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了家鄉,你還能保留多少自己的文化?

離開了家鄉,你還能保留多少自己的文化?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你可能不知道,西藏人在國內面臨分裂,旅外的藏人則再面臨另一種文化的分裂

同時赫斯也記下那些未移居藏人的憂慮,她的書中引用一位住在流亡社區的藏人阿旺‧多吉(Nawang Dorjee),他在1992年新德里《西藏評論》發表的文章說到:移居西方國家的藏人會越來越在乎金錢,他們可能會放棄回到西藏的願景,藏人會像豆子一樣「散落在世界各地」,一旦被同化了,他們就再也不回顧過往。

6477880613_f0495c4af8_z

hoto Credit:Göran Höglund (Kartläsarn) CC BY 2.0

20歲的丹增‧泰拉‧海恩斯汪達,是多倫多紐約大學的學生,從小在渥太華長大,跟加拿大籍的媽媽以及姊姊同住,她媽媽給兩個小孩都取了西藏與西方組合的名字,她23歲的姊姊名叫洛珠‧蘿拉(Lodoe Laura),在多倫多當攝影師,父親久美‧汪達(Jurme Wangda)則在日本擔任西藏政府的代表,因此兩姊妹的童年歲月中,很少見到父親。

海恩斯汪達說,小的時候,她對祖國有非常強烈的連結感,家中還有一個祈禱室,吃飯前都會先在裡頭進行禱告;在學校的時候,她也常常將藏族元素融入學校課程,她在英語課裡創作關於西藏的詩,上自然課時也會帶上一些喜馬拉雅山的岩鹽,然後她會快速地說明一下自己的西藏血緣。海恩斯汪達憶起:「在我成長的過程中,我們是渥太華唯一的藏人,所以我認為介紹藏族文化是我的責任,這是很重要的一點。」

但隨著日漸長大,她與自己「西藏基因」的關係卻變得越來越複雜。在與其他藏人碰面的回憶中,有些部份讓她感到困惱,曾有人跟她說過,一定要想辦法嫁給同樣是藏族的對象,因為她們自己絕對不會接受非藏族的另一半;有些人則是對她奇怪的名字接二連三提出許多問題,然後總有個百問不厭的問題:「妳會說藏語嗎?」(她不會。)海恩斯汪達說:「這是每個藏人第一個會問你的問題,就好像是一把尺,用來評斷妳是哪個層級的藏人。」

海恩斯汪達與姊姊在政治上都是非常積極的西藏代表,這一點來自她們曾經擔任達賴喇嘛隨身侍衛的父親,當她們回到渥太華時,會向加拿大議會遊說,現在住在多倫多,則會與國會議員商談西藏議題。對幼年的海恩斯汪達來說,帶著身為藏人的驕傲很簡單,但對現在的她來說,卻有點微妙。

雖然全世界共有8萬人會說這個和緬甸語同屬一個語族的語言,但在我們訪問的六個混血藏人中,所有人都表示她們不太會說藏語,每個人都為此感到些許的罪惡感。只有少數和東都一樣,孩提時曾經學過藏語,卻在長大後因社區中同為藏族居民少之又少,因而逐漸忘卻,許多人都說他們試過重新學習,但藏語參雜了許多方言,文法和英語差異甚大,再加上能夠練習的對象寥寥無幾,最後的結果都不太理想。

我是一半的中國人,這項個人因素使我在告訴這些受訪者時感到有些緊張,但我還是提起了,因為我想和他們討論我們之間的差異。我的生活並不特別「中國式」,但當我好幾個禮拜沒有煮中國菜、在中國婚喪喜慶時不知道傳統習俗,或是當表兄弟姊妹調侃我不會說廣東話時,我還是會感到愧疚,甚至感到一點不孝,但我從不認為自己讓整個民族失望。但許多受訪者卻表示他們會這麼覺得,洛珠‧蘿拉‧海恩斯汪達告訴我:「西藏的自然政治條件使人們不得不接受這個想法,我能理解那些從西藏來的人希望能夠保持這種純淨,而我們從他們身上則會感到一絲罪惡與愧疚,我們的父母也有著同樣感受。」

三月底,由美國政府贊助的美國之聲電台西藏分支(Voice of America Tibet),在官網以及臉書粉絲頁上發佈了一則簡短的報導,是關於藏人混血議題,這則報導激起了廣大的討論,有些回應相當地棘手,其中一個回應寫到:「一半的藏人混血兒,很快地,就會變成四分之一,然後一代接著一代,藏人的血統就會越來愈淡,這只是我心中的恐懼。」而其它的評論則漸顯負面:「如果新一代的藏人認為與其他族群通婚是可接受的新現象,那像我這樣的人就必須放棄藏族的社交生活,以便繼續存活下去,並且為了如此,我們必須犧牲西藏的團結也在所不惜,因為這是值得的。」

藏人穩定移入西方國家的情況不見趨緩,西藏政府也不斷的遊說各國政府接受更多現在住在南亞的居民,渥太華就屬這些大規模的北印度阿魯納恰爾邦(Arunachal Pradesh)千人安置計畫之一,同時,2013年五月,在美國移民改革的立法修正條文中也能看到,西藏政府試圖附帶能夠提供5 千名藏人簽證的議案。

對東都的父親來說,要做出移民至美國的決定並不困難,但他很後悔沒有在家與兒子多說些藏語,他鼓勵新來到美國的家庭盡量保持和孩子說藏語的習慣,並讓孩子們記住他們從何而來,東都的父親仍保有希望,但願兒子能找到一位不錯的藏族姑娘並結為連理,最後他也說了:「但我知道這個機會非常之小。」

本文獲Foreign Policy授權刊登,原文請見:Steppe Childr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