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建奇觀和重塑生活,兩位丹麥建築師讓雪梨成為雪梨

創建奇觀和重塑生活,兩位丹麥建築師讓雪梨成為雪梨
Photo Credit:gene driskell CC BY SA 2.0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讓雪梨成為雪梨的兩位建築師,都來自丹麥,一位為雪梨打造了世界奇觀,一位為雪梨重了日常生活,他們都因此獲頒雪梨市鑰。

設計雪梨歌劇院的丹麥建築師約恩.烏松(Jørn Utzon),在1998年獲頒雪梨市鑰。將近20年後,為雪梨提出城市改造計畫的丹麥建築師揚.蓋爾(Jan Gehl),則在上個月同樣獲此殊榮。這兩位同為丹麥人的建築師,型塑了雪梨現在的樣貌,市鑰對他們來說是實至名歸的榮譽。

1957年,約恩.烏松的雪梨歌劇院設計案太過前衛,受到多方質疑,因此被迫辭去總設計師一職。後繼者沿續他的風格,讓雪梨歌劇院成為澳洲最具代表性的建築物,在落成後僅僅34年就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Jorn_Utzon_2000_by_Ole_Haupt
Photo Credit:National Portrait Gallery
約恩.烏松於2000年拍攝的肖像。

雪梨歌劇院從1959開始動工,卻到1973年才正式完成。興建過程不但預算超支,還有諸多紛紛擾擾的事件,甚至嚴重到,有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出席的隆重盛大開幕式,竟沒有邀請約恩.烏松參加。

一直到1990年代末,澳洲政府才開始再度聯絡約恩.烏松。雪梨歌劇院的舉世聞名讓約恩.烏松重新受到重視。他被任命為雪梨歌劇院的設計顧問和監督,院內還設置了一個命名為烏松廳 (Utzon Room)的多功能展演空間。烏松因為雪梨歌劇院而獲得普立茲克建築獎 (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等許多殊榮。

約恩.烏松以雪梨歌劇院建立造就世人眼中對澳洲的深刻印象,相比之下,揚.蓋爾則是改變了澳洲人的日常生活。

揚.蓋爾在澳洲的工作並非從雪梨開始。他在墨爾本打造的宜居城市才是讓澳洲人喜愛他的開始。揚.蓋爾從丹麥哥本哈根出發,到英國倫敦、美國紐約等世界各大城市參與各大城市的都市改善計畫,因而帶來「哥本哈根化 Copenhagenize」這個都市轉型的專有名詞。

但是在澳洲,讓城市成為「人的城市」的術語則是「墨爾本化 Melbournise」,而雪梨就被認為是墨爾本化的絕佳案例。

揚蓋爾莫斯科
Photo Credit:Strelka Institute photo Flickr CC BY 2.0
2013年,揚.蓋爾在莫斯科的演講。

2007年,收到雪梨市政府的邀請,揚.蓋爾對城市空間進行研究,他提出的建議深遠地影響了後來的雪梨。

當市鑰頒獎典禮上個月在雪梨市政廳舉辦時,市長克勞馥.摩爾說:「我們和揚的初次接觸以來已經過了十年,我們借助他和他的團隊的國際經驗來檢視雪梨的問題和潛力。……從那時候起,我們實施了許多他的建議,從街道設施和路樹,到整個城市改造的主要計畫。」

揚.蓋爾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採用以人為本位的規劃策略,來達成宜居、永續、健康的目標,推行類似改善措施的城市裡,有紐約、莫斯科、墨爾本、伯斯和哥本哈根,雪梨現在也是其中一員。能夠參與這個轉型過程,我感到非常愉快和榮幸。」

接下來,雪梨市政府和揚.蓋爾要在「永續雪梨2030」計畫(Sustainable Sydney 2030,雪梨市為了創造更環保、更宜居的城市而訂定的長期政策策略)上持續合作。

揚.蓋爾除了領導獲獎無數的建築師事務所之外,他也是丹麥皇家藝術學院建築系的退休教授,並曾經澳洲和其他國家教授都市設計課程。他的著作是全球都市設計的經典之作,例如開創性的《建築之間:公共空間生活》和集大成的《人的城市》。

責任編輯:孫珞軒
核稿編輯:楊之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