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專訪日本在柬埔寨品牌SUSU創辦人:當社會企業面臨投資者撤場,該怎麼走下去?

專訪日本在柬埔寨品牌SUSU創辦人:當社會企業面臨投資者撤場,該怎麼走下去?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一開始,我們是很希望她們能夠長期待在社區工廠工作,甚至讓她們能夠永久待著,保障她們有穩定的工作來源,但這不是辦法,並沒有辦法使她們真的獨立。」

文:陳映妤(讀經濟,卻熱愛文字的溫度,成立「故事旅社」紀錄平凡人的故事。在群眾集資圈滾了兩年,採訪過30位以上的提案者,包括市長柯文哲及歌手張懸。)

沿著柬埔寨暹粒的酒吧街,tuktuk車和摩托車亂竄,鑽入每條擁擠的街道,熱帶陽光形同火炬,汗水和果肉過熟混雜出詭異的氣味,各種花色鮮艷的寬褲和洋裝懸掛在每間紀念品店前,加上水果攤的五彩繽紛,像是自四面八方爬滿你每寸肌膚那般的湧入你的視野裡。

穿過一間間的西式餐廳和酒吧,卻可以在狹小的巷弄裡找到一家美的突兀的時尚精品店,大塊的透明落地窗,以簡單的白色字樣呈現 logo和品牌理念,寬敞高挑的空間,大片乾淨米白配上老舊紅磚堆疊的牆面,微黃燈光灑落,優雅地落在他們精細手工縫製的包包、拖鞋、披肩上,店裡則以木質的列架搭著柬埔寨當地的乾燥藺草及蓮藕花裝飾,最後方一面落地鏡面,延伸視覺上的空間感,簡約而幽靜,時尚卻又親近人心,比起旁邊市集賣著大同小異批發來的紀念品,這間店散發的氣質,讓她自信地駐立在酒吧街的嘈雜裡。

SUSU!是這個品牌的名稱,在柬埔寨語裡是「加油!」的意思,也同時代表著她們的理念:「鼓勵更多年輕的柬埔寨婦女追求更好的生活」。這是一間日本非營利組織Kamonohashi project(以下簡稱 Kamo)於2015年成立的社會企業,也是柬埔寨在地的時尚品牌,產品的每個細節,都來自社區工廠的婦女手工縫製,社區工廠位在離暹粒市區35公里外的Kchass村莊,Kamo聘僱當地婦女,提供工作機會及訓練課程,讓她們學習編織、縫紉手工藝品,並擁有穩定收入。每天下午一個半小時的課程,包括柬埔寨語、財務運用、營養均衡、自我管理與自信建立等等生活技能相關的課程,訓練她們獨立的能力。

然而,這間店將在2018 年完全獨立於日本總部Kamo,不再受到任何財務上的援助,換言之,這間店除了店面的營運支出、產品設計費、生產成本、人事費用,也將挑起社區工廠的運作,包括課程設計費用、工廠維護費、60位婦女、培訓計畫的老師、廚師、看護、司機、辦公室同仁等等的薪資。對一間僅僅一歲的新品牌,是相當嚴峻的挑戰。

主要原因為最初Kamo致力於解決柬埔寨人口販賣問題,然而十幾年來,問題已然改善許多,組織能在當地發揮的社會影響力相當有限,Kamo日本總部決定自 2011 年將重心移往印度持續改善人口販賣問題,並決定於 2018 年不再對柬埔寨的計畫提供任何財務上的支援,甚至連名字都必須更換,這個決定一釋出,許多柬籍同事擔憂未來會面臨倒閉,陷入恐慌,甚至紛紛離職。

「我自己也參與了這項決定。」同時身為柬埔寨計畫的負責人以及Kamo的共同創辦人Kenta Aoki(以下簡稱 Kenta),他回想那時於總部投下的這一票,就像把孩子扔出家門外那樣,相當痛苦。

2-_Kenta_Aoki_為_Kamonohashi_project_共同創辦
Kenta Aoki為Kamonohashi Project共同創辦人

Kenta和另外兩位創辦人2002 來到柬埔寨旅行,就結下了和柬埔寨的孽緣,自 2002 年於日本成立了非營利組織Kamonohashi project,2008年在柬埔寨成立社區工廠,2015 年成立時尚精品SUSU,一回望已是15個年頭。

貧窮,是人口販賣問題的主因

在Kenta初到柬埔寨時,90%的道路未鋪設柏油路,80% 的人口仍生活在鄉間,以農務為主,住在簡陋的高腳屋,大部分沒有電力和乾淨的水源,過著和千年前差不多的生活,即使物產豐饒,但缺乏農耕技術,仍是全亞洲唯一未能一年多獲的國家。一年稻作僅有一到兩次收入,雨季500美金,乾旱季125美金,使得人口超過1,410萬人的柬埔寨,其中20%人口活在貧窮線之下。在紅色高棉時期,殺光了80%的老師以及95%的醫生,赤柬的遺毒下,儘管9年義務教育學費全免,卻因負擔不起制服和學雜費,或是學校已成的賄賂老師的風氣,當時僅有不到6成的孩子完成學業,這還是官方的保守數字,在鄉間的輟學率更高。

3-_柬埔寨的鄉間小路
柬埔寨的鄉間小路

人口販賣(當時主要為性販賣及兒童賣淫)竟成了脫離貧窮的一個選項,孩子可能在隔天醒來,就被最信任的父母或是隔壁鄰居賣去妓院,或是賣到其他國家當性奴,加上官員和人口販子的勾結,使得問題非常嚴重。Kamo希望能改善這個問題,嘗試著和不同的NGO合作,提供地方警察辨識人口販賣案件的相關訓練,以及於2008年設立了社區工廠,和村長合作,依據其貧富卡和訪視家庭經濟狀況,招募第一批 14位極貧困的女性,希望提供村落年輕婦女就業機會和穩定薪資,以避免將販賣人口作為家庭唯一能脫貧的選項。

「記得當時去村莊拜訪婦女的家庭,我還是用柬埔寨語說的呢!但沒講得多好啦!(笑)。一個國外組織要進入村莊並不容易,一開始她們也會懷疑我們是不是變向的人口販子,很多因素使得我們無法真正了解她們的情況。」他提到有一次非常深刻,村長推薦了一位非常年輕的女孩,但到她家訪視時,她卻說:「我完全不能認同你們的計畫,因為我就是懶惰,我不要工作!」當時的情況完全出乎 Kenta的意料,身為一個雇主,親自到受雇者家已經表示足夠的誠意,卻頭一次聽到「因為很懶」,所以不接受這份工作的情況。