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社會有損都會魅力!看京都的步行城市推動策略

汽車社會有損都會魅力!看京都的步行城市推動策略
Photo Credit: AP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你還記得自己上次走路在城市裡的經驗嗎?為什麼台灣街道總是讓人不想走寧可騎車或開車,而講到京都,大家就覺得他是一個有文化又舒適的城市?作者以城市策略分析,看人行道的規劃與都市魅力之間的關係。

根據京都市政府2017年2月發布的統計資料,2016年京都市非汽車交通方式的市佔率已增至78%,而汽車市佔率則已降至21.8%。經過改造的四條通,步行量比前一年同時期增加了7.7%,交通量與十年前相比更少了40%。

從京都的例子,我們可以看到,一個步行城市的打造,需要的是跨領域的縝密規劃、適宜向大眾宣傳的政策說帖、具體的願景與量化目標、明確指定實施者的政策與計畫,以及市政府跨局處的推動行政體制。

回顧台灣,我們所有的城市,仍然深深陷於20世紀從美國起源而擴展至全球的「汽車文化」,而打造適宜步行的城市,則能開始扭轉這個局面,為城市的人們帶來經濟上、社會上、健康上、環境上的許多好處。打造步行城市的願景與策略在哪裡?台灣人喜愛前往旅行的京都,正可以是靈感的來源。

延伸閱讀

責任編輯:黃郁齡
核稿編輯:楊之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