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伊藤潤二的腦袋(一)

打開伊藤潤二的腦袋(一)
Photo Credit: Toomore Chiang, CC BY 2.0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伊藤潤二的故事不是教小孩子分辨善惡,反而有時是對現實世界的一種控訴。

最初接觸伊藤潤二是在中學的時候,第一套看的是《科學怪人》,一看便給震攝了。他跟日本別的恐怖漫畫家都很不一樣,這一篇文章先談談他的創作特色,並與其他恐怖漫畫家作少許比較。

1. 他筆下的人都畫得很漂亮

傳統的恐怖漫畫家,都愛把人物畫得非人化,楳圖一雄的角色時常都是把嘴撐得大大的驚嚇相;犬木加奈子筆下的角色,眼睛大得隨時掉出來似的;御茶漬海苔的人物四肢脆弱,彷彿稍為用力就可以把他們的手腳折斷似的;丸尾末廣的劇畫風也是光看人物已帶恐怖感。但伊藤潤二的畫風卻不一樣,他筆下的角色,尤其是女角,都畫得很漂亮,帶有一種靜謚的美感。撇除恐怖的畫面,甚至會令人以為他畫的是文藝風少女漫畫。

2. 他的故事原創性很高

日本恐怖漫畫,總是離不開經典都市傳說:廁所花子、裂口女、惡魔交易、戀愛占卜等等。然而伊藤潤二卻極少使用,即使有時會牽涉到這些題材,他也總有與別不同的演譯方法。例如《紅線》採用了「命運的紅線」這個長青主題,但卻把紅線具現化,被切斷後失控纏繞主角,最後吞沒了他。伊藤潤二的作品以短篇為主,然而卻不會令人覺得份量輕,因為每個短篇都發揮了他異於常人的想像力,與其他人都不像,非常有獨特性。

3. 故事不含道德批判,但有嘲諷意味

在香港,所有恐怖的故事幾乎都是兒童不宜的,但日本則不同,日本恐怖漫畫的對象是學生,有時更是小學生。所以許多時候,日本恐怖漫畫都有道德教化意味。犬木加奈子的故事中,好人永遠有好報,壞人的下場必定很慘;楳圖一雄的故事也是如此,同時更加入了「環保」思想及強烈的男權主義;丸尾末廣的世界中,墮落的人們將會逐漸腐壞。

但在伊藤潤二的世界裡,「好人好報、惡人惡報」並不是絕對的,雖然也有像《墓碑鎮》的種惡因得惡果的故事,但也有很多故事都不是這樣的。看富江就知道了,她個性惡劣,害死不少人,卻是怎樣也消滅不到的怪物;《肉色的妖怪》裡的阿姨明明是好人,但也被她的姐姐扯破了皮膚,結果是白白等死;《記憶》的女主角,因為害怕自己會像異卵孿生妹妹一般醜陋,便殺了妹妹。但她潛意識抑制了有關妹妹的記憶,還以為自己小時候曾經很醜而焦慮,最後她記起妹妹的事,知道自己從來都不醜,竟然愉快地在鏡前轉起圈來,看得她爸爸也汗顏了。

記憶
伊藤潤二〈記憶〉

伊藤潤二的故事不是教小孩子分辨善惡,反而有時是對現實世界的一種控訴。事情的發生,許多時候是沒有原因的。不是因為你做錯了,才有懲罰,也不是你做好人,詛咒就會消失。怪事就是沒原由的發生,沒人知道黑渦鎮為何被漩渦詛咒,沒人知道人為甚麼會變成蛞蝓,沒人知道地獄星是甚麼東西。這就是伊藤潤二對世事的看法,事情就是突然就發生了,不知理由亦沒有預兆,你不知道應如何應對,也不是抱持「善良」的心就可以解決,世事就是如此既荒謬又殘忍。

4. 乾淨而純粹的恐懼

伊藤潤二營造的恐怖,是一種對未知的純粹恐懼。在心理學的角度看,死亡與性有很強的關聯,是以許多恐怖故事中,都帶有性的元素。然而伊藤潤二的世界裡,性的元素卻不強,近期的作品添了一點性元素,但早期的作品幾乎沒有性的存在。富江雖然到處惹了一堆男人,全裸的畫面也出現不少,但卻鮮少出現床戲,甚至也很少交代她與男人有沒有發生關係。

同樣是恐怖漫畫,丸尾末廣的世界中,性元素就十分強烈,性慾是一種人性的墮落,以至跟排泄物及內臟看齊。丸尾的畫面斥性元素、屎尿、內臟及蛆蟲,令人看到畫面都像嗅到一陣惡臭,恐懼來自人類對自身負面元素的厭惡。而伊藤潤二的畫面中,雖然少不了血腥,但卻沒有那種厭惡感,也很少玩排泄物,相對較為「乾淨」,人物也沒有那種死亡的頹廢感。

伊藤潤二的恐怖感不來自宗教的「邪惡」(雖然他也有相關的故事例如《魔音村》,但相對其他作品卻不是十分突出。),也不是來自對人性醜惡的厭惡,而是對未知的恐懼,對無法掌握的變化產生的極端不安,是一種純粹的恐懼。而這種恐懼,比起宗教及死亡頹廢,都更有普及性,每個人都會有這種情緒。所以相對其他恐怖漫畫,伊藤潤二的漫畫更易引起讀者的共鳴。

(待續)

本文獲授權轉載,原文見小貝的動漫理論

責任編輯:tnlhk
核稿編輯︰王陽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