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寫好一個「讀書筆記」的四個層次

寫好一個「讀書筆記」的四個層次
Photo Credit: PictureNet / CORBIS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本文在《如何閱讀一本書》的基礎上,提倡一種高強度的讀書方法,稱之為「強力研讀」。與《如何閱讀一本書》中按部就班的,煩瑣的固定套路不同,我們的「強力研讀」更像是一種態度和心法。

好書之所以要讀兩遍,最重要的目的就是為了這些心得、靈感和聯繫。對一本講我們不太熟悉的領域的書,在第一次讀的時候,我們往往會陷入作者的思想之中,我們大腦的全部頻寬都被用於理解作者的思想,而沒有更多的餘地去產生別的想法了。「幽默是智力過剩的體現」,想法也只在頻寬過剩的時候才會冒出來。只有當你讀第二遍的時候,你才能氣定神閒地發表意見。第一遍讀是為了陷進去,第二遍讀是為了跳出來。

記筆記是對一本好書最大的敬意。讀書筆記是一種非常個性化的寫作,是個人知識的延伸。它不是書評,它完全是寫給自己而不是為了公開發表的—可以完全專注於意思,而不必關心文筆。雖是這樣,閱讀別人寫得好的讀書筆記仍然是一種樂趣,而且直接讀筆記可以節省大量的閱讀時間(豆瓣網有個專門的系統讓讀者分享筆記)。

如果做不到強力研讀的筆記標準,隨便做個一般水平的讀書筆記對自己也有幫助,最起碼能加深記憶力。曾經有一個研究,讓受試者閱讀一篇科學類文章,然後分三組:第一組多讀幾遍,第二組針對此文畫個「概念圖」,第三組用十分鐘時間寫篇相關文章。一週以後測試,結果發現:寫文章的這組記憶的成果,甚至這時候再讓他們畫概念圖的成果,都勝過其他兩組。畫概念圖的效果甚至還不如多讀幾遍。所以「眼過千遍不如手過一遍」這句話是對的,而且用心智圖做筆記真的沒用。

電子書

我們前面說過,讀得慢,效果才好。慢不一定是主動的,如果閱讀介質有問題—比如字型的太小,有些字詞看不清或者不認識—它們將強迫你慢下來,就是這樣也有一樣的好效果。有實驗表明,當考試試卷印刷效果很差的時候,學生反而能更認真地對待試題而減少錯誤。

可能是因為更美觀,可能是因為拿在手裡感覺更莊重更正式,也可能是因為紙張的成本高造成文字價值也高的錯覺,一般人看紙質書的速度比看電子書慢。Kindle、iPad和手機上的各種電子閱讀器,把閱讀體驗變得無比廉價和方便,簡直是鼓勵人們快讀。人們通常認為看紙質書比看電子書好。實際上,我們即使在網上看到好文章有時候也愛列印下來仔細研讀。修改自己寫的論文,更要進行多次列印。關鍵是印在紙上的實體文字似乎更能刺激大腦神經,讓我們以更加積極的態度閱讀。

但電子書也有電子書的好處。對我來說電子閱讀器最重要的好處是可以自動抽取你的批註和你在書中畫的重點。Kindle、iBooks和GoodReader都有這樣的功能,抽取出來的內容可以直接存為一個文件,你只要直接對這個文件進行整理就得到了讀書筆記,而不必隨時翻書了。

讀電子書一定要多批註,不要浪費那無限的空白處。如果費馬當初讀的是一本電子書,他大概就不會因為書的空白處太小寫不下而不給出費馬最後定理的證明了吧。電子書發展的一個可能方向是把閱讀社交化,Kindle上現在可以顯示被讀者標亮最多的句子,也許將來可以顯示每句話上每個讀者的批註。

讀書人的武功

世界上有很多比讀書重要的事。在做事和讀書之間,做事優先。但讀書是除實踐外迅速積累見識的最好辦法。在電視出現以前,人們無事可做的時候最主要的活動就是讀書。現代人因為有洗衣機、洗碗機這些自動化設備,每天空閒時間比過去多得多,可是人們把大部分認知剩餘都奉獻給電視了。而電視這個東西從根本上就是面向儘可能多的大眾的,就如同廣場上的集體舞。讀書人不屑於廣場舞,我們追求的是武功。

強力研讀要求慢讀,但是我們知道很多著名的讀書人的讀書速度卻都很快,這是為什麼呢?這就是武功。他們讀得快,是因為對他們來說一般的書裡,新東西已經非常有限了。

我最佩服的讀書人是經濟學家泰勒.柯文(Tyler Cowen)。柯文是一位著名經濟學家,他在各大報刊發表對當前經濟問題的看法,寫過很多書。但更著名的也許是他讀書的速度。他一晚上能看好幾本書。親眼目睹他看書的人都會產生一種特別敬畏的情緒:翻書速度非常快,他看一頁書的速度幾乎是別人看一個標題的速度。你可能會覺得這麼看肯定沒看進去什麼,但是我整天在看他的部落格,我可以負責地說:他的確知道讀過的每本書的關鍵之處。

柯文的祕密是什麼?他專門寫過一篇文章來回答這個問題。他說:

The best way to read quickly is to read lots. And lots. And to have started a long time ago. Then maybe you know what is coming in the current book.

關鍵是你之前已經讀過很多,很多書。而且你必須很久以前就開始讀書了。這樣當你讀眼前這本新書的時候,你可以在相當的程度上預計作者在說什麼。也許一個故事他剛開個頭你就知道結局,也許很多理論你早就知道而不必再聽作者講一遍。你可以快速跳過很多基本內容,直達作者的新思想。真正資深的讀者,讀同一領域內的書肯定是越讀越快。他們能夠一眼就發現新的東西,抓住重點,知道這本書在這一領域內是個什麼位置,做出了什麼新貢獻。

一般人都是讀小說比較快,讀非小說因為總要停下來所以讀得比較慢。但柯文讀非小說的速度比讀小說快,因為非小說的內容可以跳,而小說情節沒法跳,跳過去就沒意思了。柯文還傾向於看紙質的非小說,電子書閱讀器只用來讀小說:因為電子書翻頁不夠快。

我讀的書少,遠遠沒有達到這樣的功力。不過讀過若干本之後,我的讀書水平似乎也提高了一點。一個表現是現在對於技術含量不是很高的書我盡量採取聽有聲書的辦法「閱讀」。英文世界幾乎每一本達到一定銷量的書都有有聲版。我每天上下班分別要開半個小時的車,正好用來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