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Roger that是收到了?10組含人名的常用俚語你一定要會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原來許多名字都有它的言外之意。希望大家喜歡今天的分享,之後若看到這些俚語就不會再傻傻分不清楚囉:)
文:Lily Chou
為什麼有些俚語我們總是看不太懂呢?原因在於組成俚語的單字雖然簡單,但合在一起後直翻的意思往往不合邏輯,或是字面上意義不大。
因此今天小編想向大家分享這些含有名字的慣用語,讓你在未來聽到這些說法時不再東猜西猜滿頭問號(在仔細看解釋前,大家不妨先猜猜看它們的意思)。
1. Murphy’s Law
覺得這說法相當熟悉嗎?沒錯!這就是「只要沒帶傘就剛好會下雨」的莫非定律!它的具體意思是「凡是可能出錯的事必定會出錯」(Anything that can go wrong will go wrong.)。
想避開Murphy’s Law只有一個做法,那就是時時刻刻做好準備,迎接隨時都有可能出現的插曲。
e.g. Well it’s Murphy’s law. Washing your car usually seems to bring rain.
這就是莫非定律,你洗完車後通常都會下雨。
2. Dear John letter
相信看過電影「Dear John」就會知道這是什麼意思。
Dear John letter的意思是女方寫給男方的分手信,那麼為什麼人名一定要是John呢?原因是John在美國是個很常見的菜市場名,而它也時常被用來代指無名的人士,人們普遍認為這個詞源自於二戰時期,由於當時許多的軍人女友不願意長時間獨守空閨而選擇離開,因此大多會用充滿愛意憐惜的口氣「Dear …」當作寫信開頭表達分手的意願。
e.g. Kyle didn’t come to class today, for he got a Dear John letter from his girlfriend.
凱爾今天沒來上課,因為他收到了封女友寫給他的分手信。
除了分手信,你一定要看看這些超強又超爆笑的分手8招:
3. Bob’s your uncle.
如果有人向你說這句話,可別真的回答「Bob’s not my uncle.」或是「How did you know his name?」,「Bob’s your uncle.」源自於歷史上大英帝國擴張版圖時充滿裙帶關係的政局,因此它是英式的說法,用來形容做事易如反掌,很容易達到目的。
e.g. Don’t worry about the computer. You just change the keyboard and it should work fine. Bob’s your uncle!
別擔心你的電腦了,只要把鍵盤換掉應該就會好了,很簡單的!
4. Adam’s apple
亞當的蘋果是什麼呢?答案是喉結。因為傳說當時亞當與夏娃偷嚐禁果被發現時,亞當嘴裡有一口的蘋果還沒吞下去,上帝便懲罰亞當讓它哽在喉頭中,因此就將喉結比喻為Adam’s apple囉。
e.g. Wilson has got an incredibly huge Adam’s apple.
Wilson有超大的喉結。
5. Roger that.
你可以先唸唸看這句話,是不是覺得有些耳熟呢?
在許多動作片或是戰爭片裡時常能聽到兩角色對著無線電說「Roger that.」,這為國際通用的通訊用語,意思是「收到」,那麼為什麼不是「Jason that」或是「Sandy that」呢?有個說法是Roger的「R」與receive(收到)同字首,因此「Roger that.」代表「收到」的意思。
e.g. Roger that. I’ll make my own decisions to engage.
知道了,我會照自己的判斷作戰。
(相關文章:看英文影集=學英文?用四招看影集,英文才真的會進步)
6. Uncle Sam
你知道「山姆大叔」是什麼嗎?它所代表的是美國政府。
英美戰爭時期由於一位暱稱為Uncle Sam的肉類商人在供應美軍的牛肉桶上印上了同為United State的US字樣,其後Uncle Sam便被視為美國的代稱,表示有著吃苦耐勞及愛國的精神,上面那張圖所代表的就是Uncle Sam精神奕奕的形象。
e.g. When Uncle Sam stops buying, interest rates should rise.
當美國政府不再支出購買時,利率會上升。
7. Average Joe
Joe與John一樣都是非常常見的菜市場名,而average的意思是「平均水準的」,因此「average Joe」所代表的就是再也平凡不過的普通人。
e.g. To her, I’m just an average Joe.
對她來說,我只不過是一個普通人罷了。
補充:A cup of Joe = 一杯咖啡
原來這些名字有那麼多好笑的諧音。看看你的英文名字上榜了嗎:
8. Jack of all trades
如果你想形容一個人是萬事通,什麼都會的話,那麼用Jack of all trades就沒錯了!也有另一種說法,「Jack of all trades, master of none.」意思是「什麼都會,但是都不專精」,因此這是個褒貶兼具的用法,用的時候可要多注意一下。
Tags:
裝修費用預算怎麼抓?設計費、工程費、監工費用該如何計算?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裝修費用/裝修預算拿捏是民眾在裝修過程中極為重視的一環,依據房子的新舊,新成屋裝修和老屋翻新的裝潢費用就會有所差距。針對這部分跟大家分享3個思考要點,掌握以上觀念,就能幫助你釐清裝修預算的比例分配,至於實際要花費多少,就看你的口袋有多深囉。
對有裝修需求的民眾而言,裝修費用/裝修預算拿捏是民眾在裝修過程中極為重視的一環,面對預算表上林林總總羅列的裝修設計費、工程費、監工管理費,到底要怎麼分辨呢?
其實,依據房子的新舊,新成屋裝修和老屋翻新的裝潢費用就會有所差距。新屋的整體室內設計與裝潢工程的費用大約落在4~6萬元;毛胚屋為6~8萬元;中古屋約莫是8~12萬,而且依據風格、選材的不同,也會大大影響整體價格。像是古典風、奢華風預算就較高,且若使用到原木、大理石等高價材料數字就會繼續向上增加,此外,如果你更動了格局與管線,費用又會再往上加……,以下《幸福空間》就為大家彙整關於裝修預算的大小事 !➤➤➤想了解裝修要花多少錢? 裝修計算機線上報價
裝修費用有哪些?
一般來說,一個完整的裝修費用包含「設計費」、「工程費」及「監工費」,其中設計費取決於設計師個人的經歷、名氣、公司規模或是難易度,而有不同的計價方式;工程費則會因為選用的建材或是施工方法不同產生很大的價差,至於監工費部分通常為總工程款的5%~10%。

【丈量費】
現場勘查、工地丈量、現場測繪、了解需求、平面繪製。
每次 3,000~5,000 元不等,有時丈量費也可以合併於設計費中。
【設計費】
大致上常見的設計費計算方式可分為兩種,一種是以「坪數」計價,依照實際規劃的坪數收取設計費用,視設計公司不同,平均每坪收費3000元~10000元不等;另一種情況是,工程也由設計公司承包,設計費則會以總工程款來計算,就目前市場行情來說,大約落在5%~20%不等,因此在洽詢時雙方必須溝通清楚。若希望設計公司提供3D平面圖則需額外付費,依目前市場行情,一張約5000元~8000元不等。
此外,有些設計公司會以不收設計費或監工費的行銷方式吸引屋主,要特別注意,這些費用可能無形之中已經分散到工程款項當中,因此報價單上的工程項目與收費方式要確認清楚,以免發生不必要的裝修糾紛。

【工程費】
工程費包含建材與施工項目的所有費用,以實際選用的建材、數量及工法做報價,但其中的複雜度與專業程度之高,對於一般民眾來說,不是短時間內就能完全理解的範疇,建議要了解市場行情、多方比價,合約書內的報價單也必須確認清楚各種款項與細節,避免日後惡意追加款項的情形發生。

【監工費】
若是委託設計師代為監工,就會有監工費的產生,目前市面上較常見的收費方式,依照設計公司不同,大約會以總工程款5%~10%計算;第二種方式是,設計合約與工程合約統一交由設計公司統包,監工費則包含在工程費中。

裝修費用多少才合理?
許多人對裝修費用評估或裝修費用拿捏沒什麼概念。針對這部分跟大家分享3個思考要點:
Point01. 搞懂屋況 以利精算裝修費用
裝修達人張德良指出,民眾常有「我不會抓預算耶!總預算會不會跟需求差距太遠?有行情價可以參考嗎?」考量新成屋、毛胚屋或中古屋的裝修重點大不同,裝修預算拿捏與編列重點也會有所差異,建議買房時就應注意房子格局狀況,挑選適當的房子,有助未來裝修時能減少不必要的預算花費,並將裝修重點放在提升生活機能性與風格營造。另外,若是購買的是預售屋,則可以善用客變的優勢,省下日後調整格局、重拉管線的費用,讓資金運用更有彈性。

新成屋

毛胚屋

中古屋


Point02. 釐清3大裝修重點,分配裝修預算比重,排出優先順序
有了工程總預算之後,一般來說該如何分配呢?張德良指出,將裝修重點分成三大類:「基礎工程」、「裝修工程」、「裝飾工程」,視屋況條件與個人需求不同分配比重。
以老屋翻新為例,考量居家安全與延長使用年限,基礎工程的整頓絕對是首要重點,因此建議先將預算放在基礎工程,其次才是機能、生活滿足的設計,最後才會是風格及其他裝飾工程與擺設部分。當裝修預算有限時,建議全面性考量實際裝修需求,列出裝修項目的優先順序,建立明確裝修方向,並適時做出取捨,才能以最精準的預算分配打造最具效益的房子。

新成屋:基礎工程花費最少,因此可將更多費用著重裝修工程,滿足生活機能上。
毛胚屋:介於新成屋與全屋改造之間,考量格局與管線需要重新規劃安排,所以基礎工程上相較新成屋就會略微提高。
中古屋:裝修費用相較其他屋型而言,花費佔比高得多,主要在於管線修改、格局打掉重做,以及可能伴隨老屋漏水等問題,窗戶更新為隔音氣密窗等需求。
有了以上的認知之後,民眾就可以釐清裝修預算花到哪去了,並掌握還有多少預算可以用來強化風格設計與裝飾工程的應用。上述的總工程預算,是實際用在裝修、裝修材料上的基本費用。張德良提醒,還有所謂獨立的五大項目,包含家具、燈具、窗簾、衛浴與廚具都在其中。另外,像是設計費、工程費及監工費也都是另計!

Point03. 首購族vs .換屋族,裝修思考面向不同
如果你是首購族,請一定要相信,未來換屋的機會很高,「保值性」與「轉手性」的考量較高一點。建議買新一點的房子,來降低裝修的費用。例如買了500萬的房子,花了80萬裝修,5年後再轉手時,買方只會參考你5年前買房的價格500萬,而不會把裝修的80萬算入,那麼這80萬就不是資產,而是沉沒成本。
倘若你是換屋族,會比首購族較清楚,哪裡住起來較不方便、舒適,對空間大小也比較有概念,那麼投入較多的裝修預算,是可行的,畢竟換屋就是要改善居住品質。
掌握以上觀念,就能幫助你釐清裝修預算的比例分配,至於實際要花費多少,就看你的口袋有多深囉。

裝修費用如何付?
動輒上百萬的裝修費用,一般會分多個階段付款。而各家設計公司的付款方式不大相同,須以合作的設計公司為準,建議在簽約時就訂出各階段的驗收項目,並於確認進度與項目後再匯入工程款。目前,最常見的付款模式俗稱「3-3-3-1」,也就是分四個階段付:
第一期
簽約時支付工程總價的30%款項。
第二期
開工後,拆除工程、基礎工程完工後,支付工程總價的30%款項。
第三期
油漆工程進場前支付工程總價的30%款項。
第四期
驗收合格後收最後10%款。


本文章內容由「幸福空間」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