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壯烈的「切腹」彰顯高尚品格:日本文化中靈魂不滅的生死觀

以壯烈的「切腹」彰顯高尚品格:日本文化中靈魂不滅的生死觀
Photo Credit:Means of Chromo-lithography Public Domain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對日本人來說,這種壯烈的死法是最能夠表現一個人高尚的品格、靈魂的聖潔,或者是他的個性美。至於為什麼是切腹這種形態呢?那是因為我們認為一個人的死法愈是殘酷、愈轟轟烈烈,他的靈魂愈能夠徹底地重生。

演變到後來,索性建造兩座墳墓,就叫作「兩墓制」。

而隨著人口持續增加,其中之一的里墓幾乎到了無地可修建的程度,只好帶回自己家中安置在佛壇上,以牌位做為里墓。從今爾後,牌位,便象徵著靈魂的棲身之所。

在日本,經常可以聽到有人在火災現場什麼都沒帶,只抱著牌位逃生的情形。這對於某些人如基督教徒,簡直是無法想像的事。以基督教來說,他們相信人往生後靈魂會回到天國去,不會出現在人類生活的周遭。反觀日本,我們認為祖先會在後代子孫的身邊守護,同享生活中的悲喜,因此只要用心祈福,祖先就會庇佑我們。這就是日本人對於靈魂的思維,也是對於死亡一事的看法。

註解

「相對死」為江戶幕府法制上的用語;有鑑於百姓自殘的風氣已擴大釀成社會問題,幕府除了嚴格取締並懲戒外,由於「心中」一詞通漢字的「忠」字,故嚴禁使用此語,改稱為「相對死」。

相關書摘 ►日本偏食稻米的飲食智慧,與「日之丸便當」的奧妙之處

書籍介紹

本文摘錄自《梅乾與武士刀:在傳統文化中的古老智慧,揭開大和民族創新獨步的關鍵》,時報文化出版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由此所得將全數捐贈兒福聯盟

作者:樋口清之
譯者:鄔菲

只放一顆梅乾的「日之丸便當」,究竟有何奧妙之處?令三十三間堂屹立七百年不倒的「海上浮筏」,究竟是甚麼樣的構造?德國雙人牌刀具採用了日本的製刀技術,武士刀鋒利的祕密又是什麼?登呂古人如何利用差之毫米的階梯達成灌溉目標?東大寺的大佛殿在地震頻繁的日本為何從未倒塌?日本人最愛的醃漬蘿蔔,為何是促進消化的優良食品?西洋強調四味,中國則有五味,為什麼獨獨日本多達六味?古代繪製的日本地圖,誤差僅千分之一;用於農地改革的數學方法具國際水準,究竟如何辦到?

千年以來,日本人積累無數令人驚嘆的發明和技術,都深藏在人人習以為常的「傳統文化」之中——具備卓越的科學觀念、敏銳的觀察力、順應自然的智慧,造就如今日本的創新技術得以獨步世界的關鍵,一本深入理解「日本人」的必讀之作。

getImage_(1)
Photo Credit: 時報文化出版

責任編輯:王國仲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