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一百年多前混進中國,要偷盜的東西是......

他一百年多前混進中國,要偷盜的東西是......
Photo Credit: syahirhakim CC0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清朝時的中國壟斷了全世界的茶葉生產,有大量需求的英國用賣鴉片的錢買進茶葉,然而,鴉片戰爭後,局勢轉變,英國為了確保茶源,派出了一位獵人,盜獵了中國的茶樹,展開了一場冒險之旅...

於是英國為了享盡所有好處,他們開始意識到必須有能力確保茶源。英國殖民的印度喜馬拉雅山區山海拔高,土壤肥沃,終年雲霧繚繞,茶樹不僅可獲水氣滋潤,也能避免驕陽炙曬,常結霜的氣候更能使茶湯清甜芬芳、層次分明、甘美飽滿,與中國頂級茶區頗相似。

英國東印度公司決定在印度喜馬拉雅山脈的地盤上自行種茶。若想在印度製茶,英國必須取得頂級茶樹的健康標本、數以千計的種子,及中國茶廠流傳數千年的知識 。過去英國人搞不清楚綠茶和紅茶是否是同一種茶樹,職業植物獵人的任務之一就是要竊取製茶的機密。為了取得中國的茶樹,職業植物獵人要能深入產茶與製茶區。福鈞要在面臨海盜、不懷好意的當地人、險惡的環境,及不靠譜的旅伴等種種挑戰下,執行竊取茶樹及其相關知識的危險任務,為英國在印度打造茶葉霸業。

在當時長期閉關鎖國的中國,對外國人不友善的氣氛下,福鈞得先學會一些漢語,假扮成中國人,雇用不知靠不靠譜的當地人,冒著被識破乾洗的危險偷到茶樹種子後,仍要歷經種子報銷的風險把它們運到印度去。在過程中,福鈞也發現中國人居然會為綠茶染色,這消息傳回英國後,英國人就吃喝紅茶了,順便加糖消費來自美洲殖民地甘蔗園的產品。

《植物獵人的茶盜之旅》用小說式的筆法,把福鈞在中國的歷險記寫得出神入化,結合知性和娛樂的旅程於一身。故事從1845年開始一直到1852年,故事場景就電影一樣從中國閩江、倫敦市東印度大樓、切爾西藥用植物園、上海、杭州、揚子江的綠茶廠、安徽省王家、加爾各答植物園、印度西北省薩哈蘭普爾、寧波、武夷山、浦城、喜馬拉雅山、恩菲爾德皇家輕武器廠作切換,帶領讀者從英國鄉間一路逛到中國和印度。

《植物獵人的茶盜之旅》讓讀者用一種輕鬆愉快的心情來認識當時英國、中國和印度的風土民情,認識到國際貿易對歷史走向的巨大影響力,是本寓教於樂的歷史好書,讀了《植物獵人的茶盜之旅》,想必下次喝茶時,會對扭轉世界歷史的茶葉刮目相看了吧。

全文或作者授權,文章來源:The Sky of Gene

Photo Credit: syahirhakim CC0

Photo Credit: syahirhakim CC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