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種出讓人信賴的農作物!」台大碩士挑戰高難度「無毒小番茄」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在我眼中,為了種出讓人民信賴的農作物而努力著的老師與學長姐們,就像是英雄!而我也希望自己能成為像他們這樣的人。
「我想種出讓人信賴的農作物!」在高雄旗山一片番茄田旁,一個大男孩傻笑著說出這句話。
他是劉育昌,才剛從台大園藝研究所畢業不到一年,已經擁有屬於自己的一塊田,身旁的親朋好友都叫他憨鴨仔,因為他傻卻有著無人能敵的衝勁。去年9月揹著家當獨自南下闖蕩的他,曾違逆父母對他考公務員的期待,還選擇了一條不好走的路:無農藥栽培。
他用自己的一股傻勁與拚勁,慢慢告訴我他的故事……
(以下為劉育昌親自口述)
填大學志願時,才想起自己最愛的是園藝
從小,在台灣教育體系之下,我與大部分的學生一樣,一路念到高中畢業,升大學時沒有想過自己要做甚麼。只好在填志願時回想自己過去的生活,小時候很喜歡接觸到花花草草的東西,記得那時最喜歡自然科學這門課,老師教導我們種綠豆,那時覺得躺在白色棉花裡的綠豆很可愛,最神奇的是牠們竟然會從一顆硬硬的豆子發芽成一株株翠綠的小豆苗,這項實驗便在我心裡種下了喜愛務農的小小幼苗。
回想起兒提時光,總喜歡往學校後山跑,找植物來研究、觀察,記憶中最喜歡摘鳳仙花的種子,當作毛毛蟲來捉弄同學。而我在家中也會種植小花小草,不僅美化庭院,也可以讓我的心情得到抒發。於是我的大學便毅然決然地填了園藝系,而我很幸運地順利考上,而家人也都表示支持,讓我可以照著自己的興趣走。

「園藝所學,最終還是回歸土壤。」我確定了畢業後想要從農的決心
在大一一進去時,並沒有特別想過未來要做甚麼,一直到大二那年,我讀了一篇文獻,裡面寫道:「園藝所學,最終還是回歸土壤。」
這篇文獻引起了我對作物的極大興趣和想法,園藝系所學的知識和技術最後還是要種出來才能實踐驗證,而這也確定了我未來畢業後想要從農的決心。

在學校的某一日,老師們在課堂上談到有機農業,甚至還拿出畢業學長姊從農的農產品,在課堂上展示,並說:「種出讓人信賴的農作物,才是農業技術的核心精神!」這段話深深地震撼了我的心。
老師們在課堂上很開心地甩著那串暗紫色的葡萄,它一顆都沒有掉下來,並且在大家面前摘下來說:「這個是絕對安全無毒的。」接著便直接把它往嘴巴裏面塞,吃給大家看。也因為這樣,我想從事無農藥栽培的決心又更強烈了。
在我眼中,為了種出讓人民信賴的農作物而努力著的老師與學長姐們,就像是英雄!而我也希望自己能成為像他們這樣的人。

向家人宣告從農的決心 但爸媽希望我能專心考公務員…
雖然台灣的園藝教育有讓學生學習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但大部分都在課堂與實驗室進行,不過還是會覺得農業要回歸田野比較有真實感。所以當我研究所一畢業時,就與家人宣布自己想要從農的決心。
沒想到這一說,不得了了,「都念到研究所畢業了,就算不是走學術方面當學者,也應該要好好考試,考個不錯的公職呀!」爸媽是這樣說的。
但因為爸媽都是屬於性格溫和的人,雖然嘴巴上這樣說,內心還是尊重我的選擇,即便他們總是對哥哥發牢騷:我還是覺得弟弟(我)應該去考個公職比較好。
而從我下定決心到實際行動,這一路上幸虧有哥哥的支持,除了在精神上給予我鼓勵以外,也努力地說服爸媽,讓我可以專心無後顧之憂地做自己想做的事。

捨棄多年所學,毅然決然加入無農藥栽培行列
其實學長姐與同學們都很替我擔心,讀我們這個科系,跳槽、轉換跑道的人很多,算一算畢業後實際從事農業的人不到三成,而我又堅持要無農藥栽培。
要農業科系的學生從事無農藥栽培,其實是很掙扎的轉變。因為台灣的園藝系所學所做,多半為灑農藥模式,是台灣99%農田的慣用模式,也是多數農業老師畢生所學的精華,要捨棄多年來的所學,必須要有強大的決心。

下定決心後,我跨出了第一步:找土地!但我的找地之路並不太順遂,原本與好友一起在高雄找了塊地,但地主臨時反悔,我與好友在高雄茫茫然不知道該怎麼辦時,向一位在高雄種火龍果的學長求助,學長有義氣地立刻幫忙在旗山找了塊一分多的地。
就這樣,2013年7月,我在高雄租地、租屋,開始了無農藥栽培之路。
一開始光是整地就花費了許多支出,我把從小到大存的壓歲錢、零用錢,以及醫療保險費的理賠金都砸下去了。那時選擇了正處產季的小番茄來種植,一般番茄種植採用網室或溫室,但光是網室的支架,在我的土地上花費至少要二十萬元!
於是我想辦法自製了「番茄爬爬網」、「防鳥來吃網」兩層網子,找朋友與家人來幫忙搭設,最後只花了兩萬元,卻也達到不錯的效果。

初出茅廬,倔強的我反而選了最難種的小番茄來挑戰
很多人問我:選擇種番茄是因為門檻比較低嗎?其實剛好相反,種番茄這門技術並不簡單,小番茄的品種雖然豐富,但大部分都會灑很多農藥,但或許是因為初出茅廬,個性比較倔強,也或許是研究生的天性,事情會選擇最難的來挑戰,所以剛入行的我,反而選擇了小番茄這項艱鉅的任務來試。

大家都很好奇,無農藥栽培執行上的困難是甚麼?種植時通常會遇到兩種:蟲害與病害。
番茄本身並不怕蟲害,但是很害怕病害,一旦遇到系統性病害,被感染之後真的無能為力,唯有不斷的嘗試、實驗、檢討,才能一一地想出解決辦法,過程甚為辛苦,但我想這也是我可以利用所學來解決的問題。
為了環境生態,堅持無農藥栽培!家人看到了我的決心,也漸漸由反對轉為支持
當然也有許多人問:為什麼對於無農藥栽培這麼堅持?
在台灣,現有的消費習慣讓農民們不得不使用農藥來維持農產品的美觀,所以有時堅持無農藥栽培的農民,會因為這樣導致收入變差。但因為對環境和生態的熱愛,我們咬牙苦撐,堅持不去使用農藥,希望透過自己的力量,讓人們注意到農業與環境生態平衡的重要。
Tags:
一圖看懂——讓專業的來,居家照顧服務員都在忙什麼?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長照服務成為承擔社會需求的重要支柱,專業的居家服務員,開始走進長者的生活中,提供基本的日常照顧,包括沐浴、準備餐食、家務等等。不僅提供了必要的支持,更盡可能確保長者的每一天,都是舒適而有尊嚴的。那麼,在居家服務員所提供的服務中,包括了哪些項目,又有什麼樣專業的眉角呢?一起來認識一下吧!
隨著時間的推進,所謂的「高齡化」、「少子化」社會,已經從一個社會學名詞,成為我們的日常。根據內政部統計,2017年起,台灣的老年人口比例正式超過了14%,今年老人人數則已超過425萬,預計到2025年,每五位居民中,就將有一位是65歲以上的長者。這不僅是一個數字上的變化,更是對我們社會結構和價值觀的挑戰。
在這樣的變遷中,其實許多長者都有一個共同的願望——能夠在自己熟悉的家中,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生活。然而,面對快速變化的社會和家庭結構,這樣的願望似乎越來越難達成。取而代之的,是長者們必須獨居,或與同樣年長的配偶互相照顧的現實。因此,長照服務成為承擔這些社會需求的重要支柱,專業的居家服務員,開始走進長者的生活中,提供基本的日常照顧,包括沐浴、準備餐食、家務等等。不僅提供了必要的支持,更盡可能確保長者的每一天,都是舒適而有尊嚴的。
那麼,在居家服務員所提供的服務中,包括了哪些項目,又有什麼樣專業的眉角呢?一起來認識一下吧!

1. 備餐服務、協助進食:
服務內容:依照長輩的需求、營養狀況和牙口狀況準備餐點及協助進食。
眉角:如果長輩牙口較不好,居服員會將餐食煮得較軟或打成泥、剪碎, 讓長輩容易進食。若長輩排斥泥狀食物,則將豆類或穀物類食物打成稀狀,讓長輩直接飲用。需要依照長輩的吞嚥能力,準備合適的餐具。一般會建議長輩自主進食,若需要由居服員協助,則必須注意餵食的速度及進食速度。但不管長輩是否可自行進食,居服員皆需要請長輩張口確認是否食物皆已吞嚥完畢,避免長輩因為食物留在口中而嗆到,發生危險。
2. 沐浴服務:
服務內容:協助長輩穿脫衣服、進行沐浴。
眉角:沐浴的過程需要注意水溫,以手臂內側測量溫度是否適中。須注意避免水流到眼睛。沐浴的過程會坐在馬桶或是便墊盆椅上,若長輩仍有行走能力或手部功能,居服員會鼓勵長輩自己清洗正面,背面由居服員協助,以維持長輩的生活機能,延緩退化。在沐浴的過程中,居服員須注意長輩的隱私,但也同時必須注意通風,避免室內太悶導致長輩或居服員昏倒。
3. 陪同外出、陪同就醫、採購:
服務內容:許多個案因身體狀況較難獨自外出,因此居服工作中陪同外出散步或就醫、協助個案採購日用品都是很重要的服務,攙扶步伐不穩的長輩到外面散步運動,或是為長輩採買衛生紙、洗髮精等日常用品,讓他們可以生活地更加舒適。
4. 基本日常照顧:
服務內容:協助長輩翻身、移位、修剪指甲、協助上下床、刷牙洗臉、協助換尿布等基本日常照顧。
眉角:在進行任何活動前,確保環境安全,無滑倒或絆倒的風險。使用適當的輔助工具和技巧,來避免造成長輩或照顧者的傷害。注意個人和環境衛生,以防止感染。考慮長輩的健康狀況和特定需求,並根據這些需求調整照顧方法。在進行照顧時尊重長輩的隱私和尊嚴。
除了以上四項最基本的服務項目之外,還有足部護理、管灌、翻身拍背、測量生命象徵、肢體關節活動、陪同外出、陪同就醫等等服務,都可以依不同長輩的需求來安排。
伊甸基金會自成立之初,就秉持著一個堅定不移的使命:為社會上需要幫助的人提供持續不斷的支持與服務。這一理念源於創辦人之一、已故的身障作家劉俠女士,以及六位志同道合的朋友。他們共同懷著一個夢想,希望無論是誰,都能找到屬於自己的一片天地,自由自在地生活和成長。劉俠女士曾這麼說過:「有一大片園地,種花種樹,養各類家禽,有工場、有房舍、有足夠的場地供人休閒娛樂。徜徉其間的,是那些眼睛看不見、耳朵聽不到、走路走不好,以及弱智、顏面傷殘、心智障礙的孩子…這是他們的伊甸園。」
走過四十年的歲月,伊甸基金會期待著,有一天,這個社會中的每個人,都能感到安全、溫暖和被接受。為了這一天的到來,伊甸基金會會繼續努力,承擔起照顧和支持的責任。
伊甸基金會«老人照顧服務計畫»,透過日間照顧、居家服務、失智據點、喘息等專業多元的服務,疼惜長輩及照顧者,讓長輩在最熟悉的地方找到服務,也讓照顧者在專業的地方得到喘息。讓每一位長輩安心、放心、快樂地好好變老。詳情請上網搜尋「伊甸 老人照顧」,或撥打支持專線0800-025-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