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本文三大重點:1.了解聽眾很重要,讓他們認識你會更好。2. 簡報頁數不必多,附錄補充資料不能少。3. 投資人不只想了解公司產品,經營團隊也是重點。
文:璐小莎
創業初期是一段從零到一的艱辛過程,當點子步上軌道慢慢成為事業,如何起飛、以倍數成長是另一個重要課題。本文整理創業投資人和籌資成功創業者過來人的經驗,分享如何向創業投資者行銷,成功募得讓事業快速成長的資金和專業資源。
本文三大重點:1.了解聽眾很重要,讓他們認識你會更好。2. 簡報頁數不必多,附錄補充資料不能少。3. 投資人不只想了解公司產品,經營團隊也是重點。
1. 了解聽眾很重要,讓他們認識你會更好
了解目標客群,幾乎是在從事任何商業活動時,最重要的第一步。花時間了解即將會面的創投,舉凡團隊成員背景、產業專長、公司使命等等,都是用來客製化簡報的題材,在對方最感興趣及最在意的議題多加著墨。就像找工作一樣,了解面試公司業務是最基本的功課。
在越來越競爭的創業市場,成千上萬的創業者排隊要向創業投資人籌募資金,如何讓自己的公司在眾多簡報中脫穎而出,顯得更加困難。這時候專業社交活動就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矽谷創業社群網站Lifograph創辦人Dea Wilson分享:
在矽谷創業圈,人們必須調整心態,把握機會積極建立人脈、分享想法、幫忙他人、參與活動。基本上就是要抱著付出比獲得多的心態,才可能被對的人注意到。
當創投面對無數的創業簡報,若創業家能在正式會面前,透過人脈(例如:熟識的創業家、企業家、天使投資人等)向創投推薦自己的團隊,能加深創投對公司的印象,提高募得資金的機會。
旅遊創業孵化器Travel Startups創辦人Matt Zito曾說:「籌資成敗取決於你認識誰。」這也是參與創業加速器的好處之一,因為通常創業加速器的創辦人及核心團隊都是多年來成功募得資金的人,與許多創投建立深厚的關係。若能在簡報前先透過這些人脈引薦,就如同找工作有內部人幫忙轉介履歷,大大提升被注意到的機會。
2. 簡報頁數不必多,附錄補充資料不能少
透過人脈引薦僅是引起創投注意的敲門磚,籌資成敗與否最終仍取決於如何說服創投你是值得投資的。募資簡報是創業團隊與創投會面的核心重點,本文參考過去成功的籌資簡報,最明顯的共通點是,成功的簡報通常頁數都不會太多,例如:Youtube 於 2005 年用15張簡報,在A輪募資募到350萬美元;Airbnb 於2009年用14張簡報,在種子輪募資募到60萬美金。頁數並非募資成敗的絕對指標,但用最少的資訊傳達最重要的商業訊息,是不被淹沒在眾多簡報中的策略之一。
美國行銷平台tapInfluence創辦人Promise Phelon,於 2016年在B輪募資募到1400萬美元,分享募資簡報策略。Phelon建議在開始著手準備簡報前,先將公司目前的4Ps(Problem問題、Present現況、Prediction展望、Proof現有成果)用條列的方式寫下來,並結合市場現況、站在創投角度對自己提出具挑戰性的問題。要求自己能以最淺顯易懂的語言,讓沒有任何專業背景的人也能聽得懂。
Phelon的簡報內容僅僅12頁,但附錄補充資料卻有將近50頁。向創投簡報就像是對著一群非常聰明且成功的投資人推銷,當募資簡報引起創投興趣時,這些人會問問題、邏輯推論、並提出你可能從沒想過的見解。引起創投興趣僅是成功的開始,能夠臨場反應回答出讓創投滿意的答案,並即時提出資料支持自己的論點,會是最終創投的決策關鍵之一。
3. 投資人不只想了解公司產品,經營團隊也是重點
美國加州資深創業投資人Robert Neivert在一篇文章中提醒創業者,募資簡報時,除了專注在行銷商業模式之外,另一個很重要的點是,要讓投資人知道你的經營團隊如何傑出、並有足夠的適應力來應對市場的快速變化。因為投資人不僅想知道新創公司的產品,也希望能深入了解公司的經營團隊。市場變化無常,投資人想確定,當公司運作不順利時,經營團隊是否有能力和毅力讓公司繼續運作下去。另一個投資人對經營團隊十分關注的原因是,產品會隨著市場機會變動而隨時調整,但核心經營團隊通常不太有變動。
倫敦資深創投Fred Destin在一場訪談中說:「那些把商業模式看得比經營團隊重要的人是笨蛋。」讓我們姑且不要這麼極端。當年Airbnb還是AirBnB的時候,矽谷創投教父Paul Graham曾寫信推薦美國資深創投Fred Wilson投資。Wilson覺得當時的商業模式不太可靠,Graham建議他把專注力放在經營團隊上,並說:
商業模式可以改變,實際上每個大的新創公司,在五年後都可能會說:「信不信,我們一開始其實是做 ⋯⋯(跟後來不同的東西)。」
就如之前筆者介紹過的新創公司 Nextdoor,創辦人Nirav Tolia在募得專業投資人資金後,網站仍因經營不善而倒閉。卻不因失敗而放棄,不斷與團隊嘗試發掘市場新機會, 才有機會成為價值10億美元的新創公司。即使產品已從最初提供運動員資訊的 Fanbase,改變為社區社群媒體 Nextdoor,核心創業團隊仍是原先的 3 個共同創辦人,再多加一位生力軍。每個公司都可能碰到黑暗期,經營團隊是不是有能力走出黑暗期、反敗為勝,才是投資人關心的議題。
參考資料:
1. Making Your Pitch for VC Funding Means Facing a Very Tough Crowd
2. How To Pitch A VC
3. A Roadmap To The Pitch Deck I Used To Raise $14M In Venture Capital
4. This is how you persuade a VC to give you millions
5. 30 Legendary Startup Pitch Decks And What You Can Learn From Them
責任編輯:彭振宣
核稿編輯:翁世航
Tags:
新創Onramp Lab再下一城!看新產品ContactLoop聊天機器人,如何助金融業客戶業績提升2倍?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談起Onramp Lab這個新創團隊或許有些陌生,但自2015年成立以來,憑藉著技術本位的實力與內部夥伴並肩合作,成功擄獲了金融、媒體、娛樂甚至是食品等不同產業,令人更好奇 Onramp Lab 究竟有何看家本領,又將拿出什麼秘密武器來滿足市場與客戶的需求?
談起Onramp Lab這個新創團隊或許有些陌生,但自2015年成立以來,憑藉著技術本位的實力與內部夥伴並肩合作,成功擄獲了金融、媒體、娛樂甚至是食品等不同產業,令人更好奇 Onramp Lab究竟有何看家本領,又將拿出什麼秘密武器來滿足市場與客戶的需求?
攤開Onramp Lab目前的解決方案版圖,Onramp Lab執行長吳鎮雄分析,目前團隊除了有以提供金融諮詢的搜尋引擎優化FinanceJar外,還有能提供從買廣告、刊登廣告等媒體採購一條龍服務的ThreeSigmaMedia,「但我們在協助企業過程中發現聯繫消費者的最後一哩路出現了斷層,」無論企業投入多少的廣告資源,若無法在黃金時間與消費者接上線,就容易錯過了可能創造產值的機會,甚至在錯誤的時間聯繫、也會影響品牌好感度。
吳鎮雄表示根據Onramp Lab內部的統計,當企業投放廣告找到消費者後,即時(realtime)聯繫與20分鐘後以及隔天聯繫所能創造的成交結果,將相差4倍到10倍之多,且消費者對與品牌的關注度與專注力也隨著時間雪崩式遞減,這讓Onramp Lab團隊試圖去思考,如何能近一步協助手中的企業客戶有效解決此一問題,因此催生出了Onramp Lab第三個解決方案:ContactLoop AI聊天機器人。
導入ContactLoop,為企業創造營收又省時省力

試想當你去參加一場聯誼獲得到心儀對象的聯繫方式時,你會怎麼做?「聯誼結束到約出來碰面,肯定會醞釀一段時間啊!」吳鎮雄笑著說。
同理,當企業透過廣告投放獲得一份潛在客戶名單,他們究竟是真的對產品有興趣,還是不小心誤按?過去企業只能照著這份名單逐一聯繫,拒絕、碰壁甚至是未果都是常態,但對於企業而言大量的人力與時間投入都是成本。如今,企業能透過Onramp Lab團隊打造的聊天機器人ContactLoop,透過AI與潛在客戶初步互動,再篩選出更精準的清單進行溝通,讓完成最後一哩交易的路變得更有效率。
吳鎮雄表示,這項服務在美國上線半年多來,就成功為金融產業企業客戶節省至少3成的客服人力,同時靠著更精準的消費者名單,衝出2倍業績成長的表現。「團隊花了大量時間了解客戶的使用場景,」如何與消費者打招呼、應該要準備哪些回應內容、避免開放式的問題不易聚焦等,當消費者被廣告吸引的那一刻起,ContactLoop就能即時的與他們聯繫,透過如同真人般一問一答的簡訊對話流程,篩選出真正含金量高的潛在消費者,協助企業最後能「一竿進洞」。
或許有所不知,由吳鎮雄領軍的Onramp Lab團隊,旗下產品皆是由在台灣的開發團隊一同協助打造,且團隊的平均年齡僅30歲,同時具備著強大的行銷DNA與產業知識背景,甚至對於銷售場景也多有著墨,相較於強調「技術」的聊天機器人,ContactLoop的產品設計上能更佳直覺與人性化,來自台灣的產品也更能解決各個市場的企業痛點。
Onramp Lab產品技術總監竇友志表示,ContactLoop不僅提供一站式服務,探索客戶需求,更隨時調整聊天機器人的參數與訓練其語言辨識模型,確保企業在使過程中能準確掌握消費者需求,更能針對問題進行AB測試、找出最佳的起手式或應答。針對美國市場區域碼眾多的特殊性,ContactLoop也能在後台依據消費者的所在地進行分類,避免用非其所在的區域碼電話聯繫,「就好像你在台北接到陌生區碼的電話也可能拒接是一樣的概念,」竇友志説。

摩拳擦掌台灣市場,瞄準保險、電商產業
如今,ContactLoop這項全新服務在美國已成功打下第一仗,「很期待接下來能帶進台灣市場,」吳鎮雄説。從他的觀察發現,諸如保險、電商、醫美這類型在台灣市場蓬勃發展,卻仍需要耗費大量人力與廣告成本進行陌生開發消費者的模式,或是高電價且資訊量大的電商零售,都是ContactLoop AI聊天機器人可以協助轉型的產業。

吳鎮雄認為Onramp Lab團隊能給予企業客戶的不只是ContactLoop而已,從協助企業找出精準消費者名單開始,整合ThreeSigmaMedia、FinanceJar等不同解決方案,以一站式的角色給予企業更完整的服務,他相信Onramp Lab能與企業客戶一同創造更好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