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影片】你也是害怕數學的人嗎?從心理角度告訴你如何克服恐懼

【影片】你也是害怕數學的人嗎?從心理角度告訴你如何克服恐懼
Photo credit: TED-Ed/ 影片截圖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很多人對數學避之唯恐不及,但焦慮來源有時候不一定是自己?簡單四招就能減緩焦慮,讓我們告訴你。

編按:

有些人看到數學就會覺得煩躁,寫考卷或上數學課更是焦慮,你也是這種人嗎?影音頻道TED-Ed發現有數學焦慮「症狀」的人其實不少,並從心理角度剖析背後的原因和克服的方法。

根據統計,大約20%的人對「數學」感到焦慮。只要開始解題,就會覺得心臟狂跳、腸胃蠕動甚至無法專注。很多人認為,感到焦慮是因為數學不好導致,但實際原因正好相反。法國數學家施瓦茲(Laurent Schwartz),在高中的時候就經常對數學焦慮,但他在成年後卻在數學領域發光發熱,還曾經獲得數學界諾貝爾獎之稱的菲爾茲獎(Fields Medal)。

ScreenShot-VideoID-7snnRaC4t5c-TimeS-35
Photo credit: TED-Ed/ 影片截圖

從心理角度分析,焦慮是數學表現低落的主要原因之一。大腦要解開數學題目,需要工作記憶的協助,重新組織和排列腦中的資訊,而焦慮使大腦對工作記憶的運用效率低落,甚至連基本運算都會出錯。

ScreenShot-VideoID-7snnRaC4t5c-TimeS-82
Photo credit: TED-Ed/ 影片截圖

而對數學感到焦慮的源頭,往往來自於父母或老師。如果小孩在學習數學的時候,父母或老師顯得很沒有信心、或透露「數學很難」的情緒,孩子就有可能會內化這些印象,久而久之也會開始害怕數學。而要求學生在短時間就解出題目,會更容易加重焦慮的情緒,讓學生更害怕數學。

ScreenShot-VideoID-7snnRaC4t5c-TimeS-110
Photo credit: TED-Ed/ 影片截圖

因此,如果想要提升數學能力、不再對數學感到煩躁,就必須學會如何排解焦慮情緒。第一種方法,可以透過「深呼吸」緩解壓力。第二,可以把焦慮的原因一一寫下,藉此重新分析自己焦慮的原因,並一一思考解決方法。第三,可以透過快走等運動,放鬆肌肉,避免焦慮情緒出現。最後,調整心態,相信自己能夠逐漸進步,能夠幫助改變腦部運作,加快進步速度。

ScreenShot-VideoID-7snnRaC4t5c-TimeS-175
Photo credit: TED-Ed/ 影片截圖

其實,人們對於學科的焦慮,不只侷限於數學,但唯有找出問題源頭,並且從科學角度剖析解決方法,才能真正解決焦慮。所以,下次對數學又感到焦慮的時候,記得閉上眼睛深呼吸,運用影片提到的方法,重新建立對數學的信心。

實習編輯:盧威宇
核稿編輯:吳承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