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100萬公頃「傳統領域」:如何搶救快被開發殆盡的台灣土地?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這次,政府以「保障私有財產」為由,不讓私有地劃入傳統領域。但其實,「是不是私有地」跟「是不是傳統領域」根本不衝突。
圖表製作:Yoyo
2017年3月18日,深夜10點,連一旁十線道的凱達格蘭大道也都車流漸稀,來加油的支持者相互道別、紛紛離開。剛剛才熱忱教唱古調的的卑南族老師,抽起菸,嘆了口氣說,「也不知道要在這邊抗爭多久......」,人行道上一排帳篷筆直排列,原住民團體打算在此長期抗戰,只為了抗議「傳統領域」劃設不公。
傳統領域,指的是包含重要原住民文化地景的土地。
根據調查,全台灣原住民傳統領域高達180萬公頃,本應該需要全數納入法規保護。但2017年2月18日立法院通過的《原住民族土地或部落範圍土地劃設辦法》後,原住民卻發現,在原定的180萬公頃的傳統領域中,有100萬公頃的私有地「消失」了。原住民委員會解釋,為了「保障個人財產」,因此在訂定劃設辦法時只能納入80萬公頃的公有地。
受保障的傳統領域
=180萬(實際的傳統領域)-100萬(傳統領域中的私有地)
=80萬(傳統領域中的公有地)
為了抗議劃設辦法的不公,原住民從2017年2月28日開始在凱達格蘭大道前長期抗戰,呼籲「傳統領域寸土不讓」,要求政府退回不公平的法條。但直到2018年3月31日,抗議營帳被台北市政府強制拆除,主管機關原住民族委員會,都仍堅持「傳統領域」不能納入私有地。
Q1:「傳統領域」是什麼?
傳統領域是指原住民從過去到現在生活過的土地,土地上包含了與原住民歷史、文化、傳統有關的重要地點。
由於17世紀以前,只有原住民在台灣生活,因此嚴格說起來,全台灣所有土地,都屬於原住民傳統領域。但因為大部分平埔族漢化較深1,難以釐清傳統領域,因此目前傳統領域的討論以法定16族為主。
為了將原住民的傳統領域納入法規保護,這次原民會訂定的《原住民族土地或部落範圍土地劃設辦法》草案,嚴謹的的定義了傳統領域:

- 祖靈聖地
- 舊部落土地
- 現有部落土地:有時與原住民保留地重疊
- 墾耕土地:包含原住民開墾、耕種、遊牧、採集的土地
- 祭典土地
- 狩獵區:包含河川、海域
這些傳統領域,對原住民來說都有文化上的特殊意義。
Q2:「傳統領域」到底有多大?
根據原住民委員會的調查,全台16個原住民族的傳統領域大概是180萬公頃,大約佔台灣總面積的一半。
但目前特別保障原住民的土地,只有1990年國家為了保障原住民生計,立法劃設的「原住民保留地」,而「原住民保留地」只佔傳統領域中的1/7而已。

Q3:為什麼「劃設土地」=「保存文化」?
或許有人還是搞不懂,土地就土地,跟文化到底有什麼關係。
目前就讀東華大學社會學系的太魯閣族文化研究者Tunux解釋,原住民文化中土地所代表的意義,與現代人「擁有」土地的概念大不相同。
對現代人來說,土地就是拿來蓋房子、蓋大樓、拿來種菜、種米。但對原住民來說,土地同時承載了語言、文化及歷史。Tunux說:「原住民以文化做連結,如果離開原本的場域,文化就會變質。」
他舉例,比如花蓮縣秀林鄉的秀林部落,古名叫Bsuring(玻士林),Bsuring在太魯閣語中,代表「芒草剛長出來的樣子」。原本太魯閣族居住在舊部落,過去Bsuring一帶只是太魯閣族的獵場,因為此地芒草茂盛,獵人會先燒芒草,避免獵物躲藏。後來部分太魯閣族遷移至此定居,過去被燒盡的芒草,又生出草芽,便以「芒草剛長出來的樣子」稱呼這裡。
這個短短的地名故事,隱含了太魯閣族狩獵的傳統,而狩獵的傳統,又與太魯閣族的傳統生產、祭祀等文化密不可分。如果只以現代漢語地名「秀林」來稱呼,這個地方便失去了他的文化意義。
土地,是原住民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份。

Q4:「傳統領域」是怎麼調查的?
根據芭樂人類學的解說,劃設傳統領域主要來自「部落地圖」的啟發。部落地圖源自於1970年代的美國,當時印地安人為了爭取自己的權益,透過繪製地圖的方式,將部落的地名、傳說、故事等標誌在地圖上。
部落地圖的意義不只是一張圖,更代表了族人曾經在這塊土地生活的事實,也隱含了土地被外來族群蠶食鯨吞的歷史。當時,美國不少原住民,透過繪製地圖,成功達成「還我土地」的目標。
而台灣最早劃設部落地圖的是屏東魯凱族的好茶部落,學者尋訪部落耆老、資深獵人,將他們的口述歷史,包括傳統耕種地、獵場等記錄在電子地圖上。
後來,好茶族人甚至進行了兩次「古道尋根與踏查」的活動,踏查隊伍走進人跡罕至的深山,一一紀錄了他們經過的傳統領域地名及故事。藉由實地探訪,好茶部落青年也對部落的空間地理概念有更多的認識。
好茶部落的踏查隊伍也在行經的重要的地景地物時,將預先設計好的解說牌,釘在上面,例如大石頭、神木、聚落遺址等。尤其行經古代族人祭祀地點時,踏查隊伍也仿照古禮,在耆老帶領之下舉行簡單的儀式。
回到部落之後,好茶部落的踏查隊伍便將沿途所記錄的地名、地景、地貌加以整理,製作出第一個完整的原住民部落地圖。而後其他部落也紛紛跟進。後來,政府推動傳統領域時,好茶部落早就有的部落地圖,就成了劃設傳統領域的重要依據。

由原住民族人自己定義、尋訪、敘述傳統領域,才能擺脫無形中根深蒂固的漢人史觀及漢人價值觀。
而且,原住民青年為了傳統領域回到部落、與耆老相談,而後齊心協力、翻山越嶺追訪過往歷史文化。這樣子的傳統領域劃設過程,對年輕人外流的部落來說,意義非凡。
但因為傳統領域的調查方式,是從耆老的回憶開始,這樣的調查起點,如果沒有足夠的見證者,很難達到客觀公正。因此傳統領域的劃設,需要透過類似審議式民主的方式,由族人與當地其他族群、當地文史學者大量的來回溝通,才能確認。
- 延伸閱讀:從地圖到自治:魯凱族傳統領域的實踐願景
Q5:「傳統領域」說法是哪時候開始的?
其實原住民傳統領域不是最近才開始爭取的,早在15年前,就已經有「原住民傳統領域」一詞。

2000年,政府逐漸開始重視原住民權益。2002年開始2,原住民委員會便委託民間團隊,結合各部落自治團體,調查原住民傳統領域。當時,台灣就已經出現傳統領域的概念,也陸陸續續完成300多個部落的傳統領域調查。
最新發展:
-
降維打擊後的升維思考(七):原住民族與自然共存的概念與永續,有機會從共同創傷中被療癒及康復 1年前
-
原住民保留地「轉手」變成露營區,行政院通過原保地條例提升至法律位階,落實轉型正義 1年前
-
日月潭邵族「傳統領域」被撤銷,法院認定撤銷合理、邵族敗訴 4年前
-
有小農人也有大財團,要求「原住民保留地開放買賣」的「平權會」是什麼? 4年前
-
台灣雲豹疑再現蹤,為何阿朗壹部落會議會決議「封山」自主調查? 4年前
-
原民團體抗議:政府擬修法,把「部落」的權利變成「鄉公所決議」 5年前
-
原住民受的傷,難道漢人就沒感覺?一個讓漢人不再害怕的社團「原青陣」 5年前
-
原民會公告了「傳統領域」,日月潭孔雀園BOT依然通過環評 5年前
-
挖礦還要先問過原住民(上)?紐西蘭毛利人不僅有「專屬礦權」,還有「文化環評」 5年前
-
比「美麗灣」更大、500間客房「黃金海開發案」下周審查,環團:很有可能會通過 5年前
-
好的壞的,都是台灣:蔡英文臉書回顧2017年「重大事件」,你還記得哪幾項? 5年前
-
促轉條例「切割」原住民,原團:現在的國有土地多是「贓物」 5年前
-
《促轉條例》通過就要把中正路全改名?蔡英文:把轉型正義簡化為「改路名」太可惜 5年前
-
來自太魯閣的我,也曾以為水泥廠與礦坑是理所當然的存在 5年前
-
三位8年級原住民的自白:在台北與部落的夾縫,到哪都是「邊緣人」 5年前
-
【專訪】世大運獻唱的泰雅族女孩,上台前為何要先學「織布」? 6年前
-
蔡英文向原住民道歉一周年:聲稱完成8項承諾,為何「這3項」跳過? 6年前
-
反亞泥運動持續20餘年,今千人上街怒吼「還我土地」 6年前
-
「沒有人是局外人」的第28屆金曲獎你錯過什麼?盧凱彤出櫃、阿妹〈我期待〉、草東奪3大獎 6年前
-
請蔡英文總統遵守對原住民的承諾——IHEYO給台灣政府的公開信 6年前
-
原住民「歲時祭儀假」,比照清明、端午可放假一天 6年前
-
全台暴雨是「天賜良機」?原民團體夜宿凱道第一百天,今日帳篷被強拆 6年前
-
別讓原民從主人成了「小偷」,林務局提新版「共管機制」 6年前
-
【圖輯】520一周年,六張圖檢視蔡英文執政成績單 6年前
-
520一周年,六張圖檢視蔡英文執政成績單 6年前
-
【插畫】成語新解:不食人間煙火 6年前
-
【插畫】成語新解:不食人間煙火 6年前
-
【影音】英國歌手喬絲史東凱道「聲」援,原住民溫柔堅定爭取土地權 6年前
-
【影音】原住民凱道抗議第62天 警方晚上開單今天要「強制驅離」 6年前
-
【插畫】轉型正義只盯黨產,原住民不算數? 6年前
-
用3.5個月核准亞泥再挖山20年,經濟部長:審查過程大家都沒意見 6年前
-
為了卑南族傳統領域,台東縣取消原定球場工程 6年前
Tags:
裝修費用預算怎麼抓?設計費、工程費、監工費用該如何計算?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裝修費用/裝修預算拿捏是民眾在裝修過程中極為重視的一環,依據房子的新舊,新成屋裝修和老屋翻新的裝潢費用就會有所差距。針對這部分跟大家分享3個思考要點,掌握以上觀念,就能幫助你釐清裝修預算的比例分配,至於實際要花費多少,就看你的口袋有多深囉。
對有裝修需求的民眾而言,裝修費用/裝修預算拿捏是民眾在裝修過程中極為重視的一環,面對預算表上林林總總羅列的裝修設計費、工程費、監工管理費,到底要怎麼分辨呢?
其實,依據房子的新舊,新成屋裝修和老屋翻新的裝潢費用就會有所差距。新屋的整體室內設計與裝潢工程的費用大約落在4~6萬元;毛胚屋為6~8萬元;中古屋約莫是8~12萬,而且依據風格、選材的不同,也會大大影響整體價格。像是古典風、奢華風預算就較高,且若使用到原木、大理石等高價材料數字就會繼續向上增加,此外,如果你更動了格局與管線,費用又會再往上加……,以下《幸福空間》就為大家彙整關於裝修預算的大小事 !➤➤➤想了解裝修要花多少錢? 裝修計算機線上報價
裝修費用有哪些?
一般來說,一個完整的裝修費用包含「設計費」、「工程費」及「監工費」,其中設計費取決於設計師個人的經歷、名氣、公司規模或是難易度,而有不同的計價方式;工程費則會因為選用的建材或是施工方法不同產生很大的價差,至於監工費部分通常為總工程款的5%~10%。

【丈量費】
現場勘查、工地丈量、現場測繪、了解需求、平面繪製。
每次 3,000~5,000 元不等,有時丈量費也可以合併於設計費中。
【設計費】
大致上常見的設計費計算方式可分為兩種,一種是以「坪數」計價,依照實際規劃的坪數收取設計費用,視設計公司不同,平均每坪收費3000元~10000元不等;另一種情況是,工程也由設計公司承包,設計費則會以總工程款來計算,就目前市場行情來說,大約落在5%~20%不等,因此在洽詢時雙方必須溝通清楚。若希望設計公司提供3D平面圖則需額外付費,依目前市場行情,一張約5000元~8000元不等。
此外,有些設計公司會以不收設計費或監工費的行銷方式吸引屋主,要特別注意,這些費用可能無形之中已經分散到工程款項當中,因此報價單上的工程項目與收費方式要確認清楚,以免發生不必要的裝修糾紛。

【工程費】
工程費包含建材與施工項目的所有費用,以實際選用的建材、數量及工法做報價,但其中的複雜度與專業程度之高,對於一般民眾來說,不是短時間內就能完全理解的範疇,建議要了解市場行情、多方比價,合約書內的報價單也必須確認清楚各種款項與細節,避免日後惡意追加款項的情形發生。

【監工費】
若是委託設計師代為監工,就會有監工費的產生,目前市面上較常見的收費方式,依照設計公司不同,大約會以總工程款5%~10%計算;第二種方式是,設計合約與工程合約統一交由設計公司統包,監工費則包含在工程費中。

裝修費用多少才合理?
許多人對裝修費用評估或裝修費用拿捏沒什麼概念。針對這部分跟大家分享3個思考要點:
Point01. 搞懂屋況 以利精算裝修費用
裝修達人張德良指出,民眾常有「我不會抓預算耶!總預算會不會跟需求差距太遠?有行情價可以參考嗎?」考量新成屋、毛胚屋或中古屋的裝修重點大不同,裝修預算拿捏與編列重點也會有所差異,建議買房時就應注意房子格局狀況,挑選適當的房子,有助未來裝修時能減少不必要的預算花費,並將裝修重點放在提升生活機能性與風格營造。另外,若是購買的是預售屋,則可以善用客變的優勢,省下日後調整格局、重拉管線的費用,讓資金運用更有彈性。

新成屋

毛胚屋

中古屋


Point02. 釐清3大裝修重點,分配裝修預算比重,排出優先順序
有了工程總預算之後,一般來說該如何分配呢?張德良指出,將裝修重點分成三大類:「基礎工程」、「裝修工程」、「裝飾工程」,視屋況條件與個人需求不同分配比重。
以老屋翻新為例,考量居家安全與延長使用年限,基礎工程的整頓絕對是首要重點,因此建議先將預算放在基礎工程,其次才是機能、生活滿足的設計,最後才會是風格及其他裝飾工程與擺設部分。當裝修預算有限時,建議全面性考量實際裝修需求,列出裝修項目的優先順序,建立明確裝修方向,並適時做出取捨,才能以最精準的預算分配打造最具效益的房子。

新成屋:基礎工程花費最少,因此可將更多費用著重裝修工程,滿足生活機能上。
毛胚屋:介於新成屋與全屋改造之間,考量格局與管線需要重新規劃安排,所以基礎工程上相較新成屋就會略微提高。
中古屋:裝修費用相較其他屋型而言,花費佔比高得多,主要在於管線修改、格局打掉重做,以及可能伴隨老屋漏水等問題,窗戶更新為隔音氣密窗等需求。
有了以上的認知之後,民眾就可以釐清裝修預算花到哪去了,並掌握還有多少預算可以用來強化風格設計與裝飾工程的應用。上述的總工程預算,是實際用在裝修、裝修材料上的基本費用。張德良提醒,還有所謂獨立的五大項目,包含家具、燈具、窗簾、衛浴與廚具都在其中。另外,像是設計費、工程費及監工費也都是另計!

Point03. 首購族vs .換屋族,裝修思考面向不同
如果你是首購族,請一定要相信,未來換屋的機會很高,「保值性」與「轉手性」的考量較高一點。建議買新一點的房子,來降低裝修的費用。例如買了500萬的房子,花了80萬裝修,5年後再轉手時,買方只會參考你5年前買房的價格500萬,而不會把裝修的80萬算入,那麼這80萬就不是資產,而是沉沒成本。
倘若你是換屋族,會比首購族較清楚,哪裡住起來較不方便、舒適,對空間大小也比較有概念,那麼投入較多的裝修預算,是可行的,畢竟換屋就是要改善居住品質。
掌握以上觀念,就能幫助你釐清裝修預算的比例分配,至於實際要花費多少,就看你的口袋有多深囉。

裝修費用如何付?
動輒上百萬的裝修費用,一般會分多個階段付款。而各家設計公司的付款方式不大相同,須以合作的設計公司為準,建議在簽約時就訂出各階段的驗收項目,並於確認進度與項目後再匯入工程款。目前,最常見的付款模式俗稱「3-3-3-1」,也就是分四個階段付:
第一期
簽約時支付工程總價的30%款項。
第二期
開工後,拆除工程、基礎工程完工後,支付工程總價的30%款項。
第三期
油漆工程進場前支付工程總價的30%款項。
第四期
驗收合格後收最後10%款。


本文章內容由「幸福空間」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