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新加坡「籠中的金絲雀」,香港「沒有自由靈魂」,所以台灣好在哪裡?

新加坡「籠中的金絲雀」,香港「沒有自由靈魂」,所以台灣好在哪裡?
Photo Credit: Reuters/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看向一個國家、把他們當作模範是一件事,但僅僅透過「景仰」一個富有的國家,一個將重要族群邊緣化的經濟體,而沒有意識到她的不平等之處,對自己來說是巨大的傷害。

新加坡的人民其實不懂保留給馬來人參選的諷刺行為,反對派的政治家Muhammad Faisal Abdul Manap去年在國會中提出質疑,為何海軍中沒有馬來官員,然而,國防部長黃永宏反駁道:「如果我們可以,就會任用馬來官員,但我很清楚並不是所有的要求我都能夠滿足、做到。」

2015年,Fasial也在國會說到:「將新加坡裔馬來人拒於海軍之外竟是出於「實際問題」考量,真的非常令人失望。

不過最令人擔憂的是這個行為會讓新加坡人誤以為國防部對馬來人有偏見,進而影響新加坡裔馬來人對國家的忠誠度。」

也許最大的諷刺是,當余澎杉被指控傷害宗教感情,還有其他冒犯該國第一任總理李光耀的行為,李光耀自己也曾對新加坡的馬來穆斯林人口發表嚴厲的言論。

在他的著作《李光耀:新加坡賴以生存的硬道理》中,這位已經過世的總理說到:「我認為我們在伊斯蘭教進入新加坡以前,發展得非常的漂亮,如果你問我的意見,其他的族群的融合,如當朋友、通婚等等的,比穆斯林的融入狀況還要好。我會說,現在,我們可以融合所有的宗教還有種族,除了伊斯蘭教。」

後來李光耀有道歉,不過根據新加坡的法律,他應該被起訴,甚至坐牢,如新加坡內政部在回應余澎杉成功申請政治庇護時所發表的言論。

「新加坡採用不同的方法,任何發表煽動仇恨的言論,或是企圖燒毀可蘭經、聖經、或是任何新加坡的宗教經典,都會被逮捕何起訴。」這是內政部的說法。

這導致了某些方面的質疑,如果政府奉行雙重標準,只會繼續迫害異見人士。

解決歧異

不過,新加坡和香港的雙邊關係並不止於此,因為這兩個的財務變得更加錯綜複雜。2014年9月下旬,這兩個城市都發生了抗議事件,在新加坡的抗議是要求政府公開透明;在香港的民主活動則是以雨傘運動為命名。然而新加坡的六名抗議者是迅速地被調查後,一個月後就被判刑,兩位主導人背後受到一連串的政治迫害,鄞義林(Roy Ngerng)被指控誹謗前總理李顯龍,必須要支付15萬新加坡幣的賠償金,還有三萬的訴訟費用,所有的錢要等到2033年才能付完。

警方還因為他在2015年補選期間的網路貼文而搜查他家,他因參與抗議被罰1,900元新加坡幣;而另外一位主導者韓卉卉則被罰3,100元,還因為付不出罰金而坐牢,政府甚至威脅說要再起訴她,只因為他在判決後發表的言論。蔑視政府修改的法律,可以看到有人被判有罪,要付出最高十萬新加坡幣的罰金,或是坐最久三年的牢,甚至兩者都要。

政府甚至修改法律,連外國的評論也要受罰。

當大家還覺得香港人沒遭受同等的命運時,上個月底又有新聞出來了,林鄭月娥在當選之後,政府起訴了雨傘運動的九位人士,他們的罪行是什麼?「公眾妨擾罪」——也正是新加坡示威者被指控的罪名,那麼,誰又該效法誰呢?

就在幾天後,台北地方法院宣判2014年太陽花學運期間,闖入立法院的22人無罪。在法院判決的正式新聞稿中,法官裁定:「對公共事務之政治性意見表達,合於社會相當性。」

RTX1SU9B
Photo Credit : REUTERS/達志影像

三隻老虎的故事

三個不同的城市,三種非常不同的命運。也是為什麼柯文哲會說香港「甚至沒有自由的靈魂」,新加坡是「籠子裡的金絲雀」。

也許可悲的是香港人和台灣人都繼續對新加坡的成功抱持幻想,渴望成為像新加坡的樣子,覺得只要是為了經濟成長,哪怕是放棄一點自由都沒關係,即使經濟成長也不會被平均分配。雖然香港人尚未意識到這點,但是他們想要成為新加坡的夢想已經一步步成為現實,一個高GDP可是所得分配不均的社會,被極權主義(中國)統治著,權利還有自由被剝奪,以換取一個富者愈富的社會,香港已經是成形中的新加坡。

而對台灣人來說,他們真的不必欣羨如此,他們已經活過那個年代了,40年的白色恐怖時期,持不同政見者遭到迫害和監禁,現在的新加坡仍然如此:從1963年起,數百名政治家和活動家被關押多年,甚至數十年,如像是被關了32年才被釋放的謝太寶,被國際特赦組織稱為「新加坡的服刑時間最長的良心囚犯。」曼德拉也被關了27年。

而當台灣的白色恐怖在1987年劃下句點時,新加坡逮捕了20名異議激進份子,以捏造的罪名監禁他們,這些受刑人現在才被釋放可以發言,從那時候,直到2000年代,政治家們不斷被起訴,活動份子仍被迫害,去年就有兩名編輯因新聞網站內容被判刑八到十個月。

但柯文哲是正確的,台灣已經放下白色恐怖時期,正走在「民主道路」之上,當中還是會看到起起伏伏,但是確實是一條民主的道路。同時,對某些人來說,新加坡仍繼續生活在白色恐怖時期,在白色男子的偽裝之下(執政黨的著裝為白色工作服)。台灣白色恐怖歷時40年,但新加坡已經持續了近60年,並沒有顯示減弱的跡象。

看向一個國家、把他們當作模範是一件事,但僅僅透過「景仰」一個富有的國家,一個將重要族群邊緣化的經濟體,而沒有意識到她的不平等之處,對自己來說是巨大的傷害。如果台灣希望回到政治迫害和恐懼的時代,學習新加坡模式是一個報復的模式。否則,台灣的未來在等待解鎖,只要人們停止與爭吵,並開始走出僵局,並朝著振興台灣的方向攜手合作,讓台灣成為亞洲希望的燈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