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酬勤——回林作前大律師

天道酬勤——回林作前大律師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林作前大律師說大律師行業是夕陽行業,這其實算是一部分的事實,說大律師表面風光其實也沒錯,但其實那一行不是做到金字塔頂的那一、兩個%才可大富大貴呢?至於實力、名氣都是要慢慢Grind出來的。

林前大律師在一個訪問中的言論引起了我身邊律師朋友們的熱話,本人的Facebook Newsfeed被他的影片洗版(文章鏈接在此)。今日小弟我就嘗試一下回應他部分觀點。

大律師是夕陽行業?

林作前大律師說大律師行業是夕陽行業,感慨其表面風光並且不是大家想象中那麽好景。其實抽空整個訪問來看這句,先不理是誰説這句,這其實算是一部分的事實。

如果這個世界繼續有打官司的需求(其實我也想不到會有什麽情況下沒有),負責訟辯的律師(是否叫大律師就另當別論)這行業就一定會存在,所以說是夕陽就未免太過。但是現實真的是僧多粥少,而且頭重脚輕,常常有聽説,大約是行頭的20%的人會處理70%要上庭的案件,而剩下的80%的人會分了那30%的案件量。由此可見,行業内的「貧富懸殊」厲害,有人可以天天上庭賺個不停,有人可能隔天休假。尤其是新入行的競爭十分激烈,案件就是那麽多,但進來的人只會多不會少,再加上行業要求高、壓力大、工作環境頗爲單打獨鬥,常聽的説法就是五年是一個分水嶺,如果你進了行五年後能站的住脚,你就算是一個不錯的大律師。

當然,人各有志,有的人去到一定歲數,發現自己有其他更能發揮自己潛能的事做走去轉行,或者有其他人生目標要做所以選擇走出來,而且如果你想要「大富大貴」,除了某幾十個頂級的資深大律師外,專業人士未必是你應該選擇的路,但其實那一行不是做到金字塔頂的那一、兩個%才可大富大貴呢?再者,我認爲專業人士除了賺多少錢這個指標外,他們還有那「專業」二字的精神要予以守護。

律師常説他們是去用法律知識去解決問題的人,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專業的精神如盡責、不去亂説誤導客戶或者法庭、或者在應該要say no的時候say no,如此種種都是在金錢之外,好的律師們受到客戶、法庭甚至是社會尊敬的原因。君不見,以往的很多公職或者委員會主席都會找資深大律師出任,其中原因由此可見。

說大律師表面風光其實沒錯,因爲每一次上庭開口説話、每一次見客戶解釋案情、法律之前所做的功夫一定很多,正如香港法律界泰斗余叔韶大律師曾對徒弟說:「小朋友,你剛才只看到我在法庭一天的工作,但你見不到的是,我三個月來夜夜挑燈苦研。」從來,法庭辯論都是90%的努力和10%的天份,而實力、名氣都是慢慢Grind出來的,你可以問問有那個現在在行内站得住脚的人,他會跟你説他天天可以在Happy Hour的時間離開辦公室呢?

大律師這一行其實跟搵快錢從來都扯不上關係。

從林前大律師專訪中,我看到了一個部分香港人共同擁有的特質:投機想發大達、想搵快錢但不願意一步一步地捱、想快出名、想很快對社會有「影響力」,其實我想大家身旁大抵都有這些朋友,但是如果他僅是在自己的圈子内妄語,我想最多我會敬而遠之。但當你走到了大衆媒體前「以身作則」地鼓吹着如此風氣,而大衆仿佛對其行爲(特別是拿着前大律師的頭銜虛晃)照單全收,也許有不少人會忍不住開口了。

「學藝最忌無師、無對手。有師傅,知分寸;有對手,便知高低。」

大律師這行需要跟師父,需要在那段時間内日甚至夜也要相見。在那段跟師的時間中,我想除了學到不少實用的法律知識外,更多的是如何用專業態度對待客戶、處理案件以及學做人。有師傅知分寸,我會告誡自己不要未學先驕而學會對人、對對手以誠、以謙、以禮。而且很多時候一個人表現是否盡責合格,行内(尤其是律師)耳語永遠會一清二楚的。當然,大律師的行爲是否妥當會受到大律師紀律委員會所監管,而前大律師自然沒有任何束縛了,但是君子相分理應也不出惡言。

我當然只是一個小小的、行將從PCLL畢業的法律學生,對於行業的激烈競爭尚未有切身的體驗,但從小時候在籃球隊打比賽、讀書、到現在準備投身社會的染缸,我一直相信天道酬勤、只要態度正確、有堅韌的心志,終會受人尊重。但是當你總想投機出位,我想就算給你一時上位,路遙總是會知馬力的。

延伸閱讀:

[雜談#26] 你會唔會幫有罪的人辯護啊?

[雜談#27] 訟辯的樂趣

本文獲授權轉載,原文見辨法論政

責任編輯:周雪君
核稿編輯:tnl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