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指尖之下》入圍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前十名:越南電影邁向奧斯卡之路

《指尖之下》入圍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前十名:越南電影邁向奧斯卡之路
圖片來源:Sous tes doigts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1993年,出身於峴港,成長於法國的法籍越裔導演陳英雄(Trần Anh Hùng)以一部講述越南女孩梅在大宅門裡的成長故事《青木瓜的滋味(Mùi đu đủ xanh)》入圍奧斯卡最佳外語片

今年唯一一部接近奧斯卡小金人的越南相關電影,是入圍最佳動畫短片前十名的《指尖之下(Sous tes doigts)》,內容講述一個歐洲越南裔女孩在她祖母過世後,以舞蹈和傳統祭祀儀式來重溯家族中的女性,於法國殖民越南時赴歐洲在難民營遭隔離的經歷過往。

本片人物設計由知名法越混血漫畫家Marcelino Truong操刀,其父親曾為南越外交高層,他把家族相關記憶繪製成漫畫,結果大受好評。這部短片最終並未入圍奧斯卡最後階段,但關於越戰題材的電影和傑出越裔電影人士在奧斯卡史上卻從未缺席過。

美國拍攝的越戰題材的電影,自1978年《越戰獵鹿人(The Deer Hunter)》、1979年《現代啟示錄(Apocalypse Now)》、1986年《前進高棉(Platoon)》、1987年《早安越南(Good Morning, Vietnam)》、1989年《七月四日誕生(Born on the Fourth of July)》、1994年的《阿甘正傳(Forrest Gump)》和2002年《沉靜的美國人(The Quiet American)》都曾獲得奧斯卡獎項或提名的殊榮。而由法國製片,拍出在越南法國殖民時期發生的愛情故事《情人(L’amant)》《印度支那(Indochine)》也在當時紅遍國際,獲得奧斯卡的提名肯定。

(《現代啟示錄(Apocalypse Now)電影片段)

在早期電影歷史裡,外國人總是透過美國和法國的眼光認識越南,直到1993年,出身於峴港,成長於法國的法籍越裔導演陳英雄(Trần Anh Hùng)以一部講述越南女孩梅在大宅門裡的成長故事《青木瓜的滋味(Mùi đu đủ xanh)》入圍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才讓世人認識到真正的越南。全片是由法國出資、法國攝影棚拍攝,整部片充滿濃濃的東方味,含蓄的感情,平靜而深沉。

(《青木瓜的滋味》預告片)

這部電影讓陳英雄一舉成名,成為國際名導演,之後他也陸續拍攝《三輪車伕(Cyclo)》《夏天的滋味(Vertical Ray of the Sun)》等越南題材電影,皆成為國際上最著名的越南電影。

除了《指尖之下(Sous tes doigts)》,2016年也有另一部由越南人拍攝的動畫入圍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前十名:《我的家(Chez moi)》;這部短片是由1988年出生於胡志明市,15歲時移居法國的越南年輕女導演阮梅芳(Nguyen Phuong Mai)製作。

隨著越來越多出生或旅居外國的越裔人士在電影圈發光發熱,越南本土電影界目前則多以拍攝喜劇、恐怖片和動作片為主,雖也不乏出色作品,例如描寫童年故事的《绿草地上的小黄花(Tôi thấy hoa vàng trên cỏ xanh)》和今年在國際影展大放異彩的《父與子(Cha cõng con)》,但能走出越南,讓全世界注目的電影還是少數,越南電影前往奧斯卡的道路似乎還有一段路要走。

本文獲點點越南授權刊登,原文在此

參考資料:南向跫音:你一定要認識的越南、Wikipedia、vovvietnamnews

相關評論:

責任編輯:吳象元
核稿編輯:楊之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