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狗問題誰的錯?掌握種犬數量,寵物農委會嚴控繁殖業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流浪狗是如何造成的?這個問題一直在動保界中被無數人討論著,而自從基隆大刀闊斧停止發予特定寵物業新的許可證後,眾人的焦點又回到寵物業身上。
記者 何宜/報導
流浪狗歷經幾十年的光陰,直至今日仍是社會上亟欲改善的一大問題。關於流浪狗的形成和來源,因為沒有足夠的科學證據,一向眾說紛紜。有人怪罪於非法繁殖場、有人認為是放養家犬未絕育、也有人認為是流浪狗繁殖等。農委會在去年調查出全台繁殖用種犬數量,共13,089隻,更於去年底預告修正「特定寵物業管理辦法」,盼能在今年徹底掌握商用犬隻流向。
流浪狗是如何造成的?這個問題一直在動保界中被無數人討論著,而自從基隆大刀闊斧停止發予特定寵物業新的許可證後,眾人的焦點又回到寵物業身上。雖然大多數的人同意繁殖場並非造成流浪狗的主因,不過繁殖種犬的動物福利(如生活環境、退役規劃等)仍是大眾關切的一環。而比對動物保護資訊網上公布的資料,也赫然發現寵物繁殖業者數量在領養風氣大盛的近年仍有上升。
而根據2014年的報導資料比對後,發現台南市是增加幅度最多的縣市,該市動保處表示,絕大多數是輔導無照繁殖業者使其合法化。而增幅第二的彰化縣動物防疫所所長董孟治則提到,是因為農委會去年9月推行種犬登記制度,表示每個繁殖場的種犬都要確實登記,於是就有許多業者申請合法許可證。此外,該縣的寵物公會理事長也鼓勵業者配合政府納管、合法化。
董孟治補充,雖然數量增加,不過換個想法其實也是樂見的,因為合法納管等於是讓動物受管理(保障),地方主管機關也能知道動物在哪裡。另外他也提到縣內繁殖業者的飼養規模近九成都在50隻以內,而且素質都還不錯,評鑑結果也沒有丙等(低於70分)的業者。
除了增加最多的兩個縣市,桃園市則是減少最多的例子。桃園市動物保護防疫處處長陳英豪表示,數量下降的原因是因為查核及評鑑都變得很嚴格,導致有些業者乾脆收起來不做、也有的則是轉型經營其他項目。陳英豪補充,2015年總共有18間關閉、2016年則有14間,目前還有些陸續想關的。

農委會動物保護科科長江文全則提出疑義,表示根據農委會資料顯示,寵物繁殖業者的數量近兩年其實是減少的。雖然這個數字上的落差已經無法細究根本原因(補充:2014年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記者會上調查的繁殖業者家數為636家),不過江文全也強調,因為業者申請許可證、或是歇業的時間都不一樣,所以數字其實是浮動的。
事實上,除了業者家數外,更該探討的應該是繁殖種犬的數量清查,在零安樂死上路後,農委會即召開記者會提出五大源頭管理措施,其中就包含「商用犬流向調查管控」。江文全表示,去年9月時調查全台種犬數量,要求業者申報、才會認定狗為繁殖犬隻,否則就視為家犬需要強制絕育。

江文全補充,如此一來,就可以盡可能杜絕合法掩護非法的可能,因為未登記的種犬生下來的小狗,是不能拿去市場交易買賣的。此外,公告修正的草案也改為「初生」的狗就要打晶片登記業者名字,每異動一次就要更變寵物登記,希望一年後可以更細微地掌握商用買賣流通的狗。在鼓勵合法業者有公平競爭的環境、杜絕非法繁殖、將地下化的家戶繁殖列管,讓源頭能更有效管理。
至於合法寵物業者,需要受到查核與評鑑監督及公評,江文全表示,機制的運作方式大概分三個層面,首先有動保員會不定期進行動物保護稽查,再來是每年的查核,最後則是兩年一次的評鑑。他進一步解釋,查核是指一定要達到的標準,若不合格即以違反動物保護法開罰;評鑑的立意則是引導業者良性競爭,所以會公布成績優良的店家。

不過,評鑑是各縣市分別邀請動保團體、專家學者及公會去評分,江文全提到,評鑑的立意是希望以農委會公布的架構為基本,再依照各縣市的狀況去引導產業發展,並非全國標準一致的,所以甲縣市的丙等不一定能跟乙縣市的丙等相比。最後,江文全也提到,寵物繁殖業者可飼養的數量,決定權也在發給許可證的地方動保處,不是有多大的空間就一定能養到上限數量。
責任編輯:翁世航
核稿編輯:楊之瑜
Tags:
【一圖看懂】能源轉型新趨勢?零碳排的潔淨能源—氫能的三大優勢一次看懂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為同步全球落實「2050淨零轉型」,台灣正在積極尋找各種能源轉型路徑。氫能為當前能源轉型的重要課題之一,本篇將帶您一次看懂零碳排的潔淨能源—氫能的三大優勢。
為同步全球落實「2050淨零轉型」,台灣正在積極尋找各種能源轉型路徑。氫能為當前能源轉型的重要課題之一,目前全球有超過30個國家或地區,明確制定氫能戰略藍圖,如韓國就在2019年推出氫能經濟發展路徑圖,德國則計畫投入70億歐元,將氫能視為能源發展必備的生力軍,為全球重點發展的能源課題之一。

優勢 1:終極潔淨能源
由於氫氣的使用過程,不會產生溫室氣體和其他汙染物質,燃燒後只會產生水,不會排放二氧化碳,而且能源轉換效率比化石燃料高,因而在「氫氣本身來源無溫室氣體排放」下可被視為終極潔淨能源。
因此,氫能成為綠色能源未來的重要一環,為我們走向低碳社會提供了關鍵的解決方案。透過氫能的應用,我們不僅能夠實現能源轉型,還能同時保護環境、減緩氣候變遷,為可持續發展注入新的希望。
優勢 2:儲能能力高
氫能具有高能量密度,可以有效儲存和運輸能源,意味著氫能更適合用於高能量需求的應用,能夠遠距離運輸也是一大特點,可靈活應用於不同領域,不受時間和地點的限制,有利於供應能源至偏遠地區。
氫能在能量的儲存方面,可以採用氫氣、氨或合成燃料等方式,確保能源供應的穩定性。多樣化的型態使得氫能技術在面對不同能源需求和地區性挑戰時有出色的表現,是推動能源轉型的重要利器。
優勢 3:再生能源界的百變怪
相較於太陽能、風能主要使用於電力;氫能可以應用於多個領域,包括交通、工業、電力生產和暖氣等,並且可以用於不同技術,如燃料電池和去碳燃氫。
- 氫燃料電池:將氫氣轉化為電力和熱能的裝置,當氫氣進入氫燃料電池時,它與氧氣(通常來自空氣)在電化學反應中結合,產生電力、熱能和水蒸氣。除了廣泛應用於交通領域,如氫燃料電池汽車,它們以氫氣為燃料並產生電力,以驅動電動馬達。同時也用於電力生產、能源儲存和其他應用 。
- 混氫燃料:在天然氣中混入部分比例的氫氣,並作為燃料使用,目前鋼鐵業、燃氣電廠等工業使用皆引進混氫燃燒技術,台電曾指出「在每年以混氫5%運轉7000小時情況下,可減少7,130公噸二氧化碳排放量,相當於每發電一小時可減碳一公噸。」此技術為「去碳之前先減碳」的階段性任務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為落實永續發展的目標,維護環境、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成為必不可少的任務,氫能的發展便是因應這樣的使命而生。氫能作為化石燃料替代能源之一,除了能有效減少對其的過度依賴,燃燒後僅產生水的特性,也大大的減少了對環境的負擔。
現今,氫能的建設乃至於再生能源的轉型都成為全球趨之若鶩的浪潮。
(經濟部能源署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