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常識被遺忘,讓我們看看邱吉爾的智慧

當常識被遺忘,讓我們看看邱吉爾的智慧
Photo Credit: Cecil Beaton@Wiki Public Domain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我們經常說不要害怕持有相反意見,哪怕是反主流的,我們要學會勇於將它説出來,但是問題往往出在不是你想要説什麽,而是你如何去說、用如何的態度說。

最近在看Boris Johnson所寫的邱吉爾傳記《The Churchill Factor: How One Man Made History》,看到了那在英國參戰前期受盡黨内攻擊的邱吉爾,如何用他堅定的意志和態度扭轉大部分主張和解的内閣的心態,在那個腹背受敵的時刻他有一段精彩絕倫的演講:

「But it was idle to think that, if we tried to make peace now, we should get better terms than if we fought it out. The Germans would demand our – that would be called disarmament – our naval bases, and much else. We should become a slave state… And where should we be at the end of all that? … If this long island story of ours is to end at last, let it end only when each one of us lies choking in his own blood upon the ground.」

在1940年,當德軍橫掃歐洲之時,邱吉爾取代了主張用綏靖政策對納粹德國的張伯倫當上了首相。和我們現在想象相反的是,邱吉爾並不是一個在當時人、特別是執政黨保守黨人眼中的偉人,他們認爲邱吉爾是一個自大的機會主義者,不齒他三姓家奴的過往行徑(邱吉爾在當時英國的三大政黨中跳來跳去),當時在他那戰時内閣核心的大部分人都希望將他扳倒,特別當爲數不少的精英們都主張與德國議和。在這個背景之下,主戰的他就在那牽涉較多人的内閣會議前説出了那段激動人心的説話,一刻之間將形勢扭轉過來。

我們經常說不要害怕持有相反意見,哪怕是反主流的,我們要學會勇於將它説出來,但是問題往往出在不是你想要説什麽,而是你如何去說、用如何的態度說。

試想想,如果邱吉爾在那個時候直接指罵那些主和的人懦夫或者賣國賊,他還能成爲其中一個偉大的英國人帶領國家打贏那場仿佛輸定的戰爭嗎?有堅韌的心志就是在說一個人要懂得如何進退、如何在順境逆境中勝不驕敗不餒,最重要同時亦要明白能容人之異見、察人之才才是成功之道。

「最值得尊敬的人是能夠彎下腰向別人學習的人。」在其主戰主張獲得支持後,邱吉爾並沒有撤換掉任何反對、批評他的人,包括那個有力搶他之位的外交部長Lord Halifax。如果一個人想成爲一個對社會有正面影響力的人,這包括筆者我,如此的態度是必須修煉之事,不卑不亢一步一步走來,正如上次所説,路遙總是知馬力。

希望有志之士能和我一同深明「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哪能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之境,不斷修煉,將來為社會做些有意義之事。是的,有時候這些東西是阿媽是女人,但是Common sense is not so common lately,對吧?

本文獲授權轉載,原文見辨法論政

責任編輯:周雪君
核稿編輯:歐嘉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