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法院宣判:與台斷交的非洲兩國,需連本帶利償還2.1億美元貸款

美國法院宣判:與台斷交的非洲兩國,需連本帶利償還2.1億美元貸款
Photo Credit: Reuters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其實輸出入銀行早在2015年12月就開始打官司,法官在今年1月針對剛果民主共和國和中非共和國的求償案,作出了有利我們的判決。

(中央社)

法庭文件顯示,台灣的「中國輸出入銀行」控告兩個非洲國家積欠2.12億美元(約新台幣64億元)貸款未還,已經打贏官司,還對第三個國家提告,這對與台灣斷交轉而承認中國的國家可能是個警訊。

路透社獨家報導,中華民國國營輸出入銀行是在美國地方法院提告,對象是非洲的幾內亞比索、中非共和國和剛果民主共和國,求償標的包括未償還貸款與利息,金額至少2.61億美元。

其中向幾內亞比索求償的案件尚待審理,但另兩起官司輸出入銀行已經勝訴。

輸出入銀行副總經理兼發言人廖政聰告訴路透社:「我們認為這是一起商業貸款案件。」他表示,輸出入銀行承作的大都是國際性貸款,而且大都獲得償還。

他說:「通常會經過長期協商。若還是找不到辦法,我們只得透過法律程序確保債權。」

不過,分析家表示,隸屬財政部的輸出入銀行採取這種法律行動,可能成為一項警訊,讓友邦知道轉而與中國建交得要付出代價。

台灣的外交部表示,因為事涉商業性貸款,不便發表評論。幾內亞比索官員表示,政府承諾會依法回應,而中非共和國和剛果民主共和國的官員都未回應記者詢問。

美國華府智庫大西洋理事會(Atlantic Council)專家曼寧(Robert Manning)表示:「台灣要求變心的國家還錢,並不令人意外。」

根據路透社所見文件,向紐約州地方法院提出的所有求償案都可以追溯到1990年代初期,這些向台灣貸款的國家未能償還任何本金和大部分的利息。

根據這些資料,輸出入銀行是在2015年12月之後開始打這些官司。法官今年1月針對對剛果民主共和國和中非共和國的求償案作出有利輸出入銀行的判決,金額分別為5,730萬美元和1.55億美元。目前還不清楚這兩個國家將如何解決。

輸出入銀行去年6月再控告幾內亞比索,求償4,920萬美元,金額相當該國上一年度預算的將近1/5。根據本月提出的一項備忘錄,幾內亞比索主張此案已過追訴期,而官員受訪時表示,希望此案能在今年底解決。

東森報導,我國與幾內亞比索在1990年到1998年有邦交關係,該國在1998年4月23日和與中國簽署《復交公報》,我隔天宣布斷交;我國與中非共和國在1962年到1998年有邦交,該國於1998年第三度於我斷交;我國與剛果民主共和國在1960年至1973年有邦交。

三立報導,其實輸出入銀行早在2015年12月就開始打官司,法官在今年1月針對剛果民主共和國和中非共和國的求償案,作出了有利我們的判決,不過,目前還不清楚這兩個國家將如何解決,但有分析師說這可能成為一項警訊,讓友邦知道,轉而與中國建交得要付出代價。

中時報導,美國大西洋理事會(Atlantic Council)智庫國安資深專員曼寧(Robert Manning)表示,「台灣要求變心國家還錢,這並不讓人驚訝」;他說,蔡英文去年當選台灣總統後,和中國關係出現新的緊張。曼寧說,台灣拿回錢「在很大程度上是有一點報復」。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