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權力衣著】勒龐︰穿短裙的拿破崙

【權力衣著】勒龐︰穿短裙的拿破崙
Photo Credit:Public Domain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法國海灘是屬於芭鐸和華汀的。」對於布基尼禁令一事,勒龐曾公開表示對布基尼女子的厭惡。表面上看似是世俗主義的支持者,但勒龐這番話卻反映了她對女性被物化感到無所謂。

文︰Nathanael

現代法國起源於法國大革命,法國國旗所代表的自由、平等、博愛,爾後更成為法國社會的普遍價值。19世紀法國浪漫主義畫家德拉克洛瓦(Eugène Delacroix)在名作《自由引導人民》(Liberty Leading the People)的中央位置,畫了一個裸露乳房的女人,女人邊揮動旗幟、邊帶領身後躁動的群眾前進-是的,女人的名字就叫「自由」。將鏡頭拉回今天的法國,刻下的社會恍如即將經歷另一場大革命一樣分崩離析,但這次的領軍人物不再是拿破崙,外界這樣形容她︰

今天世界上最出名的女人不是另一個西蒙波娃,而是一個穿上短裙的拿破崙︰瑪琳.勒龐(Marine Le Pen)。

自從川普(Donald Trump)勝出美國大選之後,有「法國川普」之稱的勒龐,作為下任法國總統的呼聲亦日益升溫。日前,她在里昂舉行造勢集會,正式宣告參選總統、啟動選戰工程,一舉手一投足都成為全球焦點。身為極右政黨國民陣線(National Front)的黨魁及愛國主義者,勒龐的冒起不但威脅着法國大革命以降的左翼傳統,甚至挑戰了由梅克爾(Angela Merkel)苦撐着的歐洲秩序。很多人都說她是「法國最危險的女人」,但在她黑色V領襯衫及西褲的遮掩下,卻藏着比川普「更男人」的靈魂。

厭惡女性

去年夏天,法國海岸的樂園神話終於破滅了。全副武裝的警察要求在海灘上嬉玩的伊斯蘭女子脫掉布基尼,一方面執行官方頒發的布基尼禁令,一方面延續法國人對自由、女體以至性的傳統想像,畢竟法國帶給世界的是比基尼,而非布基尼。1946年,法國人雅克.艾姆(Jacques Heim)設計了一款很小的兩件式泳衣,並以「原子」(Atome)為其命名;不久之後,工程師路易斯.雷亞(Louis Réard)設計了一款更小的泳衣,上下身共用了四個三角形組合而成,這就是比基尼的雛型。隨着比基尼的誕生,海灘之於法國人不再是戰爭的場域,就像投下了原子彈一樣,比基尼為女性解放運動炸出了更寬闊的道路。

1953 坎城影展 Brigitte Bardot
Photo Credit: Sport-Films

法國著名演員碧姬芭杜在第六屆坎城影展的海灘上接受攝影。芭杜的比基尼扮像甚為著名,是法國電影的一代美人,近年來她全心投身動物保育工作。

「法國海灘是屬於芭杜和華汀的。(The French beaches are those of Bardot and Vadim)」對於布基尼禁令一事,勒龐曾公開表示對布基尼女子的厭惡。表面上看似是世俗主義的支持者,但勒龐這番話卻反映了她對女性被物化感到無所謂。在1952年的《比基尼女郎》(The Girl in the Bikini)電影中,碧姬.芭杜(Brigitte Bardot)穿着圓點圖案比堅尼出場,性感程度遠超男性想像,一時之間似乎成了女性解放的標誌人物;但其後1956年在丈夫華汀(Roger Vadim)執導的《上帝創造女人》(And God Created Woman)之中,芭杜飾演的茱麗葉卻成了三個男人之間的爭奪之物,電影的名字更將女性是可造之物的思想表露無遺。而勒龐亦不諱言,海灘應當如這些電影所展示的那樣,厭惡女性、物化女性。

父女決裂

「不,瑪琳.勒龐並非女權主義者。」法國女權組織Les Glorieuses發言人蕾貝卡.安瑟朗(Rebecca Amsellem)一語中的。去年初德國發生多宗性侵事件之後,勒龐對受害者的同情曾一度令外界將她比擬西蒙波娃,但她對伊斯蘭女子的厭惡、仇視難民,以至鼓吹婦女留在家中以打擊失業率的做法,在在顯示出她「偽女權主義者」的真面目。安瑟朗甚至公開批評勒龐︰「為了挑起仇恨難民的排外情緒,勒龐只能利用權宜之計,以波娃的話來推動其選舉工程。」

能夠在法國以至歐洲政壇我行我素,甚至對同性的批評嗤之以鼻,全因勒龐知道自己的權力一方面來自個人能力、一方面來自如君主制度一樣的世襲交替。1972年,老勒龐(Jean-Marie Le Pen)創立了國民陣線,2011年由么女瑪琳接手,為了改變傾左的法國民眾對國民陣線作為右翼政黨的觀感,前年在老勒龐發表了反猶排外的言論之後,勒龐便企圖跟他斷絕父女關係,甚至撤銷其榮譽主席地位,態度之堅決令人嘩然,勒龐亦以此為自己樹立了與男性看齊的形象。

Marine le pen jean-marie le pen
Photo Credit:REUTERS/達志影像
法國極右派政黨國民陣線創始人尚-馬利勒龐(右)與他的女兒,也是現任的國民陣線領導人瑪琳勒龐。老勒龐在法國一直是備受爭議的政治人物,他的右翼思想和法西斯、歧視的言論曾引起許多爭議。

另一方面,勒龐透過穿着大眾均可購得的服飾(一般是襯衫、西褲,再多則是西裝外套)為自己塑造了更為親民的形象,甚至藉此向大眾展現自己與喜歡穿着三件式西裝的父親所代表的上一代人之不同,她以服裝說話,向亟欲走出經濟、文化以至種族主義困境的法國民眾承諾,一個全新法國的來臨。

平價衣衫建構母親形象

當然,勒龐對伊斯蘭信徒、尤其是伊斯蘭女子的譏諷,相對老勒龐的反猶思想不過是「五十步笑百步」,在勒龐的新法國承諾背後,難以掩飾她對傳統法國的依戀,猶如拿破崙眷戀復辟一樣令人不安。但她畢竟比老勒龐更懂得玩這政治遊戲,一方面她隱藏自己的真正想法、一方面又透過服飾顯露比老勒龐更為親民、更可溝通的領導者形象。細看勒龐的衣飾,素色襯衫、素色西褲、再多則是配搭西裝外套或長褸,穿得比任何一位辦公室女性更為普通,但她卻不置可否,甚至對自己在平價商場Usine Center「血拼」之事引以為榮,認為這樣做可以將自己出身上流社會的習氣隱藏起來。

更甚者,勒龐有意識地為自己塑造出更為親和的母親形象。法國歷史中,女性要到1944年才擁有選舉權及被選舉權,是以法國女性對此權利尤為珍惜。為了令更多女性產生共鳴,去年9月出訪法國小鎮布拉謝(Brachay)的時候,勒龐就以招牌拉鏈V領襯衫配上鬆身長褲,以家常造型映入法國人眼簾;此外,她也穿上紅白藍三色泳衣登上雜誌《Public》封面,「國母」寓意更為突出,司馬昭之心誰人不知?

marine Le pen brachay
Photo Credit:REUTERS/達志影像
勒龐的服裝大多樸素,特別是擅選V領衫,除了能修飾圓潤的下巴線條外,也給人一種「V For Victory」的想像。她面對民眾講話時候,時常做出敞開雙手,表現出母親的溫柔胸懷的動作,不難想像她想建立起「國民的母親」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