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錢少、事多、離家遠,讓台鐵員工「依法休假」的禍首不是資方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台鐵「企業」工會文宣組長吳長智沉痛道出,台鐵缺錢、缺人的背後,整個結構解不開的死結。
然而,無論是台鐵產業工會提出的「多休假」版本,還是台鐵企業工會提出的「多加班」版本,每次協商會議,台鐵資方都以「人力不足」「訓練新員工需要時間」為由打槍。
吳長智說,台鐵人力不足的問題的確很嚴重,依照合裡的比例,台鐵大概還需要增加500人。人力緊縮造成台鐵員工無法臨時請假,排班毫無彈性。
雖然政府每年都會增開台鐵的員額,以105年度特考為例,就增加了將近400人,若加上某些職務所需最長1年4個月的訓練期,理想的狀況下,台鐵最晚後年就能將人力補齊。但令人沮喪的是,台鐵「待遇差」「工作複雜」的特性,總讓新進員工「鐵飯碗」的美夢破滅,在失望中離職。
吳長智解釋,台鐵雖然是國營機構,但不同於其他公務員的「簡薦委制」,台鐵屬於「資位制」。資位制跟一般的簡薦委制最大的不同在於,資位制福利較差,基層的資位制員工薪資低,但年資久的員工薪資高。因此台鐵的基層的薪水,大概比其他機構的基層公務員少3,000元左右。
此外,台鐵也因為車種繁多,要學的內容複雜,維修不容易,很難成為年輕人的首選。吳長智說,譬如高鐵,因為屬於單一車種,維休人員只要學會,「眼睛閉著都會修理。」但是在台鐵,「一下子要你拆自強號、一下子拆電聯車,連位置在哪裡,有時候都還要拿圖出來翻。」
工作的複雜性,也讓台鐵成為轉職其他公務機構的跳板。
吳長智自嘲,「我們都在幫其他政府機構訓練人力,新員工可能進來一年、才剛學會,就跑掉了。監理所、焚化爐跟學校的技師最喜歡用我們的人,因為在台鐵學會了,到其他地方維修就相對簡單。」
在這樣的狀況下,台鐵內部出現「工作複雜、工時長」→「員工離職」→「人力短缺」→「工作更複雜、工時更長」的惡性循環。
因此吳長智語重心長的說,台鐵的人力短缺,不是每年特考或增額的問題,而是這個機制留不住人。

Photo Credit:關鍵評論網 Yoyo
國營事業的宿命,再怎麼賠錢的路線都要繼續開下去
為了打破留不住人的惡性循環,台鐵也曾設想各種方法,希望提高待遇、留下人才,但提高待遇的前提是找到財源,而所有財源最後都卡在在「國營事業」的枷鎖裡。
吳長智表示,台鐵雖「名為」國營機構,但其實延續從日治時代以降的自主經營模式,自負盈虧。
「外面的人一直罵我們是米蟲,我們很委屈。」吳長智表示,政府對台鐵只給予補貼,比如興建鐵路、新購車輛,是由政府出資,但是後續的維修鐵路、折舊換材料,都是台鐵自行負責。
在這樣的模式下,台鐵從1981年開始便虧損至今,只有2016年第一季,曾短暫的轉虧為盈,但是吳長智說,「轉虧為盈最大的原因是用人支出減少,仍然無法改善台鐵員工的福利問題。」
而台鐵之所以持續虧損,主要是由於身為「國營事業」的成本過高。
身為公共運輸設施,台鐵沒辦法輕易的裁撤人少虧錢的小站。吳長智舉例,曾經,台鐵一班晚上9點半從彰化開往集集的列車,每天都只載一名補習回家的國中生。吳長智說,「晚上,學生要回家,所有的公共汽車都沒有了,我們不開不行啊。」但相較於客運公司開人少的路線,能夠拿到政府補助或補貼,台鐵卻沒有任何赤字路線的補助。
另外,身為公務體系,台鐵員工的退休金必須給付到死亡,這也形成沉重的財務負擔。雖然1999年後退休的員工,退撫金轉由考試院負責,但1999年前退休(恩給制)的員工,仍高達3~4萬人,「等於全台鐵1萬3,000多名員工,要養5萬多人。」
此外,台灣火車工業不發達,因此維修的器材都仰賴國外進口。吳長智舉例,太魯閣號一塊2平方公尺左右的集電綱片,沒有其他複雜的結構,只因為是日本專利,光進口就要價200萬。吳長智說,「但不換也不行,不換,車子就跑不了。」
言談中,可以感覺到老一輩台鐵人,對於任職國營事業的奉獻精神,以及賺不了錢的無奈。
吳長智表示,台鐵也想透過活化土地,賺取利潤,補足資金缺口,但是台鐵所擁有的土地都在火車站附近,都屬地區的精華地段,活化土地必定牽涉地方都市規劃、更新,「不管是北部、中部、東部,所有地方政府都想要分一杯羹。」因此能賺取的利潤也很有限。

Photo Credit: 關鍵評論網 Yoyo
台鐵死結唯一的解法:機械自動化
除了體制內的開源節流,台鐵企業工會也想過藉由「民營化」或「改制」的方式,突破國營事業的體制限制,提高員工福利。
台鐵的阿里山森林支線路段,便曾以委外經營的方式,嘗試民營化,但連阿里山這樣國內外遊客眾多的觀光勝地,委外單位也禁不住財務壓力,在2014年終止契約,又收回來由台鐵經營。
而改變公務員體制,或許是另外一條可能的路。台鐵是全台灣唯一的「資位制」體制,若改成「簡薦委制」,將有可能提高員工的福利。
然而吳長智擔心,如果改為簡薦委制,工作性質如此複雜的台鐵,人員流失將更嚴重,因為想落跑的員工,不用重新考試、適應就可以轉到其他較輕鬆、錢一樣多公務機構,年資還可以累計,台鐵主管可能「想擋都擋不了」。
吳長智說,台鐵唯一可能提升人員福利的解法,就是「機械自動化」:在最需要人力的站務、機務方面,讓機器取代人力,藉由自動化精省人力需求,員工的工作便能輕鬆點,人力成本降低後也才有提高待遇的可能。但吳長智說,現在財政赤字的台鐵,自動化需要政府資助,因此需要長時間的醞釀跟等待。

Photo Credit: 關鍵評論網 Yoyo
讓資方無話可說,讓員工損失不多
吳長智表示,企業工會並非堅持自己提出的班表,同時也接受AB班、常日班等,他們希望員工有多元選擇:讓想休假年輕人的多休假、想賺錢老員工的多加班。「如果未來改成完全沒有加班費,他們也願意」,吳長智表示,但一定要逐步改變,讓依賴加班費的員工可以改變習慣或找到替或找到替代性的財源。
【一圖看懂】HCG免治馬桶:全新電解除菌水潔淨科技,全方位抗菌守護屁屁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居家清潔馬桶,總是讓你覺得繁瑣又疲累嗎?每天如廁的馬桶,清潔及抗菌能力可是比任何其它家具、家電更重要。選擇有效抗菌加上舒適的體驗節能的設計,就能讓你在家放鬆解放的時候,心情也一起上天堂啦!
根據BBC報導,在2010年時,英國舉辦了一次讓民眾選出史上最偉大發明的投票,其中抽水馬桶排行第九名,比引擎還高一名。
作為史上最偉大發明第九名的抽水馬桶,前身可以追溯到西元前的羅馬時代,從只是一個有排水系統的溝槽,到現代化的獨立抽水馬桶,我們觀察到除了科技的進步,以及人們對如廁時舒適度的要求之外,近年來更進化到必須具備可以主動去除病菌、維持整體潔淨的種種設計,畢竟馬桶與生活密切相關,又是與身體親密接觸的家電,要怎麼讓人用得乾淨、舒服又健康,就是身為馬桶的使命。

電解除菌水,加碼抗菌超乾淨
每天都要和屁屁親密接觸的馬桶,清潔之餘還能主動抗菌、杜絕二次污染很重要。HCG免治馬桶的抗菌潔淨科技,與工研院產研合作全球首創電化學除氯技術可以將自來水電解之後,把氯轉化成無害氯離子形成的電解水,在清除污垢的同時,也達到除菌的作用,整個過程都無需使用任何化學藥劑或清潔劑;更棒的是,電解除菌水在一段時間之後,就會自動還原成自來水。乾淨、抗菌、安心、安全,討厭的壞菌不見了,也不會對我們生活的環境帶來更多負擔。
全然的舒適體驗,屁屁最知道
每一次使用馬桶,你都花上多少時間呢?無論時間長短,HCG希望為每一次的如廁體驗,帶來純粹的放鬆和舒適。HCG使用全球唯一可促進微循環之生物能陶瓷材料製成座墊,能放射4-14微米遠紅外線光波,促進人體血液循環,預防久坐之後腿部痠麻。還有聰明的負離子循環除臭,一入座便感應啟動,不用擔心臭味擾人或自擾。
恆溫節能不浪費,對地球好對錢包更好
寒流來襲時,突然接觸到冰冷的馬桶座墊而被嚇一跳的感覺,是許多人的共同經驗。HCG免治貼心暖座功能,一坐下就好溫暖,搭載瞬熱式溫感水洗利用陶瓷瞬間加熱技術有效節能30%,不會因持續加熱浪費能源,也不會為了節能而忽冷忽熱,使用流動活水更為乾淨衛生。讓你在使用馬桶的時候,不管是肌膚接觸到的地方,或者是心裡的感受,都是恰到好處的最佳溫度。
前一陣子,公共廁所要升級成免治馬桶的議題,讓大家紛紛討論起馬桶該有哪些先進設計,才能讓人用起來舒適又安心。其中最多人在乎的,莫過於馬桶的清潔問題,HCG免治馬桶採用抗菌樹脂材質便座,免除衛生隱憂,如座更安心舒適,第二道清潔防護,利用電解除箘水,自主清潔、抗菌,整體材質都通過SGS檢驗測試,有效抗菌程度高達99%,再加上唯一落實全機台灣在地生產製造,不混充國外代工的高保障品質,全方位提升衛生標準、滿足使用者需求的HCG免治馬桶,就是新世代家庭中,守護屁屁的最佳夥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