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水不落外人田:來看看國際組織如何讓水資源回收再利用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在全球人口快速成長的同時,水資源的需求量也與日俱增,在面對水資源逐漸稀缺的當下,除了節約用水之外,如何將廢水再利用,也是一大課題。
為了喚起大眾對於水資源的重視,聯合國自1993年起將3月22日訂為聯合國世界水資源日(World Water Day),並針對每年所面臨的重大挑戰訂定主題,今年的主題為「為什麼要浪費水?(Why waste water?)」,並藉此一語雙關討論廢水(wastewater)問題對全球水資源的重要性。
同時,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主導的「世界水資源評估計畫(World Water Assessment Programme)」也於世界水資源日當天,發布《2017年世界水資源開發報告》(World Water Development Report, WWDR),該報告以「廢水:未利用的資源」(Wastewater: The Untapped Resource)為主題,強調目前許多政府和決策者只關注淨水供應所面臨的挑戰,尤其是水資源匱乏的問題,但卻忽略了與用水之後密切相關的廢水治理工作。
針對當前水資源的使用狀況,聯合國水資源組織(UN-Water)主席萊德(Guy Ryder)表示,「我們每一次的用水都會產生廢水,其中高達80%的比例是直接流入排水溝,而非重新再利用。在開發中國家更有超過90%的廢水在未經處理的情況下,被排入河川、湖泊及海域。」這代表著我們不只正在對環境造成汙染,更糟蹋了對全人類存續而言大有助益的好資源。
世界水資源評估計畫主任烏蘭布魯克(Stefan Uhlenbrook)則指出,未經處理的廢水含有大量碳氫化合物和氮、磷、鉀等養分,直接排入水體將使淡水和海洋優氧化的情形更加嚴重。據統計,全球已有24萬5千平方公里(約為一個英國國土面積)的海洋生態受到影響。
全球廢水回收率仍待提升
在全球人口快速成長的同時,水資源的需求量也與日俱增,根據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ECD)的預估,全世界對於水資源的需求量在2050年將較目前增加55%。在面對水資源逐漸稀缺的當下,除了節約用水之外,如何將廢水再利用,也是一大課題,根據統計光是全球所有城市每年產生的生活廢水便多達33萬公噸,倘若全數都經過回收再利用的處理過程,將可再灌溉4千萬公頃的土地,或產生足以供應1.3億戶家庭用電的沼氣。若再針對這些廢水的含氮量和含磷量進行檢測,更相當於每年全球農業四分之一的肥料施量。
然而,各國在處理工業和城市廢水所具備的能力不一,須視個別財政狀況而定。平均而言,高收入國家可處理約70%的廢水,而在中上收入國家便大幅下降至38%,在中低收入國家則降低到28%,在低收入國家更只有8%的廢水經過初步的處理,因此希望透過今年水資源日的主題,喚起全球對於廢水議題的重視。
尤其是在2015年聯合國宣佈17項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中,第六項目標中也明確指出,在2030年以前,要將未經處理的廢水比例減少一半。

國際組織分進合擊協助廢水處理
為達成永續發展目標,同時增進人類用水健康,國際組織亦針對目標國執行與水資源相關的援助計畫。以世界銀行(World Bank, WB)於2017年分別在中國江西鄱陽湖和越南胡志明市西貢河執行的兩個計畫為例,此二地區的工廠及民眾多年來因缺乏環保意識,直接排放未經處理的廢水,對其沿岸居民的身體造成不可逆的傷害,世銀為協助減少水污染並加強水環境的管理,提供貸款與當地公私部門合作,以解決廢水處理系統等基礎建設投資不足的問題。
而歐洲復興開發銀行(European Bank for Re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EBRD)在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水資源的援助計畫,則是協助該國比耶利納市(Bijeljina)翻新該市不敷使用的供水與廢水處理系統。
國合會輸出臺灣經驗援助友邦
做為台灣專業援外執行機構的國合會,在過去及目前所執行的多項計畫中,也有許多與水資源以及廢水再利用相關,透過技術合作或是投(融)資的方式,協助我國友好國家改善供水及廢水處理等相關基礎建設。
以供水計畫為例,國合會曾於2012年至2014年在海地執行「海地新希望村供水計畫」,計畫完成後為當地居民節省大量的取水時間,並因灌溉系統的完工,讓當地的農作產量隨之提升,不僅解決居民的糧食問題,同時增加其收入所得。國合會也曾於2003年至2009年與南部非洲開發銀行(DBSA)合作,參與「烏蘇杜河下游小農灌溉計畫(LUSIP)」第一階段水壩工程之共同融資,以解決史國東南部旱區之農業灌溉及居民用水問題。
而在廢水處理等相關基礎建設部分,國合會曾於2014年至2015年與美慈組織(Mercy Corps)共同執行「北約旦水井修復計畫」,協助該地區修復因大量敘利亞難民湧入而不敷使用的供水及廢水處理系統。
另外,在國合會與馬紹爾群島於2015年開始合作推動的「馬紹爾群島畜牧計畫」中,我國技術團導入臺灣所採用的生態循環利用觀念,強調利用水生植物將養豬場廢水的有機物吸收後再排入河川,以避免污染當地地下水質,同時將畜養過程中所產生的豬隻固、液體排泄物妥善處理,製造成有用的堆肥,以提供當地蔬果生長所需肥料,落實物質之循環利用。而運用我國生態循環飼養技術的蘿拉農場(Laura farm)現代化豬舍,也於2016年12月16日正式啟用。這種循環經濟概念的運用,除了使脆弱小島國家能夠兼顧農業發展與環境生態,也確實呼應了今年世界水資源日所關注的主題,將有限的廢水資源做最有效之利用。
Tags:
休閒路跑最佳拍檔!跑步教練的百搭經典推薦──adidas史上最輕Ultraboost Light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adidas推出經典跑鞋Ultraboost Light,將品牌經典BOOST中底科技再進化。本次邀請專業跑步教練實穿評測、細緻分析,帶您深入認識BOOST能量膠囊與各種跑鞋科技如何引爆能量,賦予它極致緩震性、舒適度與腳感回饋。
現代社會中,養成運動習慣、追求健康永續的生活,已成為許多人理想生活的想像。若仔細觀察,當清晨太陽沿著建築稜線緩緩升起,就能看見不少人換上輕便服裝,在健身房、公園或是馬路上,展開屬於自己的慢跑行程。不過,隨著越來越多人加入跑步運動的行列,網路上也越來越多關於「怎麼挑選適合自己的跑鞋」的討論。看著市面上從品牌、機能到產品定位琳瑯滿目的跑鞋產品,隨便一數都可以區分出十幾種類別,細緻的產品分類也反應出跑鞋多樣的使用情境。究竟跑步入門的初學者在選擇跑鞋時需要注意哪些部份呢?
談到跑鞋的挑選,這次我們邀請曾帶領過上千位跑步學員的跑團教練梁哲睿(Jerry),來和大家分享挑選時的細節與觀念,「不過就跑步入門者而言,從外型是否對眼、機能泛用與否,其實就能夠挑選出一雙適合於日常、運動場景來回轉換的全方位跑鞋。」哲睿教練說。這次,教練將從他多年的經驗出發,分別從中底科技、跑鞋性能、應用情景等不同角度,為大家體驗評測近期由adidas推出的經典跑鞋──史上最輕的Ultraboost Light!

BOOST科技10週年:承襲經典再「勁」化
「你實際上手,第一個感覺是變輕了。」哲睿教練說。Ultraboost Light不只是歷代Ultraboost中最輕的一雙,也是adidas十年來各項跑鞋科技的心血結晶;其中,一顆顆酷似保麗龍的能量膠囊「BOOST顆粒」,更在這一代迎來輕量、回彈的全方位突破。關於BOOST科技的發展歷史與創新效能,這篇讓你一圖看懂adidas Ultraboost Light打造輕盈腳感的秘密,可以讓大家更深入了解BOOST科技的迭代歷程。
話說回來,10週年的「Light BOOST」技術到底多厲害?首先得從Ultraboost系列的中底談起。「從Ultraboost 21開始,它就變成這種超胖的加厚中底。」哲睿教練分析,「BOOST顆粒增量加厚有效提升了腳掌落地後的緩震與支撐性能,但也讓整體跑鞋的重量及存在感受到不小影響。」不過,這一代的Light BOOST減輕了30%的重量,讓Ultraboost Light同時保留極厚中底的Q彈效能,又不會造成雙腳的負擔,大幅降低長跑後期跑鞋的存在感,讓跑者能更加專注於步伐、配速與呼吸節奏,提升非常有感。
另一方面,Ultraboost Light和過去Ultraboost系列強調緩震和舒適有些不同,Light BOOST技術在輕量化的同時還提升了4%的回彈性,明顯提升中底回彈的推進效果,就像在緩震的同時稍稍推你一把,讓腳跟有種被「往前帶動」的循環感受。再搭配使用Primekint+技術針織的細緻鞋面,整體跑動的腳感不只極度貼合腳背,更舒適包覆所有種類的腳板輪廓,創造輕盈穿戴感與傑出的緩震、回彈效果。

經典就是無畏挑戰:細數Ultraboost Light細節表現
除了中底技術的進化,Ultraboost Light在輔助機能方面也透過其他項目的突破,證明了它作為經典跑鞋的底氣。首先,adidas更新了鞋底上的L.E.P.抗扭系統,將原先放置於中底內層的彈性塑膠片由X型轉為U型,連貫落腳後的支撐性與回彈力道;接著,再透過「船型」的外觀設計,仿造船底圓弧狀的力學設計製作鞋底,讓外觀顯得圓潤討喜,還能藉由鞋型的自然滾動,提供跑者下一步的推進感,讓跑者不需要為穩定腳踝而分心,踩穩漫漫長路上的每一步。

這一代Ultraboost Light依然使用Continental™馬牌橡膠作為大底材質,並透過豆莢式的重點貼法,針對雙腳離地之前實際使用到的摩擦點加強。如此一來,既能減輕整體重量、又能維持跑動時前掌的抓地力,維持與前代相同的推進效果,並達到整體輕量化的目標。

應用場景隨心所欲:亮色搭配、低調穿搭都適合
挑選跑鞋重要的可不只是性能,還有一個生活層面的喜好考量──外觀。「因為外觀會很直接的決定,我會不會想要這雙鞋。」哲睿教練說。無論鞋子的性能再好,如果跑鞋外型本身不對眼,不管功能性再好,還是有很高的機率在挑選跑鞋時被排除──因為就是不喜歡嘛。
但說到這裡,我想熟悉adidas的鞋友們可以肯定地說,Ultraboost系列的鞋款不太會在這關敗下陣來。除了圓潤討喜的鞋型以外,配色也是Ultraboost Light最吸睛的亮點。
這次Ultraboost Light推出多款配色,其中主打色款「活力紅」以高亮度的白橘配色亮相,非常適合作為平常休閒穿搭的單品搭配,增加整體穿著層次感;或是像經典純色系鞋款,adidas也別具匠心加入螢光色點綴,讓本來低調的外觀多了些亮點。
「我常常裡面穿一些運動用的機能服飾,外面就是一般日常穿的衣服,鞋子就搭配它,這樣不只上下班切換方便,而且它也像是你穿搭的第二主角,既不會給別人『你是來運動』的休閒印象,也不會過度正式而失去骨子裡身為跑者的運動氣質。」哲睿教練分享。

極輕超彈、舒適無感,適合休閒入門跑者
「一雙好的跑鞋應該會幫助你、輔助你,讓跑者只需專注在這一步和下一步上面。」這是哲睿教練認為一雙「好的跑鞋」所應具備的條件。當我們將這些條件對應在Ultraboost Light上,便會發現無論緩震、包覆、輕量化及推進感受等,它都有滿全面的平衡性;甚至其亮眼的外型及應用場景的多元性,還為它增添許多便利之處,不只可以搭配日常穿搭,也可以拿來作輕度訓練,提供支撐、推進、抗扭轉等性能支持,滿足種種跑步運動所重視的訴求。
訪談最後,哲睿教練再一次細數Ultraboost Light的超強「輕」功:
- 單位密度減輕30%的Light BOOST顆粒帶來前所未有的輕盈腳感。
- 跑鞋科技革新減少10%的碳足跡,讓Ultraboost Light成為減輕地球負擔的環保跑鞋。
- 外型時尚亮眼、配色活潑吸睛,情境切換隨心所欲。
- 重量輕盈、支撐穩定、抗扭回彈,泛用性能適合剛接觸跑步,或是想入門的跑者。
「如果今天你只有一雙鞋的預算,我推薦這雙鞋子,它的泛用性對跑步入門者而言就是非常好的選擇。」哲睿教練誠懇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