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利波特》裏埋藏莎士比亞的種子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作者碰上一篇文章,得悉《哈利波特》的作者J.K. Rowling表達了對Shakespeare莎士比亞的熱愛,撰文分享Rowling作品之中可能埋藏那些莎士比亞的影子。
早前在網上看到一篇文章,列出名人各自介紹一本自己喜愛的書,例如Emma Watson喜歡Just Kids《只是孩子》,由punk教母Patti Smith篇寫,自傳式的搖滾愛情(Rock and Roll)故事。而《哈利波特》的作者羅琳(J.K. Rowling)表達了對Shakespeare莎士比亞的熱愛,並指出其中最喜愛的是短劇Macbeth《馬克白》,當中命運式的劇情及預言,帶給了她創作《哈利波特》的靈感!不得了啦!
大概好多哈迷都知道,J.K. Rowling大學時主修古典文學和法文,自小喜歡閱讀,在小說中加入了好多歴史與文學典故。例如書中要員Weasley一家,他們的名字除了Ron之外,全都是英國歷史中的皇帝和亞瑟王傳奇中的皇帝皇后名字,加上Ron把Harry帶進Weasley家合共有八個。(書中還有一首叫Weasley is Our King的歌呢!)
首先,故事中爸爸Arthur Weasley和Lucius Malfoy的敵對關係,正好對應亞瑟王傳奇中,King Arthur和羅馬皇帝Lucius Tiberius的敵對關係。
至於大家都喜愛的開心果雙胞胎Fred Weasley和George Weasley,在第七集Harry Potter and the Deathly Hallows《哈利波特-死神的聖物》中,George與Order of the Phoenix(鳳凰會)成員護送 Harry 的一次行動中,被擊中而失去了一隻耳朵。同一集的結尾Fred竟然被殺,令廣大哈迷大為驚嚇和傷心!而George失去Fred後再也不能召喚出 Patronus Charm(護法),因為他所有快樂的回憶都和Fred有關,繼而獨自經營兩人創立的著名原創商品店鋪,在 Diagon Alley(斜角巷)93的Weasley’s Wizard Wheezes(衞斯理魔法笑料商店)。正好對應英國歷史中,一隻耳是聾的King George III,而他之所以能登上王位,是因為Prince Frederick死於非命。其實,哈迷所始料不及的Fred 之死,是否早在J.K. Rowling為Fred命名的時候,命運已有定數呢?
現在知道了故事還有Shakespeare的元素!可是我對他的作品認識並不多,只看過改篇的芭蕾舞劇,和小時候看過改篇的卡通片(反而對畫風和氣氛印象更大,故事並沒有看懂。)所以呢,收到情報即晚,就飛趕在書店關門前買到了一本Macbeth!(然後回到家中,才發現iBook有Macbeth的電子書,而且是免費⋯⋯)
Anyway,大家都知道Harry Potter是一個魔法學校的學生,書中充滿魔法、男巫女巫、超自然等元素,在Macbeth故事亦一樣有,為了引起你去讀Macbeth,本文盡量減少劇透去簡單描述內容:一開始先出場就是在荒野的三個女巫,預知並等待主角 Macbeth 將軍的出現,並向他和同行的朋友Banquo(班柯)將軍預言,Macbeth將升為Thane of Cawdor(考特勳爵)再而成為國王,至於Banquo雖不能成為國王但他的後人會。正當他們對女巫的預言半信半疑的時候,國王的使者出現,告知原本的Thane of Cawdor因謀反而遭到處決,現在Macbeth立即正式成為新的Thane of Cawdor。由於第一個預言應驗了,他心中立時有了成為國王的欲望,另一方面,預言中Banquo的後人亦會成為國王呀,是否代表Banquo及子孫會威脅到他的王位呢?
在《哈利波特》裏,還有誰一樣是野心勃勃,同時又對預言極為在意呢?Harry額頭上的閃電形疤痕是怎樣得來的呢?就是因為聽了一個不完整的預言,提到一個7月底出生於反抗家庭的人,有能力打敗黑魔王Voldemort,且擁有黑魔王所不能了解的力量,為了滿足成為最強巫師的欲望,Voldemort好快就主觀認定那人是Harry Potter,把他當正是自己的宿敵,並決定去殺死還是嬰兒的Harry。Macbeth亦一樣,只聽到一部份的預言,便立即行動。本來,一個是優秀的巫師,一個是優秀的將軍,因為沈迷預言,希望打破預言,掌握自己的命運,而不擇手段。Voldemort 向嬰兒Harry發出索命咒Avada Kedavra,不料Harry的媽媽早向他下了保護咒,令Voldemort的索命咒回彈擊中自己,肉體破毀靈魂散落奄奄一息,反而成就了Harry的傳奇,一個唯一在Voldemort手下活下來的人,只是額頭上留有一閃電形疤痕,這一點點皮外傷。這究竟是預言成真了?還是自己去成就了預言?還是像Fred Weasley那樣,命運早有定數?
好了,無論如何,現在立即去讀Macbeth吧!
後記:
在閲讀Macbeth時,發現了一件有趣的事,在第四幕的第一場,女巫們在唱咒語,其中部份內容:
“Double, double, toil and trouble;
Fire burn, and cauldron bubble.
Tags:
響應永續與健康住宅趨勢,藍圖營造邀請一同實現美好生活藍圖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地球暖化直接威脅人類生存,建築作為主要居住和活動場域,如何應變並尋求改變成為關鍵課題。甫在台中梧棲推出新建案的藍圖營造,便展現領先思維與前瞻視野,堅持申請綠建築及健康建築雙重認證,確保住戶享有與環境共好共榮的永續未來。
全球各國視「2050淨零排放」為共同目標之際,訴求節能減廢、生態共生、永續循環的生活趨勢,正在重新定義建築設計與建築價值,例如台灣內政部在既有綠建築標章體系下,已新增「建築能效評估系統」(BERS,Building Energy-efficiency Rating System),期許藉由明確的係數轉換和標示制度,協助改善台灣建築能源使用效率。
同時民間業者響應國際發展趨勢,也積極導入低碳永續住宅認證機制,包括關注綠化量、基地保水、水資源、日常節能、二氧化碳減量、廢棄物減量、污水垃圾改善、生物多樣性及室內環境等九大核心指標的「綠建築標章」,以及採用提倡健康飲食、降低病毒傳播風險、凝聚社區健康意識、療癒住戶心靈、重視住戶安全、全齡與通用設計、提升住戶運動動機等七大評鑑指標的「Fitwel健康建築認證」。
綠建築與健康建築雙指標,兼顧環境友善與生活品質
由於兩大機制從不同角度審視建物的節能設施與環境品質,結合在一起更能涵蓋永續生活的完整面向,所以藍圖營造基於「承擔社會責任、回應社會需求」企業經營信念,即使為了符合綠建築及健康建築的嚴謹標準,勢必衍生額外營建成本造成綠色溢價,仍堅持替位在梧棲的新建案申請雙重認證,確保住戶享有值得信賴的生活品質與永續未來。

藍圖營造建設部總經理賴以軒表示:「以前建築與營造業只談價值工程,普遍重視成本控制,如今積極打造綠建築與健康建築,是因為每間房子的生命週期,長達10、20年甚至更久,需要能夠永續傳承,讓使用者住得安心又放心」,於是決定回歸人本價值,鏈結環境生態、城市美學、資源循環等多重思考面向,興建全台中第三座住宅類Fitwel健康建築。
從藍圖營造梧棲新案基地約870坪,但大幅降低建蔽率僅34%,確實感受到重視整體環境的相互依存關係,尤其主建物退縮創造了大尺度棟距,讓112戶住家能夠不受屏蔽,享有絕佳通風採光及景觀視野,並隨著留設300多坪開放式公園與行人徒步空間,等於在密集街廓中創造難能可貴的綠地與呼吸空間,可作為營造私密性的中介轉化地帶,又符合提升綠覆率、維護生物多樣性等綠建築規範。
推動梧棲「方舟計畫」 ,打造以人為本的永續住宅
接著,訴求全齡化與通用化的設計,有諸多務實機能巧藏其中,像是展現白派美學的15層樓外觀,由白色、淺灰與深灰鋪陳淨雅立面,再搭配簡練俐落線條構成,緩減建築量體帶來的視覺壓迫感,而整體外觀僅頂樓賦予特殊結構造型,也加以妥善利用安裝太陽能板,希望增加綠電自發自用比例,公共梯廳感應式燈具、電梯動力回生系統、基地保水滲透功能等規劃,提升能源使用效率。並於建築整體規劃戶戶開窗及地下室天井設計,保持空氣流通,替住戶節省能源的消耗。

當然選用的建材一樣兼顧低碳與美學兩大訴求,可以看見開放空間與行人步道舖設的淺色面飾材,具有美觀大方裝飾性之外,表面平滑不易風化有助於降低後續維護成本,鋁窗採用日系品牌氣密窗並增添5+5雙層膠合玻璃,提供防風、防噪等多重作用,加上錯層陽台設計等細節層次,兼具隔熱與調節效果,以及營造細節層次的深色或淺色磁磚,也具有隔熱、防水與呼吸調節等效果,能夠被動式(passive)替住戶節省空調能耗,讓家成為足以面對未來環境變化的永續載體。
藍圖營造建設部副總經理呂嘉哲強調:「這是一個以永續為核心的『方舟計劃』,我們邀請認同綠建築與健康建築價值的消費者,一起啟動全方位生活轉型。」
尤其梧棲往來市區的交通網絡已然完善便捷,又被台中港特區、台中精密園區、台中科學園區所圍繞,除了高產值的電子與半導體產業蓬勃發展,新興的風電產業也在地化形成供應鏈聚落,等於生活、環境與經濟的永續性都令人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