擺脫層層剝削的折扣戰:從永續書市看圖書定價制

擺脫層層剝削的折扣戰:從永續書市看圖書定價制
Photo Credit:AP/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若要持平討論圖書定價制,不能太過短視近利;因為從長遠來看,這個制度不但能促進健康健全的產業生態,更是一個對文化和閱讀環境多方有利的政策。

文:李令儀

一開始,想先和大家分享一個故事。

有位書店店主在花蓮經營童書書店已有好幾年,有一天一位熟客家長在店裡和店主聊起親子問題,她聽了之後,拿起某本暢銷作家的書,推薦對方可以讀一讀。沒想到這位家長翻了翻書,竟然當著店主的面,把書放回架上,同時拿起手機打電話給她先生,要先生到另一家連鎖書店去買同一本書,只因為這本書在這家店裡打85折,但連鎖店賣75折。就為了一成的折扣差,30元(新台幣,下同)左右的價差,這家長竟沒考慮這貪小便宜的動作,對誠心推薦她好書的店主來說,是多大的羞辱。店主當下把這家長請出店外,拉下鐵門,在店內痛哭,這件事也成為壓垮駱駝的一根稻草,深受打擊的店主陳培瑜,決定將辛苦經營、頗受好評的凱風卡瑪童書店暫告一段落,舉家搬回台北休養生息。

身為出版產業的研究者,我是在三年多前一場由獨立書店文化協會舉辦的座談會上,聽到陳培瑜分享上述的故事。當時在座的聽眾應該都和我一樣,為培瑜的遭遇深感不平。一方面當然是那位家長的舉動太傷人,但同時也不禁感嘆,為何書店人的專業和熱心會如此受踐踏?只因為顧客想要省區區30塊錢。

FO02-2
Photo Credit:諶淑婷提供
現已停業的童書專門書店-凱風卡瑪書店。

讓小書店輸在起跑點上的競爭環境

同樣一本書,大通路可以打到75、79折,因為他們進貨量大,較有談判籌碼,可以拿到較低的進貨價;但對凱風卡瑪這樣的小書店,進貨就只能拿到7折,就算賣85折,還要負擔5%的營業稅,毛利只有一成。小書店的店主並不是想比大通路賺更多錢,他們賺的毛利甚至更低(有些大通路可以談到低於55折的進價折扣),但如果他們要生存,要獲得勉強合理的利潤,就不可能在折扣上和大通路競爭,因為起跑點完全不平等。

近半年來在文化界及出版業界重啟話題熱潮的「圖書定價制」(Fixed Book Price),就是一個希望讓小書店、連鎖店、網路書店立足在同一個起跑點上,讓不同通路平等競爭的制度設計。簡單說,圖書定價制的精神就是讓圖書按定價(也就是出版社替每本書定出的價格)銷售,不打折,或只打一定限度的折扣,例如95折。這個制度最大的優點,就是讓各種通路的立足點相同,獲得公平競爭的機會;同時也遏制強勢通路濫用議價權,發起一再探底的折扣戰,破壞產業生態。

用定價做為穩定閱讀市場的文化支持

早期最具代表性的圖書定價制,應屬英國的「淨價書協議」(Net Book Agreement, NBA),是19世紀末英國出版商、書商協會和作家協會達成的一項自願協議,於1900年1月1日起實施。這個協議規範出版社提供書店一個固定或「淨」(net)零售價及管銷折扣,但書店有義務做到不得以低於出版社定訂的標價(net price)賣書。淨價書協議的形成背景近似這幾年的台灣書市,一再殺價、幾近割喉的折扣戰讓書店業一片哀鴻遍野,不少書店宣告倒閉或破產;但這個協議的倡議者卻是出版商麥克米倫(Macmillan),因為他們發現,在激烈的價格競爭下,書店只願意進暢銷且好銷的書來賣,厚重、定價高且銷售速度較慢的常銷書在書市則幾乎沒有立足之地,而讓出版商同樣淪為折扣戰的受害者。

英國實施了近百年的定價制,為20世紀的英國圖書產業創造了相對穩定的商業環境。另一項成效受到肯定的定價制,則是日本的「再販賣價格維持制度」(以下簡稱「再販制」)。

日本的「再販制」是從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的「不二價」制度演變而來,主要是指書的價格由出版社指定,透過批發商監督書店執行,書店沒有漲價或打折的權利,只能按定價銷售。戰後日本雖然制訂了《反壟斷法》,但是特別把圖書、雜誌、報紙等出版物認定為不受《反壟斷法》規範商品,也就是通路不能任意殺價或漲價的「法定定價販售商品」。

日本官方之所以做出這樣的認定,是考慮到國民素質的提升與出版物息息相關,而要讓全民有能力購買並多閱讀出版物,就必須「壟斷」其價格,讓出版物的價格不能高於國民的收入水準。也有推廣閱讀或厚實國力的用意。再販制的制定理念,也彰顯了書做為文字、理念和知識的載體,負有知識傳播和啟蒙的使命,因而擁有和一般商品不同的文化位階。

AP_4504190127
Photo Credit:AP/達志影像
英格蘭歷史最悠久的劍橋書店。

邁入邊荒西疆的英國書市

不過,在文化和商業的競爭遊戲中,文化並不總是贏家。在亟欲拓展地盤的大書商看來,英國的淨價書協議無異於眼中釘,幾度扣上抵觸公平交易原則的大帽子,想要除之而後快,終於在1995年取得上風,英國最後於1997年正式立法廢止這項定價制。而後,折扣戰愈演愈烈,新書竟可打到4折、5折,雖然刺激了銷售量,但中型和獨立書店卻不敵虧損而紛紛倒閉,中小型出版社也被大型出版集團收購。最後形成大型出版集團、網路書店和連鎖書店大者恆大,獨立書店艱困求生的局面。

研究出版產業的英國社會學家湯普森(John B. Thompson)遂以「邊荒西疆」(Wild West)形容取消淨價制後的英國書市,因為比起受到統一批價制規範的美國書市來說【1】,沒有法令可管的英國更顯得弱肉強食。例如Tesco等量販大賣場祭出5折以下的低折扣,成功搶奪了圖書市占率,獨立書店和連鎖書店市占率卻明顯下降,如此一來,不但書的整體價值貶值,出版商的利潤也受到嚴重擠壓;另一方面,在大賣場成功的書種通常是小說或生活類等非文學暢銷書,形成書種集中的效應,而對圖書多樣性有所損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