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球員辛苦了」、「謝謝」以外——寫在2017經典賽後

除了「球員辛苦了」、「謝謝」以外——寫在2017經典賽後
圖為2017年棒球經典賽台灣隊。Photo Credit: AP/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我們的球員很好,而他們也不斷用表現證明值得更好。可是,得到的卻是懲罰一樣的待遇,而該追究的卻可以不斷逍遙。這才是大家感到憤怒的原因。越是疼惜球員,越覺得是有人害了他們。

文:朱宥任

在開始之前,我想先說個小故事,有點長。這故事的模式你可能聽過,甚至親身經歷過,也未必要跟棒球有關。不看跳過其實也沒差,我本來就是寫小說的,想直接看棒球正文就別點這個連結,直接往下拉處開始。


三場比賽看完後,已經很難對球員有任何不滿情緒了。

單指「球員」。

看的當下瞬間當然還是有,例如看到滾地球又打穿就想這幾個內野手你們怎麼又攔不住,看到郭俊麟投球就想說你的控球到底啥狀況,看到小肥刀連兩場放火吃敗投,心裡更是萬般鳥氣等等之類的。

可比賽完了,冷靜下來,還是很難抱怨這些球員怎樣。林智勝蔣智賢陳鏞基的守備能力要負荷二三游本來就很拚。而看到林智勝最後的打擊表現,也不太相信他那幾個守備沒有傷到。

郭俊麟和陳冠宇今天聯手失掉六分,結果論來看派蔡明晉吃掉他們的局數搞不好最後都能贏,但兩個人都中一日上場還有傷在身無法苛責。陳鴻文球威早就和剛回CPBL時有落差了,比起對荷蘭是自己投歪保送,這次至少是被對決被痛擊,實力上無法避免的落敗。

我們實力上本來就差韓國、荷蘭和充滿美職傭兵的以色列一截。而除了首戰對以色列,球員已經盡可能打出有機會贏球的內容了。荷蘭充滿大聯盟打者的打線,面對韓國也只攻下五分,但中華隊打了八分差點追過去。這幾乎是○八年北京奧運對上韓國隊的翻版,當時也是開局就大幅落後,可是當時在恰恰撲一壘帶領下也一度追成平手。

至於在國內被彈力球打得亂七八糟的中職土投,這次出一口氣完全證明「他們可以」,如果不是臨危上陣的嘟嘟黃勝雄林晨樺王鏡銘這些人鎖住比數,恐怕比賽最後又會變成以色列那種比分。

這賽會讓我們知道,CPBL土產的投手並非那麼不勘一擊,打者更不是只靠彈力球刷數據而以。他們的表現,已經比原先預期的要好上120%甚至150%──如果這個預期,是把棒邪、教練團一干人等所造成的傷害算進去的話。

張志豪一發兩分砲,證明中職打者確實進步許多

不知所云的事前準備

從選人集訓開始就是一連串莫名其妙。不知為何的堅持非棒協主導不行?不知為何明知某些旅外不會打還硬要選,還妄想偷偷繞過球團直接要球員簽同意書?不知為何練個球要全球到處飛,弄得「舟車勞頓」一身疲累?不知為何要練球的場地要訂的時後才發現人家要辦演唱會?不知為何要打練習賽,才發現人家最好的球隊去打季後賽只能找別隊練?不知為何大家去日本都是跟職棒或二軍打時,台灣只能與業餘球隊打?號稱五百萬的情蒐,開打下去發現比鄉民上網Google還不如⋯⋯。

WBC世界棒球經典賽,中華隊的挑戰〉:

反觀這次的經典賽預賽是在韓國首爾開打,除了舟車勞頓外,少了滿場的球迷加油,第三戰對上韓國還要面對滿場的韓國球迷⋯⋯

我曾經在以前的文章中提到過:我不反對集訓,有些東西是必須要靠集訓才能練到東西。例如二游及內野補位上,根據戰況有多種不同的可能,要知道該往哪裡去站,去接哪裡的球,目標是哪邊的跑者,不像是外野通常就是球接了再看要傳哪個壘包就好。

而國家隊內野投捕來自不同球隊,自然需要一段時間培養默契,你要知道你的隊友補位和傳球是快是慢,你自己又是快是慢,哪個節奏才是能配合到最好的,這必然是集體訓練的重點項目之一。然而台以戰荒腔走板的內野守備表現,以及對荷蘭和韓國都有一些不明顯的瑕疵(雖然有的被裁判誤判給救了)來看,這點並沒有整合的很好。

至於賽前戰略,教練團的投手調度似乎還想以抓下以色列及荷蘭,放棄與南韓一拚為中心出發。結果到最後證實,以色列和荷蘭才是本次賽會A組最強勁的隊伍,以色列更是在比賽中發揮出投打守都全面優於台灣的表現,以及扳倒荷蘭以全勝之姿晉級。就算有些意外,但本來就是大小聯盟組成的球隊不會弱到哪去,這樣的對手居然是教練團設定成是「非贏不可」的球隊,是否也代表整體對對手上認知不夠充足?

首戰以色列非贏不可,郭俊麟、陳冠雙先發〉:

首戰以色列,台灣隊只能贏不能輸,因此狀況最好的郭俊麟、陳冠宇將接替上場,江少慶待命中繼。

8日對戰荷蘭,預定由今天在熱身賽先發的宋家豪在休息2天後登板,他將和潘威倫組成雙先發,全力突破荷蘭。

教練團有對球員狀況熟悉嗎?

開賽後更是有著許多讓人匪夷所思的調度。首戰派出鄭達鴻先發,他本來就是守備上比較不突出的捕手,想必教練團是想要倚靠他的打擊。但首先,他去年才遭遇到一轟難求,OPS+60的生涯打擊大低潮,而就算他過去算打得不錯的打者,那個「不錯」也沒有到非常好的程度。

拿以前來比喻的話,高志綱的打擊也是很「不錯」,跟葉君璋相比更是遠遠在他之上,但許多重要戰役都還是由葉君璋擔當,因為在捕手這個守備絕不能輕忽的位置上,加上國際賽的場合更可能讓打擊成績縮水,那一點打擊差距是很難說可以取代掉守備的。

鄭達鴻守備不用說,當然不是值得稱許的那個層次,這也是為何他在興農、義大時,有好的打擊表現也只能和其他捕手分著上場機會的原因。好,那放上去就是放上去了,可是教練團也要有相應對策,出了狀況該有甚麼替代方案。

可是也沒有,當郭俊麟控球不佳開始慌亂時,鄭達鴻沒有給他有效安撫,教練團也沒做任何處置,放任這對投捕繼續自滅,明明火燒起來了還是不動如山。這樣的情況,連場邊的韓國籍球探都感到不解。直到第二場比賽換上林琨笙後,整體狀況才獲得明顯改善。

韓國球探分析台以之戰:不解為何是鄭達鴻先發而非林琨笙

派上郭俊麟先發,原因在於郭泰源掛保證他是「狀況最好」的投手,可是狀況最好的投手在他的帶領下,這次賽會結算總共是投一局掉七分的慘烈成績。觀察投手的臨場狀況,顯然也該是集訓的重點項目吧?為何口口聲聲最好的投手,這次卻落得連解決一個打者都要費上半天勁,這真的令人不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