爾、不丹等。
但在過去30年間,我們看到,離開中國那片西南方大片高原的藏人已在外地展開了全新篇章,而隨著流亡的歲月飛逝,回到家鄉的前景日漸渺茫。已有越來越多的藏人卸下流亡的重擔,換來在西方國家定居的日子,經過西藏政府多方遊說,西方國家安排了大規模的安置計畫,幫助數以百計的藏族移民,有些人如同東都的父親般(雖然確切數字無從得知)和西方人組成了家庭,養育著藏族混血的下一代。
當年他們離開時,儘管北京當局摧毀了許多代表的文物,但那時正是西藏不斷在為文化保存而苦惱,尤其關於如何保有對自我文化的強烈認同,及如何面對越來越多關於「正統」藏族文化的問題。住在達蘭薩拉的父母擔心他們說印度語的孩子太過印度化,而新一批從西藏搬來,又被長居此處的藏民認為太過中國化而不是純正的藏民。與此同時,又有許多漢人搬遷至高原,達賴喇嘛還稱其為「文化滅絕」。
在這些問題的環繞之下,有些混血藏族後代開始奮力尋找他們的立足點,之中有一群人都對集體認同有著同樣的困惑,遂組成了20人左右的團隊,並在六月時於倫敦籌組了一場會議,在那裡,他們接收了像西藏司政(譯註:西藏司政類似於總裡大臣或首相的職位)洛桑‧森格(Lobsang Sangay)、西藏北歐代表圖丹•桑珠(Thubten Samdup),甚至是達賴喇嘛本人的訊息,達賴喇嘛寫到:藏人與他族人民的結合是「無法避免的」,但最重要的是-「保留西藏的語言與傳統文化」。親自到現場演講的桑珠則更是直言不諱地說:「如果我們無法將有著不同國籍父母的新一代藏人聯合起來,帶入我們社區,那我們便會失去再下一代。」
根據西藏流亡政府主要機關-藏人行政中央(Central Tibetan Administration, CTA)在2009年最新的調查,預估全世界總共有大約6百萬的藏族人口,其中有13萬藏人過著流亡在外的日子,2萬名以下的藏人現居於西方國家,居於歐洲者多集中於瑞士,預估有3千5百人,而居住於加拿大、美國則約有1萬零5百人。新墨西哥大學的人類學家茱莉亞‧赫斯(Julia Hess)寫到,有些人像東都的父親是獨立移居,有些則是經由大規模的移民計畫,是由西藏政府遊說而來,他們希望越多藏人移民至西方國家越好,因為這些人可在各地為西藏獨立的目標擔任外交大使。赫斯在2009年出版了《移民大使》(Immigrant Ambassadors)一書,便是關於美國在90年代的千名藏人移民計畫。
Tags:
【一圖看懂】HCG免治馬桶:全新電解除菌水潔淨科技,全方位抗菌守護屁屁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居家清潔馬桶,總是讓你覺得繁瑣又疲累嗎?每天如廁的馬桶,清潔及抗菌能力可是比任何其它家具、家電更重要。選擇有效抗菌加上舒適的體驗節能的設計,就能讓你在家放鬆解放的時候,心情也一起上天堂啦!
根據BBC報導,在2010年時,英國舉辦了一次讓民眾選出史上最偉大發明的投票,其中抽水馬桶排行第九名,比引擎還高一名。
作為史上最偉大發明第九名的抽水馬桶,前身可以追溯到西元前的羅馬時代,從只是一個有排水系統的溝槽,到現代化的獨立抽水馬桶,我們觀察到除了科技的進步,以及人們對如廁時舒適度的要求之外,近年來更進化到必須具備可以主動去除病菌、維持整體潔淨的種種設計,畢竟馬桶與生活密切相關,又是與身體親密接觸的家電,要怎麼讓人用得乾淨、舒服又健康,就是身為馬桶的使命。

電解除菌水,加碼抗菌超乾淨
每天都要和屁屁親密接觸的馬桶,清潔之餘還能主動抗菌、杜絕二次污染很重要。HCG免治馬桶的抗菌潔淨科技,與工研院產研合作全球首創電化學除氯技術可以將自來水電解之後,把氯轉化成無害氯離子形成的電解水,在清除污垢的同時,也達到除菌的作用,整個過程都無需使用任何化學藥劑或清潔劑;更棒的是,電解除菌水在一段時間之後,就會自動還原成自來水。乾淨、抗菌、安心、安全,討厭的壞菌不見了,也不會對我們生活的環境帶來更多負擔。
全然的舒適體驗,屁屁最知道
每一次使用馬桶,你都花上多少時間呢?無論時間長短,HCG希望為每一次的如廁體驗,帶來純粹的放鬆和舒適。HCG使用全球唯一可促進微循環之生物能陶瓷材料製成座墊,能放射4-14微米遠紅外線光波,促進人體血液循環,預防久坐之後腿部痠麻。還有聰明的負離子循環除臭,一入座便感應啟動,不用擔心臭味擾人或自擾。
恆溫節能不浪費,對地球好對錢包更好
寒流來襲時,突然接觸到冰冷的馬桶座墊而被嚇一跳的感覺,是許多人的共同經驗。HCG免治貼心暖座功能,一坐下就好溫暖,搭載瞬熱式溫感水洗利用陶瓷瞬間加熱技術有效節能30%,不會因持續加熱浪費能源,也不會為了節能而忽冷忽熱,使用流動活水更為乾淨衛生。讓你在使用馬桶的時候,不管是肌膚接觸到的地方,或者是心裡的感受,都是恰到好處的最佳溫度。
前一陣子,公共廁所要升級成免治馬桶的議題,讓大家紛紛討論起馬桶該有哪些先進設計,才能讓人用起來舒適又安心。其中最多人在乎的,莫過於馬桶的清潔問題,HCG免治馬桶採用抗菌樹脂材質便座,免除衛生隱憂,如座更安心舒適,第二道清潔防護,利用電解除箘水,自主清潔、抗菌,整體材質都通過SGS檢驗測試,有效抗菌程度高達99%,再加上唯一落實全機台灣在地生產製造,不混充國外代工的高保障品質,全方位提升衛生標準、滿足使用者需求的HCG免治馬桶,就是新世代家庭中,守護屁屁的最佳夥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