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只考慮3天即轟炸敍利亞,背後兩大實際原因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川普只用了大約3天時間,便由譴責敍利亞政府使用化武傷害平民,到下令轟炸敍國空軍基地,社會有不少揣測和議論,究竟如此突發事件應如何解讀?作者透過美國內外因素,加以剖析。
這次敍利亞毒氣事件,並不是2013年的「翻版」
川普只用了大約3天時間,便由譴責敍利亞政府在4月4日以化學武器,傷害伊德利卜省汗舍孔鎮(Khan Sheikhoun)平民,到不久前下令發射近60枚戰斧巡航導彈,轟炸敍沙耶特(Shayrat)空軍基地。
川普對外說的理由很簡單,就是阿薩德政府以化武傷害平民,已超越了許多底線。的確,這次毒氣事件,遠沒有2013年發生在敍利亞大馬士革的化武襲擊那麼「羅生門」,那次消息首先由敍國反對派傳出,隨後美國聲稱情報確實,而俄羅斯指美國根本沒有確實證據,反而提出是敍利亞反對派所為。
至於這次毒氣事件,敍利亞政府雖然完全否認牽涉事件,但俄羅斯坦言敍國有轟炸謝洪鎮的軍火庫,由於內裡有化武及後有毒氣釋出。那麼,這次至少連俄羅斯也無法否認敍國是始作俑者。
川普策劃事件,布局全為「川習會」?
這數十枚導彈不但惹來國際猜想美國會否升級戰爭,而坊間亦流傳一種說法,指川普「精心策劃」這次行動,預早在「川普、習近平會面」(川習會)期間安排,用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轟炸敍國,美國便可隨軍事行動提升外交氣勢,又可強化川普早前指「中國如不合作,美國會單獨解決北韓問題」的論調,使中國不得不考慮就此主動合作。從而斷定今次事件跟2013年類似,透過背後支持反對阿薩德派系,自製毒氣襲擊,把罪名套在敍國身上隨即開戰。
面對這些說法,我們可以再次透過「比較理據」看說法的可靠程度。若以「川習會」跟敍利亞化武事件扯上關係,完全風馬牛不相及,一方面俄羅斯證實了敍國有空襲行動,意外釋出了毒氣,即敍國與事件有關;另外,敍國僅僅表示不會使用化武,說法沒有撇除事件與政府毫無關係,只是強調沒有直接使用化武攻擊平民和恐怖分子。
既然如此,美國一直以來針對敍利亞阿薩德什葉派政權,長期令敍國非常不滿,怎會為了「川習會」,配合川普向中國施壓處理北韓問題,敍、美一起促成毒氣事件,然後又承受美軍轟炸自己的軍事基地?可見,這種說法難以自圓其說。
轟炸過後,川普指這僅是「一次」軍事行動,無意升級為大型戰爭,意思是他據《戰爭權力法》,無意讓美國「參與任何為期超過60天或以上的軍事行動」,故此不必獲得國會批准,迅速行事。問題來了,如果事件跟「川習會」無關,怎解釋川普如此急進轟炸敍國?
川普迅速批准軍事行動,有 「先安內」的重大理由
實際上,川普此舉無論對內對外,有其他更「隱密」的理由作迅速軍事行動。對內方面,其一,是要化解他勾結俄羅斯的指控。
因早前川普內閣團隊被揭與俄羅斯關係密切,甚至使國家安全顧問弗林受質疑之下請辭。一星期前,美國眾議院情報委員會主席努尼斯,被指「出口術」(按:指限於口說而不打算付諸行動)維護川普,他向傳媒簡單確認「川普在大選期間沒有與俄羅斯聯繫」,然而他的公正性備受質疑,並需要接受調查,此期間,他表示不會參與「有關俄羅斯涉嫌干預(美國)大選調查」。
除了維護川普之外,努尼斯上月底亦曾託發言人表示,聲稱收到情報,指歐巴馬政府在監聽外國人員的同時也有監聽川普,事件愈演愈烈,也動搖人們對努尼斯言論的信任。
其二, 此舉有助疏導社會對川普的不滿,間接轉移視線。川普新任總統不久,挑起多處火頭,尤其他設「嚴格限制7國民眾入境」禁令,惹來公怒之餘,署理司法部長耶茨(Sally Yates)因抵制禁令被革職,此後,社會湧現評論如何合力施壓,以「彈劾」及各種手段迫使川普下台,甚至連喬治城大學法律系教授布魯克斯(Rosa Brooks)也參與討論,探討縮短川普任期的可行性。這段日子令人猜測會否大大動搖了共和黨內川普的支持度,最終促成其事。
川普「輕俄重中」,外交手法見心思
對於川普的「現實政治」(Realpolitik)來說,透過極速軍事行動,以實際姿態穩住上述動搖他總統位置的兩項不安因素,相比他聲稱為敍利亞平民伸張正義,指化武攻擊違反他的底線等「冠冕堂皇」之說,更能解釋他這次迅雷不及掩耳的軍事行動。
對外方面,川普亦可測試俄羅斯及中國的反應,事件中,他完全漠視俄羅斯的立場,結果俄只好向聯合國安理會提出不滿,初步揭穿了俄羅斯的國際實力;其次,雖然事件跟外交震懾中國及處理北韓事件無關,但川普也可表示他對中國的重視程度,漠視俄羅斯,卻直接向習近平為事件溝通,如有問題可親身即時緩和解說。最終,這次會面川普亦接受習近平邀請訪華,雙方關係未見因事件緊張。
綜觀不同理據,川普處理事件「安內」的因素凌駕一切,若連跟俄羅斯勾結也未能好好解嘲,被美國社會合力推他下台,相比為了抓緊機會震懾習近平,前者重要且實際得多。
延伸閱讀:都誤解了!這才是特朗普 他將如何看待中國?亞洲怎麼樣?
參考資料
- 敘利亞化武攻擊造成逾80人死(now新聞)
- 俄疑轉移視線 指敍利亞空襲毒氣軍火庫(東方)
- 回應敘利亞毒氣攻擊事件,美軍向敘政府空軍基地發射近60枚戰斧導彈(端傳媒)
- 2013年敍利亞化學武器襲擊事件(維基百科)
- 【習特會】特朗普接受習近平邀請 將在今年內中國進行訪問(香港01)
- 努涅斯:特朗普陣營沒與俄合謀干預選舉(now新聞)
- 【特朗普開戰】敍利亞︰美導彈襲擊是「侵略」 美方︰特朗普下令攻擊(蘋果日報)
- 轟炸敍利亞 特朗普當面告知習近平(東方)
- 特朗普炒異見官員 彈劾聲漲 學者:制衡還看共和黨(明報)
- 白宮:介入利比亞無需國會批准(BBC)
核稿編輯:歐嘉俊
加熱加味菸成菸害防制破口?菸防團體與立委籲伸張程序正義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各界期待的菸害防治法新法上路,其主要目的是禁電子煙和納管加熱菸,以保障國人身心健康。然而,在新法實施兩個月後,其是否有效執行、法規是否存在漏洞,以及政府的風險評估機制是否準備好了等問題,都遭到反菸團體及立委的質疑。
5月31日將迎來世界無菸日,而台灣菸害防制法新法甫於今年3月22日上路施行,正式禁止電子煙與未經指定菸品健康風險評估審查之加熱菸。新法迄今推動超過2個月,爭議卻不斷,不只跨黨派立委、民間菸害防制聯盟及家長與教育團體等,皆質疑為何違法新興菸品仍在實體與網路商店上隨處可見,就連國健署也於日前坦承,違規件數並未因新法上路而明確下降,且稽查懲處對象有相當高比例是未成年人。此外,儘管違法攜帶加熱菸入境最高可罰500萬元,關務署卻發現走私情形異常熱絡,光今年1到4月海關就一共查獲違法菸品1055件,也逼得國健署不斷呼籲民眾不要以身試法。
但這些亂象並非就地合法就能解決,民間菸防團體直言,加味菸禁令至今不見蹤影,以及國健署審查指定菸品之辦法名稱具誤導性、亦無明確機制,皆讓人懷疑本應保障國人,特別是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新法,是否真能達到修法初衷、落實執法?立委們也表達擔憂,認為違法菸品四處流竄,國健署與地方衛生局是否有稽查人力與資源不足,導致取締準則混亂的情形發生?
因此董氏基金會、台灣菸害防制暨戒菸衛教學會、愛兒親師家長協會、全國家長會長會長聯盟等「台灣拒菸聯盟」團體代表,日前出席國民黨立委林為洲召開的「亂象頻傳?法規漏洞?審查黑箱?拒絕護航加熱菸成『健康菸』」記者會,即提出請求衛環委員會吳玉琴、邱泰源兩位召委,將已經公告的加熱菸上市評估辦法備查案排入審查,才有機會為守護台灣年輕人的健康進行亡羊補牢、並立即公告實施加味菸禁止條例等訴求。
新興菸品違法交易頻傳?家長團體:稽查成效不彰,罔顧青少年健康
在落實執法方面,立委林為洲指出,現行法規中明確規範,任何未經健康風險評估的產品都屬於違法,不能進行銷售或宣傳。然而,目前政府的取締行動僅止於象徵性地針對幾個大型網路平台。台灣拒菸聯盟指出,目前在實體店、代購網站及個人平台等處,依然可以看到相當熱絡的違法電子煙與加熱菸交易。
全國家長會長聯盟理事長黃正銘表示:「人力不足,是導致取締與稽查成效不彰的原因之一,建議可考慮採用鼓勵民眾檢舉的方法,例如給予檢舉獎金,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相信全民都會願意一起為防止電子煙違法交易、保護我們的青少年而努力。」時代力量立委陳椒華則認為,既然新興菸品管理現在依法有據,問題就落在國健署是否嚴格執法?鑒於新興菸品使用者以年輕族群為大宗,是否有與教育部、學校攜手合作,落實新興菸品菸害防制的教育宣傳?
加味菸禁令為菸商預留漏洞?立委、民團齊聲呼籲國健署應清楚說明
反菸團體抨擊國健署為開放加熱菸,不只使用嚴重誤導性的「健康風險評估審查」一詞,連在禁止加味菸上,也僅禁止花香、果香、巧克力、薄荷等四種口味,但根據國健署在108年公布的資料指出,菸商申請菸品添加口味已達1200餘種。對此,立委林為洲質疑是否為菸商預留漏洞?台灣拒菸聯盟也質疑,為何加味菸禁令特別給予業者18個月的緩衝期,明顯有別於母法規定,有違反程序正義之嫌。
林為洲也在記者會上點出,新興菸品最吸引年輕族群的地方,就是口味新穎,現在國健署說加熱菸已可送指定菸品風險評估審查,又遲遲不肯公告加味菸禁令,是不是要讓加熱菸的加味菸彈有可趁之機?他呼籲國健署應明確承諾,加味菸禁令公布前或公布後的緩衝期間,都拒審加味加熱菸彈。陳椒華在受訪時則表示,國健署應該檢討為何加味菸緩衝期一事,受到各方反彈?堅持18個月,是有什麼特別考量?為什麼不能跟菸品包裝警示圖文的緩衝期一樣,公告後1年上路?她表示將去文國健署,要求說明。

菸防法配套尚不齊備,有賴社會大眾、菸防團體、立院共同監督
菸防團體不只擔憂指定菸品的風險評估審查不完備,黃正銘理事長更在記者會中強調,早已多次要求中央一定要盡快啟動新興菸品的吸菸行為及公共衛生影響之本土研究與追蹤資料,但至今仍未收到任何回應,讓人相當憂心。立委陳椒華也認為,既然決定開放加熱菸,政府應該積極投入相關研究,以利進行指定菸品的風險評估,建議衛福部可以和國衛院展開研究計畫的合作。
菸防法既已上路,又該如何監督?反菸團體認為,立委們可依據立院職權行使法,將有違反或牴觸法律規定疑慮的指定菸品審查辦法,由立院備審改為送交衛環委員會審查,而非便宜行事、讓漏洞百出的制度默默運行下去。針對爭議法規、行政命令,台灣過去就有類似做法,像是2020年開放萊豬的行政命令,就由備審改為朝野聯席審查、2022年兵役延長案,也有由從查照改為審查的呼聲。
身為時代力量立院黨團副總召的陳椒華也提到,近期的再生醫療法,也是因為醫療改革、病友權益團體、醫學法規學界、在野黨團齊聲表達疑慮,才讓政府暫緩表決,顯見法律就算通過,不代表社會各界就應停止關注議題。她很感謝民團一直代替國健署來謹慎把關菸防法,時代力量也會持續關心執法情形,並要求衛福部建置菸品相關之流行病學調查資料庫。她認為,「只有當民眾真正理解菸品對健康的危害,我們才能從源頭降低國人對菸的需求,從而達到防治菸害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