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萬事問Google就對了?某些Google推薦的搜尋結果,其實錯得離譜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Google是不可或缺的好幫手,但其實有時候它也會出狀況喔!
編按:
要找資料?「先問Google」。迷路了怎麼辦?「還是問Google」。生活在數位時代,Google已經成為許多人不可或缺的好朋友,但你知道其實Google推薦的某些搜尋結果,很有可能錯得離譜嗎?到底是什麼原因,讓「Google大神」失誤連連?就跟著Vox的影片,來一探究竟吧。
「美國沒有國王」是眾所皆知的事實。不過,曾經有好一段時間,如果你搜尋「美國國王」,會發現Google竟然把「歐巴馬國王」這樣匪夷所思的答案列入優先推薦。而且這種怪事可不只一樁,其他諸如「恐龍不曾存在過」、「神不愛世人,只愛基督徒」,甚至是「所有共和主義者都是納粹份子」這些內容,都曾出現在Google搜尋結果頁的最頂端──那個在許多人眼裡「絕對正確、無庸置疑」的神聖領域。
究竟為何這些假新聞、假資料,甚至可以用「惡毒」來形容的訊息,會成為Google的首選呢?

當你搜尋特定關鍵字時,Google會自行從海量的資料中,判斷你可能對哪種資訊最感興趣,再向你依序顯示搜尋結果。Google自2012年起,使用一套名為「知識圖譜(knowledge Graph)」的資料庫系統,幫助人們更容易找到所需資訊。「知識圖譜」當中的資訊來源,大多來自會主動提供資訊來源的網站,例如:維基百科(Wikipedia)、「世界各國紀實年鑑(CIA World Factbook)」等。
但有時,某些資訊能搶下搜尋結果的第一順位,未必是因為它們值得信賴或生動有趣,而是它們對Google施了障眼法。

當你搜尋特定關鍵字,某些「雀屏中選的資訊」會以單獨一格的形式,出現在搜尋結果的最頂端,名為「精選摘要」(featured snippets,「搜尋結果中的精選摘要」 的簡稱)。至於「精選摘要」的選擇標準,除了點閱率高、平均閱讀時間長,Google還會優先考慮「針對特殊問題提出回答」的訊息,以及以短句、條列句格式構成的資訊內容。

舉例來說:當你在搜尋欄鍵入「如何烹調蘆筍?」後,獲選為「精選摘要」的文章,實際上是搜尋結果的第10名;但它正好以「如何烹調蘆筍?」這個問句當標題,內文還用數字小標列出烹調步驟──完美符合系統對「精選摘要」的要求。

每當你在搜尋欄中鍵入幾個詞彙,或一串問題,你將有超過30%的機率優先看到「被特化過」的搜尋結果。也因為電腦和手機都是「一行一行往下讀 」,資訊如果能登上「精選摘要」寶座,自然有更多機會能抓住目光。「精選摘要」的顯示範疇,不只限於電腦和手機,包含語音搜尋(Google Voice Search)和智慧管家(Google Home)在內,Google旗下的其他新型服務也有同樣的選擇傾向。

「被列入『精選摘要』」逐漸成為一項資訊內容的重要指標。但別忘了,「精選摘要」的內容可以來自任何一個第三方網站,甚至是未經過驗證的訊息來源──這也是為什麼荒謬、甚至充滿惡意的內容,仍然有機會獲選。當然,使用者可以向Google反應這些謬誤,Google內部也有數千名工作人員,持續監控這些搜尋結果。
然而,無論只是幾張圖、一則留言或是一篇完整報導,全世界數以億計的使用者,每分每秒都在產出訊息,也因此Google很難及時補救錯誤,更遑論提早發現。

某些本來可能乏人問津、令人厭惡的內容,利用Google搜尋系統的盲點,巧妙提升了能見度;但這也表示我們有更多的機會,接觸這些「心懷不軌」的訊息,也就更有可能被誤導。所以即使「Google大神」為我們帶來許多方便,從搜尋結果中挑揀有用的資訊時,仍得要張大眼睛、小心謹慎了。
延伸閱讀:GOOGLE’S FEATURED SNIPPETS ARE WORSE THAN FAKE NEWS(The Outline)
實習編輯:廖芸嫻
核稿編輯:吳承紘
Tags:
ESG成為永續經營新顯學,除了追求獲利,這些企業更重視打造多元包容及友善環境的幸福社會!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現今越來越多企業共享ESG架構理念,彼此跨業結盟、分享各自優勢,讓企業影響力發揮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從渣打銀行與全球第一大烈酒集團帝亞吉歐的對談中,就可以看到雙方有許多相似之處。
「我的夢想」是許多人小時候作文課都會寫的題目,但是長大後,能真正實現夢想的人為什麼少之又少?其實,原因來自千里馬沒能遇上給予支援與資源的伯樂。
不過現在情況正在翻轉,因為現代商業環境,除了追求獲利最大化,更多企業把重心投入於實踐永續發展理念;尤其是在社會責任方面,企業更加重視勞工及社區等利害關係人的權益與福祉。打造更包容與多元的社會,需要更多企業一起聯手合作。
渣打、帝亞吉歐:從各自領域幫助社會上的千里馬
渣打銀行與帝亞吉歐在社會責任方面的相似之處,在於兩家企業都有幫助社會更具包容、照顧弱勢的公益計畫。
多年來,渣打在攜手政府單位及社福夥伴,共同打造「看得見的希望視障就業平台」,並透過連續贊助國內最大型的公益馬拉松賽事「渣打臺北公益馬拉松」至今累計幫助近700位視障朋友成功並穩定就業。在支持視障青年多元就業之外,渣打集團於2019年推出全新的全球性計畫 — Futuremakers by Standard Chartered,並擴大所協助對象,主要協助16-35歲視障青年及弱勢女性,並與社福團體合作,結合各組織的專業與資源,為他們提供就業的支持,幫助他們翻轉未來。在2020~2023年期間,渣打協助近7,000名視障青年及弱勢女性學習新技能、輔助他們就業及創業。目前渣打銀行也有6位視障員工在銀行擔任客戶服務的工作。

一般人可能無法體會,一些簡單的動作因為礙於視力限制,必須比常人多付出數十倍的反覆練習,沖泡咖啡就是一例。台灣第一位視障咖啡師林佳箴,小時候因意外導致視力逐漸退化,但她沒有向命運低頭,努力取得英國國際咖啡師證照,並且創立「甜裡開始」咖啡廳。
林佳箴的故事,能夠感動人心並且躍上媒體版面,一方面也因為她是帝亞吉歐「Keep Walking夢想資助計畫」的2020年得主名單之一。
帝亞吉歐Keep Walking計畫從2003年正式啟動,訴求不以營利為目的,不限定夢想的類型和議題,從環保生態、藝術文化、公益推動、到偏鄉教育,如今已經實現超過200份計畫,累積提供達1.8億元獎金回饋。每一位夢想家獲得贊助後,得以展現他們的天賦,實現自己的使命,堅持夢想並且勇往直前。
為地球永續而戰,日常小動作也能節能減碳
ESG概念的另一個重要議題是「環境保育」。近年因應極端氣候現象頻傳,為了讓全球溫升控制在1.5°C以內,截至2022年10月,全球已經有137個國家響應2050年要達成淨零排放,其中德國、瑞典、日本、英國等先進國家,更將「淨零入法」透過實際舉措要求企業從營運過程減少碳排放。
從國家立法到企業響應並展開行動,證明永續行動的迫切性,也凸顯沒有任何人可以在節能減碳這件事置身事外。
帝亞吉歐近期提出「2030社會願景」計畫,其中三個核心範疇分別是「提倡理性飲酒、促進社會多元包容、促進環境永續發展」,最後一項就扣連2030年要達到淨零排放。帝亞吉歐台灣總經理梁殷禎分享,在釀酒過程,最重要的成分就是水資源,帝亞吉歐規劃未來在產地製造過程,運用先進技術讓產品減少30%用水,具體提高產品生產效率。

渣打銀行總經理韓德聖(Ian Anderson)則表示,渣打集團也訂出2025年底要落實自身營運零碳排,2050年底達成投融資淨零碳排的目標。由於銀行的業務屬性,碳盤查過程, 屬於範疇一、範疇二的溫室氣體排放可以從自身做起;範疇三則屬於其他間接排放,例如商務旅行、上下游運輸、乃至於供應鏈、客戶所產生的碳排,且範疇三的碳排放量佔了總排放量95%。因此,渣打銀行下個目標就是要幫助客戶落實綠色轉型,打造綠色永續生態系。
值得一提的是,淨零減碳除了仰賴數位科技、組織轉型、調整商業模式來達成,每個人也可以在生活中擔任永續小尖兵。例如渣打銀行推出自家的永續發展App,員工可以在每日的工作中掌握自己的碳足跡,嘗試透過趣味的方式減碳,像是澆水、種樹小遊戲,企業會依同樣比例植樹,讓員工在日常為永續盡份心力。
翻轉偉大企業定義的現在進行式
股神巴菲特曾如此定義他眼中的偉大公司:「我認為競爭優勢可以持續25年到30年的公司」。然而,在ESG思維之下的今日,值得思考的是,偉大企業的意義應被賦予更多價值,除了具備競爭力與獲利能力,更重要的是願意關注社會、在乎永續的願景及行動。
對此,韓德聖這樣回應:「我們相信在推動商業與經濟增長的過程中,不能忽視對人類、環境、以及相關社群的關懷;藉由把永續行動融入我們的政策及業務之中,攜手我們的員工、客戶、乃至於更多人,一起創造更好的未來。」
想知道更多渣打銀行與帝亞吉歐決策者的精采對談,以及他們為ESG投入哪些心力?點擊影片觀看更多:https://www.youtube.com/watch?v=8Ub5gUPWBO8
延伸閱讀
l 渣打銀行永續之旅網站
l 【渣打銀行的永續之旅】全球最高的綠建築 台北101
l 【渣打銀行的永續之旅】全球最成功的公共自行車系統 YouBike
l 【渣打銀行的永續之旅】永續能源推手 哥本哈根基礎建設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