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一封信給未來的自己:練習獨處,誠實面對「完整版」的自己

寫一封信給未來的自己:練習獨處,誠實面對「完整版」的自己
Photo Credit: Porsche Brosseau @ Flickr CC BY 2.0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和「未來」的自己說話,是一個提供動力讓汽車前進的引擎,是一種期待的練習,也就是所謂的「夢想」。

我漫步在花蓮市區內的「舊鐵道徒步商圈」裡頭,感受鐵道的氣息,打量著街上的攤販。一個轉頭,忽然看到一個小小的店家,招牌上寫著「未來信箱-寫一封信給未來的自己」,被吸引的我於是走了進去。

這是一間小店,在裡頭可以寫明信片給「未來的自己」,一個月兩個月三個月,一年兩年三年,寫完之後老闆娘會幫忙保管,時間到了再寄送出去,我問她為什麼要開這種特別的店,她神采奕奕地回答:「因為現在的人都不喜歡和自己說話,我想要給大家一個空間,重新練習這件事。」我相當同意她的動機,因為我一直以來也都有和自己說話的習慣,讓我想起了這一年來寫的幾篇文章:

和「未來」的自己說話,是一個提供動力讓汽車前進的引擎,是一種期待的練習,也就是所謂的「夢想」;和「過去」的自己說話是一面鏡子,是反思與整理,是讓自己知道,自己是如何成為今天的自己!

和未來的自己說話比和過去的自己說話容易許多,就好像我們的頭背後並沒有可以看到後面的「第三隻眼」,所以前面的路永遠比後面的路來的容易看清,但是現在的人常常都是「矇著眼睛走路」,前面後面的路一樣模糊,反正跟著別人走就對了。

很多人也常常告訴我們說:「矇著眼睛有什麼關係,你們不需要看到前方的路啊,只要跟著我走,一切就會順順利利,你就會獲得幸福快樂。」但是某一天我們真的不小心跌倒了,他們卻冷酷無情的說:「難道你連走路都不會嗎?前面有很多石頭,你就連吃點跌倒的苦頭都不會嗎?」對啦,多虧這些聰明的「領頭人」,我們這些領22K爛草莓年輕人,就成了矇著眼走路的「魯蛇 (loser)」.

但是這也是我們自己選擇的,我們選擇放棄「期待的能力」,活在別人的「夢想」裡,所以我們不能怨天尤人,因為這些都是我們自己的選擇。就像我的口頭禪:「我們的選擇成就我們是誰!」但是不用擔心,重拾期待的能力並沒有想像中的難,就從寫一封信給未來的自己開始。

未來信箱」的老闆娘告訴我,其實願意花時間和未來的自己說話的客人真的非常少,但我真心的覺得這一件事很重要,秉持著一如往常的寫作信念-「激發正向的改變」,決定寫下這篇文章。我寫作,因為想要和讀著們一起變好。廢話不多說,馬上開始分享一些寫信給「未來自己」的小秘密和小撇步:

1. 練習獨處-留一段完整的時間給自己

這是最重要的,我們需要一個安靜的空間與時間,讓自己在沒有外力的干擾下用最自然的狀態,聆聽自己最天然的聲音,並且書寫下來,或著更正確的說法是,讓我們內在的聲音「書寫我們」。

比方說我每天早上一睡醒就拿起本子開始寫,想到什麼就寫什麼,在腦袋都還沒清醒的時候,我們和自己的「心」更靠近。現代人的生活都用腦太多用心太少,常常被外在的期待與眼光綁架,要練習跨出這些世俗的期待,首先就是要學會獨處。這個時候的自己往往是最真實的,絲毫不經修飾,所以留一段完整的時間給自己,就是一種學習「真誠面對自己」的修練。

不會獨處的人,不知道如何面對一個人時的自己,不會和自己相處。這件事聽起來平常,卻非常可怕,在這個世界上離我們最近的人就是自己,如果我們連如此「親密的自己」都不敢面對,那我們怎麼可能面對其他人事物,怎麼可能經營好各種關係,或勇敢朝夢想邁進。這些全都不過只是虛假、無情的表面現象罷了。一個不能「獨立自處」的人,是不可能有真幸福,更不可能帶給周遭的人幸福!

其實每一個人的生活都有一個只有自己知道的「完整版」,還有一個可以讓別人知道的「刪減版」。要練習真正的期待,練習和未來親密的對話,就要練習還原自己的完整版,讓自己形成的聲音與期待去引導自己。首先,我們需要學習「願意」,願意給自己一個完整的時間與空間,和自己內在的聲音來場安靜的對話。

Photo Credit:  Moyan Brenn  @ Flickr CC BY ND 2.0

Photo Credit: Moyan Brenn @ Flickr CC BY ND 2.0

2. 如果發現自己的人生太「空白」,要興奮不要害怕,因為你比別人擁有更多「精彩」的可能

很多人會問:「可是我真的不知道要和未來的自己說什麼?怎麼辦?」這個問題其實不難理解,因為放棄「期待」的人們,早已麻痺了。不過換一個角度想,只要我們願意接受自己的「空白」,然後勇敢添加色彩,很快地白紙就會長出翅膀,帶我們起飛翱翔。

「夢想是風,行動是翅膀。」麻痺與白紙就在一念之間,只要我們轉換一個念頭,給自己多一點小行動去練習「期待」,很快就能改變。比方說不習慣和未來自己說話的人可能要他寫給一個月後或一年後的自己有點難,但是可以試試看「簡單版」,每天早上起床的時候,花五分鐘寫封信給「未來一天的自己」,這樣除了每一天都可以有滿滿的動力外,也是最紮實的每日練習,從每天的小期待中超越自己,成長進步。

期待來自於「對生活的感受力」。面對這樣的問題,常常腦袋一片空白的我們,同時也接收到了一個訊息我們常壓抑自己對生活的感受,所以必須在生活中做更多不一樣的嘗試,重新打開自己的「感受力」。譬如說你可能對大自然、人際關係、空間與畫面或是數字比較有感覺,久了以後才能夠在「期待的資料庫」內累積材,等到有一天,天時地利人和,我們對自己的期待就自然而然地脫口而出了,而這些期待也會在時間與努力的累積下,在未來轉化為熱情與天賦

 3. 給自己一個機會,好好思索:「你想要成為一個怎麼樣的自己?」

上次寫的文章〈你想要成為什麼樣子,永遠比可以做什麼工作來得重要〉文中談到我對於工作與生活的重新定義:「一般人我們以為工作是賺錢的,這樣的想法並沒有錯,只是有點狹隘。但我認為工作的廣意應該是『為別人創造意義』的任務,生活則是『為自己創造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