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為什麼新住民要淪為「新南向熱」的作秀工具?

為什麼新住民要淪為「新南向熱」的作秀工具?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奉承長官的官場文化莫過於此了,現場擺設東南亞攤位所發放的南洋美食,全部都是「長官貴賓限定」

文:洪東緯

蔡英文政府上任後,積極堆動「新南向政策」,各部會也全力配合政策執行,各行政機關的活動,無不卯足全力讓活動跟新南向沾上邊,為讓上級長官訪視時「賞心悅目」,他們請來了新住民舞蹈、東南亞美食、服飾展覽等,讓各活動充滿東南亞味,甚至連各遊行活動都要他們露露臉,但卻完全沒注意到這樣的作為已與政府推動「新南向」的初衷大相逕庭,甚至讓新住民淪為作秀的工具,對新住民造成實質的壓迫。

2016年12月中,高雄社教館舉辦了一場「草地親子野餐創意秀」的活動,邀請市民全家出遊來野餐、聆聽音樂、看表演,想當然耳,為了配合政府「新南向政策」,主辦單位找來了新住民上台表演傳統舞蹈,更特別設置「新南向,越南風」的攤位,讓新住民擺攤,只見新住民姊妹們穿著越南傳統服飾在攤位上招呼貴賓,而他們的子女則是聽從官方的指令端送一份份美食至指定貴賓席,現場嘉賓欣賞著東南亞傳統舞蹈、品嘗著傳統美食,無不比起大拇指稱讚主辦單位的用心良苦,但在大眾眼裡,看到的卻是公部門將新住民淪為公務員阿諛奉承長官及便宜行事心態。

這樣的現象在台灣隨處可見,「新南向政策」推行後,結合「東南亞風」更是各部門聚焦的重點,然而為取悅長官而刻意結合新南向議題,不僅曲解新南向政策的意涵、不尊重新住民族群,以上述活動為例,可看見以下問題:

文化交流的美意成了文化支配

「新南向政策」其中一個核心就是與東南亞進行友善的文化交流與合作,但在此活動中,只見主辦單位找來新住民穿著傳統服飾載歌載舞、顧攤位、發送當地美食供現場貴賓享用,除了與民眾合照留念外,完全不見任何形式上交流安排,活動現場呈現了貴賓享用東南亞美食、民眾享受東南亞表演,而新住民在旁忙得半死的詭異景象,儼然成為了一種文化支配。

這群新住民來參加活動主要還是抱持可介紹家鄉文化、和大眾進行交流的心情而來,但隨著新南向推行,政府活動越來越多、要求也越來越過分,讓他們常十分為難。

新住民二代子女為奉承長官淪為「端盤接客」

活動現場也發現新住民二代子女著東南亞傳統服飾在旁排排坐待命,原來是在等待主辦單位下指示端送東南亞美食給現場貴賓享用,只見他們聽從主辦的指示,端送美食至指定貴賓席,一來一往幾乎沒時間休息,看到一旁參加活動的小朋友開心野餐看表演,神情顯得沒落,讓人感到不捨。

新住民二代子女顯然成為了新南向的當紅炸子雞,不少國中小逐漸將腦筋動到這群小孩身上,甚至有校長曾提案,要訓練學校的二代子女成為專業「接待員」接待訪視的長官貴賓,增加長官的印象分數。

新住民為「新南向政策」低薪勞動

當天現場準備約100多份越南美食,都是新住民媽媽製作,從她們口中得知,這些美食她們找了其他同鄉姊妹製作兩日,花費許多心力才完成,但主辦單位所給每人薪資卻僅有1000元左右,實在是非常少。

公部門此作為並不少見,「新南向政策」推行下來,許多行政機關辦理了不少「東南亞」相關活動,例如東南亞語教學、南洋美食製作、傳統舞蹈表演等,但給予的薪資卻看不出「尊重」東南亞文化與專業的誠意,曾有越南姊妹透漏,學校找她上東南亞語教學,原本說好講師鐘點費800元,到後來竟然只給320元

其他傳統表演或美食製作更不用說,多是用基本工資打發過去,有些領到的甚至更少,公部門還常以「你有領這些錢就不錯了」的心態去回應她們,讓她們十分難過,除了可見公部門的便宜行事,更可看出公部門對於新住民的歧視。

「貴賓限定」的公部門特權文化,那新住民在哪裡?

奉承長官的官場文化莫過於此了,現場擺設東南亞攤位所發放的南洋美食,全部都是「長官貴賓限定」,過來攤位詢問的一般民眾各個都被請回,只能跟新住民拍拍照留念過過乾癮。

現場來的長官貴賓除了社教館長官外,教育局官員、學校校長、主任、家長會長及立委議員助理等等皆有出席,一來到現場入貴賓席後,便是與新住民合影留念,接下來就是接受新住民二代子女的「送餐服務」,一整套「貴賓接待禮遇」赤裸裸呈現在民眾面前,但他們卻習慣於這樣的「特權」及對於新住民的不尊重及壓迫,這樣扭曲的新南向政策讓現場充滿了濃濃的怪異感。

二代子女接待貴賓_(2)

綜觀上述問題,可看見新南向政策推行下的公部門作為與亂象,高雄市社教館「草地親子野餐創意秀」的案例僅為新南向政策推行後的眾多怪象之一,在中華民國公部門,這些現象都稀鬆平常,但仔細一看卻又無比詭異,公部門官場文化不改,公務員心態不變,只會讓一個好的政策成為惡意,政績成為作秀,就如同「新南向政策」對於「新住民」的壓迫一樣,令人搖頭。

相關報導:

責任編輯:吳象元
核稿編輯:楊之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