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公會:司機一天出車16小時,不代表「16小時都在開車」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旅行公會全聯會發言人李奇嶽卻說,據他們了解,司機在昨天出車前,有經過兩天的充分休息才出勤,沒有過勞問題。
(中央社)
蝶戀花旅行社承辦的賞櫻團昨晚發生嚴重翻車事故,台北市旅行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吳志健今天上午也到旅行社關心並表,沒有司機過勞問題。
台北市蝶戀花旅行社承辦的武陵農場賞櫻團,昨天晚間發生遊覽車翻車,造成33人死亡嚴重事故。
外界質疑司機是否過勞,吳志健表示,目前瞭解時間上沒這樣的問題。吳志健表示,相信旅行社在過勞上會有嚴謹處理,司機狀況要等到檢調調查後,才能對外說明。
不過,吳志健說,根據蝶戀花旅行社提供訊息,出事司機前兩天都有休息,這部分沒太大問題。
台北市蝶戀花旅行社負責人周繼弘上午在旅行公會全聯會發言人李奇嶽陪同到二殯慰問家屬。不過,周繼弘僅說一句「對不起」,全程由李奇嶽代為發言。
李奇嶽說,遊覽車不是蝶戀花所有,是跟車行調借的,它(VOLVO)的性能較市面上一般的日本製遊覽車還好、造價也貴;旅遊行程是由蝶戀花負責招攬,屬於散客行程,團員來自於各地,大家昨天早上9時從台北出發,到達武陵農場的時間約下午1時;在武陵停留到下午4時30分許,再從武陵離開到宜蘭用晚餐。
李奇嶽說,據他們解,司機在昨天出車前,有經過兩天的充分休息才出勤,旅途期間也有休息,整個行程有按照觀光局規定,幫旅客投保責任保險,每人新台幣200萬元,車子也有經過監理處查驗合格,可以正常上路。
而旅行公會全聯會發言人李奇嶽今天說,據他們了解,司機在昨天出車前,有經過兩天的充分休息才出勤,旅途期間也有休息。
蘋果報導,司機康育薰的大女兒今早卻回應:「爸爸只有除夕前一天有休假,然後就一直上班到昨天。」等於是連上16天班。康男小女兒表示,康男在過年期間只有小年夜當天休息,接下來都一直在跑車,幾乎都沒有休息。
康男小女兒表示,她是家中最小的孩子,上面有一個正在服兵役的哥哥,另外還有一個姐姐,家中經濟幾乎都是靠爸爸跑車支撐。康男太太表示,康男在蝶戀花旅行社工作近一年,平時大約5、6點就出門,都快凌晨才回家,尤其最近特別忙,都是兩天四天,回到家之後也是累到倒頭就睡。
爸爸在旅行社跑車5、6年,每天幾乎清晨5、6點出門,晚上10、11時左右才到家,「這樣久了一定會很累,公司很過分,明明沒有休息,怎麼能夠說他有休息!」爸爸出發前,還有對家人說,車子較老舊。
康姓司機的姊姊今天也說,弟弟其實可以不出這趟車,但他是「爛好人」,因老闆說遊客喜歡跟他一起出團,弟弟聽到後才接。
此外,康女也駁斥外界說弟弟在跑這趟車前,有休息兩天的說法;她說,弟弟11日、12日開車載團到合歡山,進行兩天一夜的旅行,並非他人所言有經過充分休息,這根本在胡扯,「難道人死了,就可以把責任推給死者嗎?」
康女也提到,案發後,沒有任何人跟她連絡,是她的老公陪她到每間醫院一個一個找弟弟,真的很無助。
蘋果報導,旅遊同業、苗栗縣采邑旅行社負責人兼遊覽車司機蔡煜偉指出,台北到武陵單程就要6小時,來回車程要10多小時,蝶戀花7點出團,司機要提早2小時起床備車,晚間9點才能開車回台北,比平常一日遊行程多工作5、6小時,萬一又遇上塞車,簡直「太累人了!」,很容易疲勞駕駛而發生事故,「這樣的團業界很少敢開。」
蔡煜偉說,根據媒體報導,從現場完全沒煞車痕跡象研判,只有一種解釋,就是司機恍神或是踩沒煞車(機械故障)再加上超速釀禍,但以一般常理來看,機械故障容易發生在蜿蜒山路,高速公路上則比較常出現精神不繼恍神情況,感覺應該是人為因素比較有可能。
另外,台北市勞動局今天說,蝶戀花旅行社曾因違反勞基法,被裁罰新台幣6萬元,勞檢處已派員赴公司勞檢,主要是針對員工是否過勞,因目前情況混亂,相關結果不確定何時出爐。
蘋果報導,旅行商業同業公會總會副理事長蕭博仁被問到司機是否連上16天班而過勞?他認為1天出車16小時不代表16小時都在開車,客人到定點旅遊時,不算在時間內,「司機一定會找時間休息的」。
並指司機開車的規範是不要超過8小時,即使一天的行程超過10小時,但是中間客人活動時間也許有8小時,那司機「只有工作2、3個小時而已」,不能把休息的過程都算在裡面。
蘋果報導,勞動部表示,經查司機、導遊都未投勞保。勞動部次長郭國文表示,司機自去年3月23日退保後,就沒有再投勞保紀錄;導遊則是已經領取過勞保老年給付,但後來也未投職災保險。
若兩人是受僱性質,依法僱主必須為其投保勞保及職災保險等,職安署署長劉傳名說,今早已會同北市、桃市前往蝶戀花旅行社、友力運通了解司機、導遊的僱主是誰,是否是承攬或僱用關係等,待釐清後才能追究責任歸屬。
另外,勞動局表示,蝶戀花旅行社自民國104年起,曾違反3次勞基法紀錄,共裁罰新台幣6萬元,勞檢處已派勞檢員前往公司勞檢。
勞動局說,蝶戀花旅行社在104年9月被查到未置備工資清冊、未置備出勤紀錄,依勞基法裁罰各2萬元,105年1月,因未置備勞工名卡,再被罰2萬元。
勞動局表示,上午已派勞檢員赴蝶戀花旅行社勞檢,因未和負責人等相關人員取得聯繫,不確定是否可完成勞檢工作,相關報告也不確定何時出爐。
至於客運業者,勞動局說,客運業者為友力通運,公司地點在桃園,已通報桃園市政府相關局處。
最新發展:
-
國道三死肇事司機竟連上22天班,「疲勞駕駛」一年造成2675人傷亡 5年前
-
基隆客運司機廁所猝死,原因不明待釐清 5年前
-
蝶戀花偵結無人起訴,僅建議「調高肇事路段護欄」 5年前
-
一個月只休3天,士林地檢署釐清蝶戀花翻車案5大疑點 6年前
-
遊覽車司機等遊客不算工時?勞動部長:他可以去散步或聽音樂 6年前
-
【插畫】台灣大客車駕駛必備:行動方向盤! 6年前
-
國道車禍旅行社創辦人道歉,回應駕駛過勞問題:「人為財死」 6年前
-
遊覽車公會:景點沒休息室,是國家帶頭虐待司機? 6年前
-
公路總局:司機法定10小時工時,以「手握方向盤的時間」算 6年前
-
連坐罰、高科技監控......看世界各國如何防堵「失速遊覽車」 6年前
-
繫上安全帶後,要坐哪比較「安全」?專家教你搭遊覽車「保命5招」 6年前
-
【插畫】賞櫻團車禍的教訓:讓我們終結這個互相壓榨的社會 6年前
-
繫上安全帶後,要坐哪比較「安全」?專家教你搭旅遊巴「保命5招」 6年前
-
連坐罰、高科技監控、超時就自動熄火...看世界各國如何堵截「亡命旅遊巴」 6年前
-
賞櫻團遊覽車在國道發生重大車禍,33死11輕重傷 6年前
Tags:
【圖解】在台灣,等一項癌症救命新藥需要等上超過700天,而日本最快只需要60天!台灣人,你真的有「命」等嗎?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等一項救命的藥物,需要多久時間?台灣新藥從申請日到健保正式給付生效,如癌症創新新藥等重大疾病藥物,平均需等超過700天;而鄰近國家日本,則是60-90天內。換句話說,台灣人一旦生了病,想要用到新研發的救命藥物,病人需耗時等待。台灣人,真的有「命」能等嗎?
2022年中,余苑綺因癌症過世,不僅讓演藝圈許多粉絲與親友不捨與難過,也讓許多同是癌症病友的患者與家屬,感到忐忑不安。余苑綺從2014年罹患直腸癌後,立委余天耗費數百萬就為替女兒挽命,甚至四處奔走希望爭取美國最新的抗癌藥物,可惜最終未能等到就已離世。
看得到卻用不到的救命新藥

事實上,類似遺憾在台灣時有所聞。即使國外屢有救命新藥問世,台灣人卻不一定能使用得到。根據數據顯示,在日、韓、以色列、加拿大等11個高所得國家中,台灣的肺癌存活率在高所得國家排名倒數第四,只有日本的一半;攝護腺癌存活率為倒數第一、乳癌倒數第二,胃癌則輸日本、韓國。若以平均餘命來看,台灣也比日本短少三年。
國人平均餘命、癌症存活率等指標,落後其他國家,健康投資不足也是一大原因。若與鄰近的日本比較,日本整體醫療支出佔整體GDP比例為11%、其中強制性醫療保險支出8.3%、藥費支出2.3%,而台灣則是6.1%、3.5%、1.2%,三者占比皆低於日本。
慢性病、罕見疾病甚至是現今新興癌症治療趨勢,如免疫療法、精準醫療等,亟具突破性、療效更佳的治療,在健保資源有限下,被限縮給付,導致病人只能自力救濟,自掏腰包使用。

為什麼新藥新科技導入台灣那麼難?

健保業務也包含引進新藥及新科技,但為什麼仍讓新藥新科技導入受阻?首要原因就是健保財源不足,進而排擠新藥引進。雖然每年的健保預算相較25年前開辦時的2000多億元,已成長到8000億元,但醫療費用年年成長,仍跟不上如雨後春筍增加的治療項目。台灣整體藥費支出早已偏低,新藥預算更是嚴重不足,不但零成長,甚至還負成長。
財務衝擊下,造成新藥給付審理流程頻頻卡關,許多國外原廠新藥因台灣議價空間小,使得引入時程拉長、健保給付條件越趨嚴格。許多效果良好的藥品,卻因支出費用高,在健保現有預算限制下,只得限縮藥品的給付範圍,讓可使用的病人族群也連帶限縮。
無法與國際治療標準接軌的台灣

新藥納入給付前都得先進行「醫療科技評估」(HTA),意即評估新藥引進是否具有成本效益,但常常因財務衝擊大,在醫療科技評估(HTA)這關就被擋了下來。依據2019年藥品查驗中心醫療科技評估(HTA)報告顯示,僅3成癌症患者所需用藥能獲得健保給付。
影響的不僅是個人減少延長生命機會,也讓台灣用藥標準大幅落後先進國家。根據統計,台灣新藥從申請日到入健保給付生效,如癌症等重大疾病創新藥物,平均審查需超過700天;而鄰近國家的日本,則是在60-90天內。
尤其,相較於食品藥物管理署核准的藥品適應症,台灣健保給付的藥品適用範圍,因為預算相對限縮,僅部分適應症可以納入健保,未納保之適應症的病人必須自救苦等審核通過。換句話說,台灣人一旦患重大疾病,可能只有三個殘忍選擇:一是使用既有治療控制病情苦等新藥納保;二是賣車賣房自費使用藥品換取生命延續;三若金錢耗盡最後只能放棄治療。反觀日本,新藥給付不僅時間快速,甚至是依照仿單所有的適應症都給付,民眾可以使用到依照仿單給付的最新藥品。
環環相扣下,台灣標準治療早已和國際嚴重偏離。政府對於台灣醫療政策要有前瞻性的思考,應全面檢討醫療資源利用效率,增加新藥預算以加速新藥新科技納入給付,為台灣民眾謀求新藥可近性及最佳醫療選擇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