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藥品還是食品?齋期間到底能不能喝熱可可?天主教持續爭論百年的困擾

是藥品還是食品?齋期間到底能不能喝熱可可?天主教持續爭論百年的困擾
Photo Credit: Pexels CC0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宮庭可可總管透過可可身兼兩種職責,與兩種階級有著密切的關係,各自是貴族階級以及在殖民地當兵的士兵階級。可可的功用傳向兩個階級,對帝國維持政治和軍力有很大的貢獻。

中世紀歐洲根據名為「體液學說」的醫學觀診斷病情、開設處方。體液學說是由古希臘希波克拉底(Hippokrates)提創,蓋倫(Galen)進一步發展的一套醫學理論。體液學說認為人體有血液、黏液、黃膽汁、黑膽汁四種液體,四種液體取得平衡人體便會健康,若是失調便會生病。四種體液各自分屬「冷」「熱」「乾」「濕」組合後的四種性質。治療疾病必須使用和病因相反的藥物,當「乾、熱」過多引起疾病時,就會使用「濕、冷」的藥方。

人們根據體液學說,試著幫以可可為首的新來產品分類,看它們應該對應「冷」、「熱」與「乾」、「濕」的哪一種。體液學說中一種物品只會對應一種性質,不可能對應兩種以上。

然而,新產品卻令體液學說產生混亂。例如可可被視為有「乾、冷」和「濕、熱」兩種完全相反的性質。在此之前,體液學說裡同一種物質不會兼具相反的性質,這在學說裡不可能成立。新來的產品出現了無法順利對應體液學說四大種類的存在。順帶一提,一般認為,可可的「乾、冷」應該是代表多酚的苦味與澀味,「濕、熱」則是從油脂豐富、富含礦物質而來。

西班牙、墨西哥、葡萄牙、義大利、法國的醫生之間引發了針對熱可可究竟是「乾、冷」還是「濕、熱」的爭論。由於在必須開藥時這是兩種完全相反的性質,因此對醫生來說非常重要。

舉例來說,出生於西班牙塞爾維亞後來移居到墨西哥的醫生卡德納斯(Juan de Cárdenas),於1591年出版的著作中記錄了以下見解:可可的本質是「乾、冷」,攝取過多有礙體液循環,增加人體的憂鬱性質,食用必須有所節制。可可營養豐富、富含油脂的特色屬「濕、熱」。可可也有些微苦味,此暗示著「乾、熱」,這種苦味成分可以促進腸胃消化。可可被認為有三種不同的性質,是很優異的藥材,值得運用。用藥時,只要運用添加在熱可可中的香料來調整,突顯可可三種性質中的其中一種即可。

立基於體液學說的醫學觀很難合理說明可可的多種效能,醫生們的爭論之後也持續不斷。終於,西方醫學脫離了體液學說,轉向了血液循環理論。

神職人員和醫生就像這樣介入社會接納可可、熱可可的過程,展開長期的論戰。這也反映出人們對可可有著高度關心,可可慢慢滲入社會的一面。

迷上熱可可的人們——熱可可與階級

  • 宮廷「可可總管」的誕生:喝熱可可的貴族們

先不論可可究竟是「乾、冷」抑或「濕、熱」,過去的經驗證明可可有促進健康的效果,將可可當作「藥」來喝的習慣,在天主教各國的貴族間擴展開來。

卡洛斯一世時(1516∼1556),征服者科提斯早已將可可的相關報告呈給西班牙宮庭。繼任的菲利普二世(Felipe II)於1580年同時兼任西班牙國王及葡萄牙國王,打造了「日不落帝國」。之後的葡萄牙宮庭中更設立了稱「chocolateiro」的宮廷可可總管。

宮庭可可總管身負兩種任務,其一為提供熱可可給皇家成員和宮庭貴族飲用,另外一項任務則是在葡萄牙軍隊專屬的皇家醫院開立可可藥方,儲備可可。

宮庭可可總管的任務也包括在呈供熱可可時,籌備一場豪華的表演。17世紀西班牙宮庭裡公主舉辦的點心會上,可以看到熱可可的身影。其時,桌上會擺放豪華裝盤的糖果、多種糖漬水果、餅乾和糖罐。熱可可裝在瓷杯中,瑪瑙製的杯托上鑲著金邊。賓客們以昂貴的杯子享用熱可可,將餅乾浸泡在熱可可裡食用。

可可是昂貴的外來品,能提供可可給賓客就是財力的證明。不止是可可,茶與咖啡也一樣。西班牙上流階級們極盡所能地展現自己掌握的經濟資源與權力,展開一場場表演。在這個舞台上不可或缺的主角之一便是砂糖,大量使用進口砂糖的糕點裝飾和豪華擺盤的糖果都是權力的象徵。宮庭可可總管要負責將砂糖、熱可可、茶壺與杯子準備齊全,在展示權力的舞台上表演。

此外,宮庭可可總管身負醫療知識,與皇家醫院裡開給葡萄牙軍人的可可處方息息相關。之後巴西巴伊亞地區發展成可可產地,有益於葡萄牙能夠大量取得可可。富含營養的可可被用來治療傷病的士兵,從可可膏濾出的可可脂也被當成皮膚藥擦在病患患部上。

葡萄牙握有眾多位於熱帶、亞熱帶地區的殖民地,很多士兵因不同於本國的氣候而罹患皮膚病。在殖民地的軍隊醫院、葡萄牙海軍軍艦上,可可脂是一種常備的皮膚藥。

宮庭可可總管透過可可身兼兩種職責,與兩種階級有著密切的關係,各自是貴族階級以及在殖民地當兵的士兵階級。可可的功用傳向兩個階級,對帝國維持政治和軍力有很大的貢獻。

  • 熱可可與重商主義——路易十四的熱可可策略

17世紀的法國,可可的消費主力也是神職人員和宮庭貴族,利用重點依舊是「藥」。1643年,一位巴黎醫生出版的書籍中便記載了他建議里昂的樞機主教阿爾馮斯.利希留(Alphonse de Richelieu)服用熱可可。這位樞機主教利希留就是路易十三的宰相利希留的哥哥,據說他的脾臟功能不好,為憂鬱症所苦。

路易十四在位期間,熱可可滲透進法國皇宮。路易十四與西班牙哈布斯堡家族(Habsburg)的公主瑪麗.泰瑞莎(Marie-Thérèse)結婚。

瑪麗.泰瑞莎從馬德里皇宮帶著會製作西班牙式熱可可的侍女嫁入了法國王室。法國人也熱愛熱可可,不久,將熱可可當作藥喝的習慣便在宮庭女性間流傳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