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2017年的高價古董書竊案,以及二戰時的納粹大規模盜書行動

2017年的高價古董書竊案,以及二戰時的納粹大規模盜書行動
Photo Credit: Unsplash CC0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大多數人知道,納粹曾大規模掠奪被侵略國家的藝術品、文學作品,但鮮少有人知道:納粹當時秘密掠奪圖書館,只為了可以竊取或篡改圖書館裡的檔案,以書寫「正確的歷史」,抹滅猶太人遭受迫害的種種行為。

編譯:Jasmine

文字具有力量,文字形塑我們的世界觀,讓我們了解過去的歷史,傳遞意識形態、思想、文化與理念。如果當年納粹成功燒毀所有他們認定的「異端」書籍,並照計劃竄改相關歷史檔案與史書,如今的歐洲與世界面貌,會變成什麼樣子?

2017年初,發生兩則與「偷書」相關的重要新聞。一則是宛如電影的大型竊案,一則是二次大戰後非常重要的歷史復原任務。

2017年1月底,英國發生一樁令人震驚的偷竊事件。根據《衛報》報導,約在1月30日凌晨,偷書賊侵入位在倫敦希斯洛機場(London Heathrow Airport)附近的一座倉庫,偷走一百六十多本總價高達250萬美元的古董書,其中包括著名天文學家哥白尼1566年版的《天體運行》、義大利詩人但丁1569年版的《神曲》、義大利天文學家伽利略,以及英國科學家牛頓、義大利達文西等早期的作品。

英國警方從現場發現,偷書賊先爬上倉庫天台、破壞天窗,放下繩索從天而降避開感應警報器,整個犯案過程簡直就是電影情節。更特別的是,倉庫內其實存放著其他值錢物品,但這次的竊賊只對「書」感興趣,直接撬開其中六個存放古董書的集貨箱,把書偷走,其中最珍貴的那本哥白尼1566年版《天體運行》,價值約為21.5萬英磅。

這些被偷的古董書分別屬於三家專營古董書交易的經銷商,年份大約都是十五、十六世紀的珍籍,這批古董書原本準備運往在美國奧克蘭舉辦的「加州國際古董書展」(California International Antiquarian Book Fair),如今卻已遭竊。《衛報》採訪了一位熟悉這種作案手法的受訪者,根據他的推斷,這起案件已引起國際高度關注,偷書賊很難經由國際拍賣市場脫手,他認為竊賊應該是受到相當熟悉古董書市場的人所指使,所以幕後黑手可能是專門收集古董書的收藏家。

不過,Art Recovery International的執行長Chris Marinello認為,竊賊可能「分割」這些古董書,從書中取下其中一些手抄本(illuminated manuscript)或雕版,在藝術市場裡個別零售,一旦「分割」成零散部分,買家很難知道它們來自價值昂貴又稀有的古董書,警方也更難追察。

Stacks with many old books in antique shop
Photo Credit: Depositephotos

被歷史遺忘的大規模竊書行為

同樣是偷書,有的人是為錢、有的人是為收藏、有的人則是為了篡改歷史。

最近由瑞典新聞記者Anders Rydell所寫的一本新書《偷書賊》(The Book Thieves,暫譯)在國際上備受矚目,這不是小說,而是歷史訪查的追蹤報導,內容描述二戰時納粹為了製造假歷史,而在納粹軍隊所各佔領的區域裡四處「偷書」,並加以摧毀。希特勒為消滅猶太人以及鏟除異端思想,在擔任德國政府總理時,展開「非德意志精神」運動——反對專制、宣揚民主精神思維的書籍因此被查禁或焚燒,有人曾估計,單單納粹入侵蘇聯時所銷毀的書籍,至少有一億冊以上。

大多數人知道,納粹曾大規模掠奪被侵略國家的藝術品、文學作品,但鮮少有人知道:納粹當時秘密掠奪圖書館,只為了可以竊取或篡改圖書館裡的檔案,以書寫「正確的歷史」,抹滅猶太人遭受迫害的種種行為。

Anders Rydell多年來一直關注二戰期間與文化掠奪有關的議題,從藝術品到書籍,都是他關注與報導的主軸。他為了深入了解當年的歷史,這些年來不斷在歐美各國的圖書館、博物館進行調查訪問。他發現納粹軍隊當年洗劫歐洲各大大小小的書店與圖書館,全面、大量、有系統地竊取書籍,目的是想要「篡改」內容,同時也開始編書,建立納粹系統的圖書館。

Anders Rydell指出,納粹當時占領立陶宛的首都維爾紐斯(Vilnius)時,發現這是一個超級「文化寶地」——維爾紐斯不是軍事重鎮,卻是一個思想文化統戰的重要據點。因為當年維爾紐斯是「意第緒(Yiddish)語言與文化發展中心」YIVO(Yidisher Visnshaftlekher Institut)的總部所在地(目前YIVO總部已搬遷至美國紐約),意第緒語是猶太人使用的一種語言,已有五百年歷史,源自於日耳曼語系,但以希伯來的字母書寫。

YIVO的使命就是在保存與發展意第緒語言與文化,因此YIVO裡有許多珍貴的重要收藏品,包括研究員多年來所收集保存的手稿、書籍、民間故事和一些被記錄下來的民間歌謠,當年YIVO的董事會成員也全都是重量級人物,包括愛因斯坦、佛洛依德等人。

納粹佔領維爾紐斯後,決定把這裡收藏的知識與文化當成對知識份子統戰的重要素材,於是把這裡收藏的書籍及文學作品通通偷走。但要開始編篡改寫歷史時,納粹才發現己方沒有足夠能力理解意第緒語言或希伯來文,於是又把猶太人抓來當成文字奴隸,命令猶太學者、作家、詩人、圖書館館員等為納粹偷來的書籍進行整理分類,有些預備竄改、有些預備銷毀。為了不讓納粹有機會銷毀或竄改重要史料,有些詩人在被奴役期間設法偷出部分書籍,但大部分書籍仍被納粹沒收秘藏。

更可怕是,納粹戰敗後,當年被納粹偷走的書籍散落到各地的公共圖書館。Anders Rydell為了追蹤這些散落各地的書籍,從英國到俄羅斯、從希臘到立陶宛,走訪各地圖書館並訪問圖書館人員。他發現歐洲許多圖書館裡目前仍存有當年納粹掠奪的書籍,以柏林中央圖書館來說,圖書館員確認館內至少存放有多達二十五萬本當年納粹掠奪的書籍,這些被偷來的書應當要物歸原主,只是在戰後七十五年,想找到當年的主人恐怕相當困難,許多人已在猶太大屠殺中死亡,有些人則為躲避殺害,以各種隱姓埋名的方式逃離。根據Anders Rydell的訪談,柏林中央圖書館目前將書籍還給原主後代的數量,仍只有非常小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